煲一锅汤,爱一家人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时常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想法:煲一锅汤,爱一家人,终老一生,无怨无悔。
  这种想法源于幼时外婆的口耳相传。外婆对人和蔼可亲,她一辈子做得最多的事情便是煲汤。煲汤的手艺是她祖上传下来的。据说外婆煲的汤能治百病,如果谁能喝到外婆亲手煲制的汤水,便可以大病痊愈。因此,外婆成了村里的名人,镇上的名医。
  外婆用汤滋养了许多人,但汤喝多了便不再具有吸引力。一大帮人走马灯似的进进出出,有的人逝去了,有的人离开了,喝汤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可这一切丝毫没有影响到外婆,她仍在煲着营养汤。如果有人赶上了,就喝点;赶不上就留着,反正火未停,汤未撤,夜未央。
  外婆煲汤时的样子十分专注,就像艺术家对待艺术品。汤必须是加上各式各样的佐料的,中药少不了,外婆从不肯将秘方传于外人,哪怕是自家人。她只是喜欢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融入一锅汤中,让人喝下去,带走烦恼,冲走忧愁。
  外婆煲汤的秘诀在她撒手人寰后销声匿迹,我再去时,小煤炉早已经被拆掉了,现代化的楼房拔地而起,至于煤火,继承者更是无人问津了。这是时代的变迁,一个人离开后,带走了属于她的时代。
  迫于时间的压力,我们再也不会守在煤火旁,费尽心力地煲一锅汤了,我们会啃方便面,会吃快餐,或者是将啤酒拼命地倒进肚子里。酒醉时,不时地哼着流行歌曲,我们会哭笑不得,会为了烦恼而变本加厉。
  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现在想起来,却是少了炖汤时的慢与犹豫。
  慢慢地走路,慢慢地畅想,犹豫着该不该做这件事情,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慢下来的勇气与力量。
  母亲在晚年时,终于学会了煲汤。一锅汤,煮上一天一夜的时间还嫌短。一张小椅子,一把大扇子,不用煤气灶,只用小煤火,砂锅里香汤四溢,馋嘴的我们凑在一起,等待母亲一声令下,便重温一下儿时的旧梦。
  母亲说,煲汤贵在慢,慢了,肉才会融入汤里;煲汤也需要稳,快了,肉虽化了,营养却没有充分溢出来,这是唯一的秘诀。
  幼小的孩子调皮地问,难不成要用一辈子时间煲一锅汤吗?
  母亲拍拍孩子的脸蛋说,要的,这是煲汤的最高境界。
  用一辈子时间煲一锅汤,那一定是世界上最芳香无比的汤了,这锅汤,一定会惊动世间天伦,惊醒悠悠尘世,羞煞天上御厨。
  我最爱的事情便是老了,与爱人在一块儿,花很长的时间煲一锅汤。汤中溢满了所有的人情与爱,汤中弥漫着烟火人间,也流淌着芸芸众生。
其他文献
道路上一片昏暗,只有几盏路灯还闪着微光。  一个瘦弱的身影独自走在路上,那是肖远宁。他已经习惯了这么晚回家,瘦削的脸上没有焦急也没有恐惧,好像面部神经都被冻结了,没有表情。他回到家,喊了一声:“妈,我回来了。”母亲看着每天都晚回家的儿子,没有责怪,只有心疼。  他回到自己房间,拿出创可贴,把手臂上的伤口贴好。今天,他看到同学的笔铅掉了,帮忙去捡,却被猛地推倒在地,伤到了手臂,铅笔的主人狠狠地说:“
相传,古时画家张僧繇在南京的安乐寺画了四条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龙无眼睛便是死龙,画龙点睛,龙即破壁而去,足见眼睛的重要。  南北朝时的元帝是一只眼,他的一位姓徐的妃子就很看不上他。徐妃一听到元帝要到她的宫中来,便只画个半面妆来迎接,理由是你只有一只眼睛,我画个整面妆又有何用?弄得元帝很是无趣,皇上的心理就有些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