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很大一部分家庭购买了计算机,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消失了,在信息技术课上,如果老师讲的内容是一些学生熟知的,常用的,或者教学设计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那么在课堂上就会发生意料不到的偶发事件,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妨碍教学任务完成,甚至引起师生严重冲突。课堂偶然事件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可能遇到的事,如何处理课堂上的偶然事件,关系到这堂课是否顺利完成。当然,课堂偶发事件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每个教师在偶发事件发生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地作出反映,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能轻松处理,使课堂变得更加的愉悦和高效。
在长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心得与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处理偶发事件的人文态度
面对课堂中的偶发事件,由于时间紧迫,老师往往会有些冲动,急于要解决问题,这就可能导致态度生硬,欠缺周详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产生恼怒、委屈、急噪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感。头脑一定冷静,感情要克制,态度要沉着,要迅速做出判断,果断想好处置方案。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课堂问题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出自的对象也各不同。在选择处理方法上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可生搬硬套,且运用时要讲究策略,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冷静性原则。冷静性原则是处理课堂问题最基本的原则。唯有冷静,才会想出处理问题的好主意、好点子,惟有冷静,才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①思想上要“冷”。教师思想必保持冷静,用理智驾驭情感。即便学生屡教不改,也要坚持不急躁、不厌烦、不发火。绝不能为了让学生害怕,出口气而头脑发热、意气用事。
②处理上要“冷”,即通常所说的课堂问题“冷处理”。具体表现为以暗示为主,以个别谈心为主,课堂问题以课下解决为主,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尽量避免与学生直接冲突,不分青红皂白严厉批评,甚至变处罚为体罚,例如罚作业、罚值日、罚站、殴打等等,否则,违纪学生不但不会悔过,还会产生心理上的对抗。结果是压而不服,容易从违纪走向违法,也导致教师自食其果。
2、“治病救人”原则。解决课堂问题的出发点在于使学生认识缺点,改正错误,悬崖勒马,迷途知返。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批评的语言不同,其教育效果也不大一样。无论学生的错误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批评教育时,教师语言一定要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要用火热的爱心和真挚的诚心善待学生,要坚信只要正确疏导,他们一定会翻然醒悟,改正课堂上的违纪行为。
3、巧妙性原则。无论发生何种情况,教师都必须积极思考对策,力求变被动为主动。要视具体情况做到机智灵活,随机应变,力求绝处逢生,云开雾散,柳暗花明。
三、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技巧
1、敏锐观察,正确决策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决策能力。面对课堂偶发事件,教师首先要敏锐观察,洞察事件的状态、程度、影响,观察学生对此的反应、态度、言行,了解或推测事件的原因,预测事件的结果或发展趋势,从而把握事件性质,学生思想跳动的脉搏和发展的苗头,以及课堂变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做出准确的判断,再迅速地、正确地决策:该淡化的淡化,该化解的化解;该疏导的疏导,该堵截的堵截;该当堂处理的当堂处理,该课后解决的课后解决,如此等等,运用教学艺术,使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计划性和有效性。
2、化弊为利,扬长避短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变不利为有利,发扬优点躲避缺失。有些偶发事件,表面上看干扰了课堂教学,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进程,打断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但其中往往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和挖掘,并加以利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把处理偶发事件变成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生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品质以及教育大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特别是对因后进生的问题行为引发的偶发事件,教师更要扬长避短,在坏事中寻找积极因素,利用积极因素来进行教育。这样做,就可以既处理好了偶发事件,又教育转化了学生。
四、处理偶发事件的具体方法
1、以“静”制“动”。课堂上,学生不守纪律,大部分是摆弄东西,同学之间说话、逗闹等。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可突然停止讲课,以静制动。这样会使课堂纪律很快安静下来,同时,可用眼光巡视全体学生,尤其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可多注视一会儿。教师突然停止,调皮学生多数会立即向教师望去,引起有意注意,当学生发现教师在盯着自己,也就不再“动”了。
2、采取友好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如一边讲课一边走到学生附近,使学生发现教师已注意自己了,便主动终止不良行为;或有意识地叫这位同学回答问题,若回答不上来,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启发,使学生完满作答,这既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听课的危害,又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感激之情。
3、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用设计好的动画、图片或者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音乐以及直观教具等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4、要改善课程与教学。当教学失去吸引力,学生就会随之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把行为转向错误的目的。所以,改善课堂纪律,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增强教学的魅力。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改进教学是改善纪律的关键。
5、要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教师要多用奖励,少用惩罚,当学生的积极性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奖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奖励的形式可以是当众赞扬、个别表扬,发奖状、甚至一个点头,一个微笑等,都是一种奖励。
6、对经常违纪行为,教育处理时态度要坚决果断,绝不可听之任之,为渊驱鱼。经常违纪行为是有意违纪行为的一种特殊表现。违纪性质属“屡犯”,其心理外部表象为明知故犯,肆无忌惮。不能轻描淡写地说声“下不为例”了事,要在晓之以厉害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纪律观念,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在处理偶发事件过程中,应切忌讽刺、挖苦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因势利导, 运用语言技巧,把偶发事件的处理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这样,就不再会把它视为令人头痛的事,而把它当作启迪学生智力、磨砺学生品德、调动学生思维的大好事了。同时,作为教师,我们平时要留意与学生进行恰当沟通,充分了解学生,对他们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当突发事件出现的时候,就能得到同学们的配合,妥善地处理问题。
在长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心得与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处理偶发事件的人文态度
面对课堂中的偶发事件,由于时间紧迫,老师往往会有些冲动,急于要解决问题,这就可能导致态度生硬,欠缺周详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产生恼怒、委屈、急噪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感。头脑一定冷静,感情要克制,态度要沉着,要迅速做出判断,果断想好处置方案。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课堂问题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出自的对象也各不同。在选择处理方法上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可生搬硬套,且运用时要讲究策略,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冷静性原则。冷静性原则是处理课堂问题最基本的原则。唯有冷静,才会想出处理问题的好主意、好点子,惟有冷静,才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①思想上要“冷”。教师思想必保持冷静,用理智驾驭情感。即便学生屡教不改,也要坚持不急躁、不厌烦、不发火。绝不能为了让学生害怕,出口气而头脑发热、意气用事。
②处理上要“冷”,即通常所说的课堂问题“冷处理”。具体表现为以暗示为主,以个别谈心为主,课堂问题以课下解决为主,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尽量避免与学生直接冲突,不分青红皂白严厉批评,甚至变处罚为体罚,例如罚作业、罚值日、罚站、殴打等等,否则,违纪学生不但不会悔过,还会产生心理上的对抗。结果是压而不服,容易从违纪走向违法,也导致教师自食其果。
2、“治病救人”原则。解决课堂问题的出发点在于使学生认识缺点,改正错误,悬崖勒马,迷途知返。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批评的语言不同,其教育效果也不大一样。无论学生的错误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批评教育时,教师语言一定要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要用火热的爱心和真挚的诚心善待学生,要坚信只要正确疏导,他们一定会翻然醒悟,改正课堂上的违纪行为。
3、巧妙性原则。无论发生何种情况,教师都必须积极思考对策,力求变被动为主动。要视具体情况做到机智灵活,随机应变,力求绝处逢生,云开雾散,柳暗花明。
三、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技巧
1、敏锐观察,正确决策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决策能力。面对课堂偶发事件,教师首先要敏锐观察,洞察事件的状态、程度、影响,观察学生对此的反应、态度、言行,了解或推测事件的原因,预测事件的结果或发展趋势,从而把握事件性质,学生思想跳动的脉搏和发展的苗头,以及课堂变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做出准确的判断,再迅速地、正确地决策:该淡化的淡化,该化解的化解;该疏导的疏导,该堵截的堵截;该当堂处理的当堂处理,该课后解决的课后解决,如此等等,运用教学艺术,使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计划性和有效性。
2、化弊为利,扬长避短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变不利为有利,发扬优点躲避缺失。有些偶发事件,表面上看干扰了课堂教学,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进程,打断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但其中往往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和挖掘,并加以利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把处理偶发事件变成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生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品质以及教育大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特别是对因后进生的问题行为引发的偶发事件,教师更要扬长避短,在坏事中寻找积极因素,利用积极因素来进行教育。这样做,就可以既处理好了偶发事件,又教育转化了学生。
四、处理偶发事件的具体方法
1、以“静”制“动”。课堂上,学生不守纪律,大部分是摆弄东西,同学之间说话、逗闹等。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可突然停止讲课,以静制动。这样会使课堂纪律很快安静下来,同时,可用眼光巡视全体学生,尤其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可多注视一会儿。教师突然停止,调皮学生多数会立即向教师望去,引起有意注意,当学生发现教师在盯着自己,也就不再“动”了。
2、采取友好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如一边讲课一边走到学生附近,使学生发现教师已注意自己了,便主动终止不良行为;或有意识地叫这位同学回答问题,若回答不上来,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启发,使学生完满作答,这既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听课的危害,又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感激之情。
3、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用设计好的动画、图片或者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音乐以及直观教具等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4、要改善课程与教学。当教学失去吸引力,学生就会随之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把行为转向错误的目的。所以,改善课堂纪律,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增强教学的魅力。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改进教学是改善纪律的关键。
5、要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教师要多用奖励,少用惩罚,当学生的积极性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奖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奖励的形式可以是当众赞扬、个别表扬,发奖状、甚至一个点头,一个微笑等,都是一种奖励。
6、对经常违纪行为,教育处理时态度要坚决果断,绝不可听之任之,为渊驱鱼。经常违纪行为是有意违纪行为的一种特殊表现。违纪性质属“屡犯”,其心理外部表象为明知故犯,肆无忌惮。不能轻描淡写地说声“下不为例”了事,要在晓之以厉害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纪律观念,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在处理偶发事件过程中,应切忌讽刺、挖苦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因势利导, 运用语言技巧,把偶发事件的处理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这样,就不再会把它视为令人头痛的事,而把它当作启迪学生智力、磨砺学生品德、调动学生思维的大好事了。同时,作为教师,我们平时要留意与学生进行恰当沟通,充分了解学生,对他们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当突发事件出现的时候,就能得到同学们的配合,妥善地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