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基坑施工技术分析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_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房屋建筑基坑施工是建筑施工的基础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基础基坑施工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才能为整个建筑的建造开一个好头,建筑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建筑。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的内容非常多,需要众多人员的配合,需要把握施工过程的每一个步骤。本文对房屋建筑工程基坑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基坑施工;技术分析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02.147
  1、基坑施工工艺的种类
  1.1地下连续墙支护
  地下连续墙是常用在深基坑支护上的一种施工工艺,其沿着深基坑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深槽,然后放置钢筋骨架,用导管灌注混凝土置换出护壁泥浆,形成一段钢筋混凝土墙,然后逐段连续施工形成连续墙,可以用来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等,具有工效高、工期短、质量可靠、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同时地下连续墙施工时振动小、噪声低,在接近居民区的位置施工时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小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干扰,非常适用于城区的施工项目。
  1.2混凝土灌注排桩支护技术
  混凝土灌注排桩支护技术可以降低对建筑地基土体的损坏程度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该技术比较普及。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灌注排桩支护技术主要采用柱列式间隔布局的钢筋混凝土。相关的施工人员必须要严密处理灌注桩之间的距离,确保合理的疏密度,避免间隔处产生地下水以及土壤渗入,同时还要在混凝土灌注桩之间施加高压注浆,提高施工项目的质量水平。
  1.3SWM桩支护
  SWM桩施工通过多轴型钻掘搅拌机在施工现场向一定深度进行钻掘,同时在钻头处喷出水泥系强化剂而与地基土反复混合搅拌,在各施工单元之间则采取重叠搭接施工,然后在水泥与土混合体未凝结前插入H型钢或钢板作为其应力补强材料,当水泥凝结后便形成一道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连续完整的、无接缝的地下墙。该施工方式不会扰动临近土体,不会产生各种由于土体扰动而形成的工程质量问题。
  1.4锚杆支护技术
  锚杆支护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深基坑中岩土的加固,提升工程的稳固程度。锚杆是该技术的核心部分,首先把其中一头嵌入岩土中,然后再用另一头连接支护体系,同时施加相同程度的预应力,锚杆中就会产生一定的受拉力,利用受拉力岩土中的潜能,进一步提升深基坑的整体牢固度。
  2、房屋建筑工程基坑施工技术
  2.1准备工作
  基坑开挖前应该对施工现场及周边进行勘察,了解施工的大体要求,看看会不会对周边原有建筑物产生影响,同时确定周边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提前做好保护措施,需要相关部门合作的,应该提前提出申请,保证不破坏或影响到各地下设施的正常使用。同时还要了解施工的主要特征及周边的地质情况,决定相应的边坡支护方式,若地质条件十分特殊,可以向当地有关部门咨询之后再制定最终的施工及支护方案。在施工场地安排好土方运输及各种施工设备的通道,确保施工过程中土方能及时运出,各类设备能安全通行,同时在周边安置好相应的排水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基坑中的地下水能及时排出,不会对基坑结构安全造成影响;还要准备好各种需要用到的设备及各专业工作人员;最后在开工之前应该把这些由前期調查得到的相关数据而制定的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告诉全体施工作业人员,确保施工安全、无误地进行。
  2.2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基坑施工时应根据设计方案及开挖深度合理设置分层开挖,及时清理开挖土方,确保土方不会在施工场地堆积,以免影响施工进度。施工现场还应该设置防护,保护基坑与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佩戴安全帽,同时要时刻注意基坑外壁的稳定情况,并及时做好相应的支护,保证工序的安全。当挖到地下水时要尽快采用事先准备的排水措施,将地下水排出坑内,防止其对基坑底部产生破坏,影响施工进度与安全。当夜间施工的时候,要准备好照明设施,为施工人员提供便利,防止发生意外。
  2.3开挖完成后的检查维护
  基坑开挖完成后要对基坑进行相应的测量,对照设计数据进行记录。检查基坑周边的防护设施与基坑本身的安全情况,在需要进行加固处理的地方尽快进行加固,防止可能发生的意外。另外注意地下水位情况,防止水位过高对基坑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影响基坑的施工质量,同时基坑施工负责人要准备好接下来进行的施工交底工作,为下面要进行的工作能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3、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3.1  工程案例
  某工程占地面积10223m2,框架结构,地基类型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基坑开挖最大深度约11.00m,基坑支护结构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根据现状地形地貌,场地南东侧邻近市政道路,地下室边线距道路人行道边线约为10m,人行道边存在排水、输水管及电线等,其中排水管底埋深约6m,无足够放坡空间;南西侧为公共用地,距离公园游乐城入口道路约20m;西北侧临坡,按规划边坡需挖除,但地下室边线距离用地边线距离仅为5m,亦不存在足够放坡空间;北东侧与现有建筑相邻,与地下室边线距离约为9.2m,按规划北东侧与南西侧设计有进入地下室负一层的道路,无足够放坡空间;该工程二层地下室施工需要进行整体基坑开挖与支护,因此基坑支护方式采用灌注桩、预应力锚索、桩间挂网喷砼、桩顶放坡及坡面挂网喷砼等多种支护组合。
  基坑支护使用时间为从基坑开挖到地下室回填土完成为止,在此期间必须满足基坑安全和正常使用。基坑开挖的最大深度约11.00m>5m,属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畴,因此,该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需要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在施工期间,应同时做好坡顶地面硬化、防护栏杆等安全设施施工以及工程变形监测等工作,并及时组织验收,确保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   经过全程的质量监控并层层落实,该工程现已完成地下室周边的回填土工作,为深基坑的支护技术又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3.2  项目勘察与支护施工前准备
  工程勘察主要包括:岩土、周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勘察这三个方面。施工前准备主要包含:
  通过对地下室平面布置与红线相对位置的了解来布置支护形式。对于地基桩位施工布置图要结合支撑体系的立桩布置来进行,两者相互结合可以减少桩数进而降低成本。确定地下室層数、地面标高等,结合多方测量参数来确定开挖深度。
  3.3  监测点布置
  施工简易监测由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自行监测(含观测),主要内容包括对深基坑顶部位置的裂缝及周围建筑物进行监测,同时进行道路巡查。详细规范的监测,需由业主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来进行监测。对于监测点的布置,其间距不大于20米,每边大于3个。
  3.4  基坑监测应注意事项
  监测除满足规范要求外,还需满足以下要求:当基坑较深时,监测点应布置在环境较为敏感且地质状况比较差的地方,平面上不太靠近角点。基准点的位置应设置在基坑位移影响的范围之外。在基坑开挖前后进行测量,要保证测量初始值次数不少于两次,基坑完成开挖后每日测量次数不能少于一次,当位于临近或者超过报警值时要增加监测次数。每次监测结果要及时向建设、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报告,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相关方。
  结语:
  总的来说,工程中的基坑技术的应用要根据具体的建筑施工要求。在进行基坑施工的工程中,要运用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确保建筑企业及施工人员的利益及安全。随着基坑技术的逐步推广,使得我国的建筑施工质量水平得到了提升,降低了建筑工程建造的成本。但是要想有着更好的推动力,还需要对基坑支护技术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完备,进而为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源泉。
  参考文献:
  [1]石向阳. 房屋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处理技术研究[J]. 江西建材,2017(01):100.
  [2]吴建.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J]. 低碳世界,2017(21):144-145.
  [3]邢峻博.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剖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8):171.
  [4]王永志. 试析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处理技术[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11):182-183.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预应力技术,分析该技术应用原理,了解先张法预应力技术、后张法预应力技术、预应力加固技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转换层结构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要点,总结技术实际使用成效,肯定预应力技术在优化结构强度、稳定性方面的作用,为今后工民建结构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预应力技术;工民建结构;承载力;混凝土结构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
【摘要】随着城市扩建规模的增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导致城市居住需求紧张,由此逐渐催生出了对高层住宅建筑的需求。而在对高层住宅建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工程人员要关注到其主体结构施工,最常见的为混凝土结构,对其进行施工时,要提高对混凝土裂缝这一病害的关注度。本文在分析高层住宅建筑混凝土裂缝防治施工活动时,从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种类出发,分析导致裂缝出现的具体成因,并据此对有效防治
【摘要】深基坑支护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我们都应当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此,本文就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展开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深基坑支护技术;分析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02.130  1、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  1.1土钉支护施工技术  和土钉加固技术相比,土钉支护技术能够将边坡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在深基坑
【摘要】经济实力的加强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与此同时,人们对舒适环境的要求也让建筑企业面临更多的挑战,建筑现代企业只有引入更先进的施工管理技术和施工技术才可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岩土工程作为建设工程中最基础的项目,它的质量关乎到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施工企业唯有重视对现代岩土工程新技术的运用,才可给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留下更多机会,文中对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运用展开了简单的探讨,希望给建
【摘要】深基坑施工常伴有诸多安全隐患,做好监测工作是推动工程顺利开展的关键。对此,应根据岩土深基坑工程特点选择相应的监测技术和自动化监测设备,从各项细节切入,全面掌握施工情况,以所得结果为依据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自动化监测;深基坑;项目应用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02.141  深基坑安全监测信息是通过自动化监测设备在施工现场过程中
【摘要】工程裂缝问题的出现会对工程整体效益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因而施工人员要提高对工程裂缝控制的重视。在裂缝防治技术中,后浇带施工为主要的技术措施之一。后浇带一般设置在梁、板、墙等部位,需要预留一定宽度区域暂不浇筑,观察结构温度,待与周边环境适应且混凝土出现收缩和不均与沉降后予以封闭。本文将以实际经验为基础,具体分析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具体技术细节。  【关键词】住宅建筑;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对房屋建筑设计也产生了更为全面的要求。传统房屋建筑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实际需求,因此,应进行有效的优化升级。在房屋设计中,BIM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自动生成图纸文档,还能在虚拟建设中进行设计,具有自动变更管理以及高级分析能力这样的作用。文章针对BIM技术发展进行概述,并分析了BIM技术在建筑设计方面存在的优势,最终对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公路工程的发展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在公路试验检测工作中,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制定完善的试验检测方案,积极运用先进技术,保证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达到预期的试验检测目的。对公路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检测,可以使工程项目的建设取得较好的效果,保证道路使用安全,促进使用寿命达到规范要求。在开展检测技术工作时,既要注意所采用的技术是否合适,保证检测结果具有参考价
【摘要】爬架体系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一种全新的技术,升降自如、工序简单,弥补了传统脚手架的不足,满足了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对脚手架稳定性、安全性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传统施工技术相比,爬架体系施工技术先进、功能齐全、适用性强,噪音、污染较小,可满足高质量、高安全、绿色文明施工的要求,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爬架体系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爬
【摘要】科技的蓬勃發展,切实地改变了行业生产模式。尤其是航空摄影技术不断优化改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在测量行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工业测量、地理信息测量等。在航空摄影技术的支持下,测量人员能够采集到所需要的信息,测量难度显著下降。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渗透,与其他技术能够有效融合,实现技术的智能性。在无人机上搭载航空相机,能够实现航空摄影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