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特性及其对水稻旱作产量的影响

来源 :北方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q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水稻旱作栽培模式下不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实用效果.[方法]以6种全生物降解地膜(T1、T2、T3、T4、T5、T6)和1种普通地膜(CK)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填埋试验和水稻旱作覆膜栽培试验,监测各处理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特性,并分析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水稻旱作产量的影响.[结果]田间填埋试验中,填埋90 d后,T5处理全部进入碎裂期,T1和T2处理大部分进入碎裂期,且均已无强度和弹性;T6处理进入大裂期,降解速度最慢,且仍少有弹性.填埋180 d后,T1、T3、T4和T5处理进入无膜期,T2和T6处理仍处于碎裂期,6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均已无强度和弹性.填埋365 d后,6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全部降解.CK自填埋开始至填埋365 d后均未出现降解现象,且强度和弹性无变化.水稻旱作覆膜栽培试验中,与其他处理相比,T6处理于覆膜后100 d(8月6日)进入开裂期,进入开裂期时间最晚;覆膜后141 d(9月17日)6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全部进入碎裂期.与CK相比,T1、T5、T6处理水稻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18.68%、17.38%和17.06%,差异显著(P<0.05),以T1处理水稻旱作产量最高,为8806.99 kg/hm2.[结论]结合6种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及其对水稻旱作产量影响的综合评价认为,对水稻旱作体系而言,在该试验条件下,T1和T5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速度较快,且在提高水稻旱作产量、保护耕地生态环境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虽然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工作已经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了多年,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写作教学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基于这一因素,教师就需要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最佳教学法,教学创生视角下教学成效的提升正是基于这一基础提出。  一、教学创生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创生能够优化写作教学效果。教学创生是建立在教学预设基础上,教学创生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是对传统
陶瓷用于建筑,是古人的又一大发明,它和陶器一样,凝结着古人非凡的想象力,这种对古代建筑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的创造是陶瓷壁饰得以产生的重要条件。 (一)传统壁饰的形式与功能
柔性管理这一概念源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对当时西方社会盛行的刚性管理的理性思考。柔性管理以人的心理活动为中心,提倡通过抓住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激励机制提高人们的工作热情与工作效率。管理心理学中最为出名的“霍桑实验”就是柔性管理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与自我认可度的一个强有力佐证。该实验证明了作为社会性动物,个人社会欲望的满足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