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小说作家创作思想的转变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世情小说中一股异流的才子佳人小说,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填补了《金瓶梅》与《红楼梦》这两座高峰之间爱情婚姻题材作品的空白。本论文将才子佳人小说从明末至清末分为三个时期:开创期、繁盛期和衰落期,并选取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进行分析,揭示出作家在爱情婚姻方面由积极追求、自主择偶的进步爱情观逐渐复归为“严男女之大防”的名教传统的创作趋势。在佳人形象的塑造上出现了由才美型转变为胆识型的明显变化,而此后却难有突破,而在小说中掺杂进的社会因素随着时代的变迁比例不断增加,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却冲淡了爱情婚姻的主线。本文力求通过爱情婚姻的展现、佳人形象的塑造和社会因素的介入这三方面内容展现出才子佳人小说发展的四个时期小说作家在创作思想上的转变过程,并探究其创作思想转变的原因。
  关键词:明清文学;才子佳人小说;创作思想
  爱情婚恋是文学创作中经久不衰的永恒主题,其中才子配佳人的故事模式最为屡见不鲜,因此在世情小说发轫之作《金瓶梅》与中国古典小说巅峰《红楼梦》之间搭建桥梁,填补空白的一股“异流”——才子佳人小说,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才子佳人小说作为通俗小说的一类,其作家的身份地位明显低于诗文和文言小说的作家,多数属于下层文人,其中大多数人的真实姓名、身份与生卒年都不详,我们现在只能从小说作品的序跋、评点以及其他辅助材料对这些才子佳人小说的作家进行分析与推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必然渗透着作家的社会理想与审美理想;作家的身世经历、思想情趣,必然对作品产生影响。”因此,才子佳人小说的流变反映了其小说作家创作思想的转变,在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的叙事模式之下,其小说传达出的创作思想则在因时而变。
  一、明末至清顺治时期:开创期
  (一)爱情婚姻的展现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才子与佳人在婚恋观上都追求“才”“貌”“情”三者合一的完美境界,仅仅郎才女貌的组合不能满足小说作家的心理期待,作家借才子苏友白之口表达了这样的婚恋观:“有才无色,算不得佳人;有色无才,算不得佳人;即有才有色,而与我苏友白无一段脉脉相关之情,亦算不得我苏友白的佳人!” 因此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苏友白立下誓言:“若不遇绝色佳人,情愿终身不娶!”这一观念奠定了才子佳人小说作家以“才、貌、情”为最重要的择偶标准的婚恋观。虽然才子佳人可以自由相恋,但是约为婚姻还是要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白红玉能够选择嫁给苏友白必须要肯定其父白玄在婚姻观上的开明,而且作家并没有抛弃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反而在作品中有所强调,如苏御史对苏友白的一番话:“你今纵有才情,只是一穷秀才,他(白玄)科甲人家,恐嫌寒微,故曰不稳。……竟去先求功名,倘得年少登第,意兴勃勃,那时就央吴瑞庵为媒,我再一封书去,就十分有望,不患不成矣。”小说作家这种“以情至上”的创作思想明显受到了汤显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至情”理想和冯梦龙“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的“情教观”影响,走上了一条“风雅纯正”的写情路线,有别于《金瓶梅》之后的艳情淫靡之风,以渲染才情为理念而非宣淫纵欲。
  (二)佳人形象的塑造
  自古对女子的闺训都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历史上即使偶有才华出众的女子如李易安、朱淑真之辈却逃不开坎坷的婚姻折磨,令人唏嘘。而在才子佳人小说中作家却极力渲染女子的才学,而且有意让女子的才学高于男子。在早期的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和《平山冷燕》当中都有女儿代父写诗的情节设置。《玉娇梨》第一回的回目就是“小才女代父题诗”白玄对于女儿代做诗的事情也毫不讳言,“实是小女见弟醉了代做,聊以塞责”,从而引出吴翰林“舍甥女不独诗才隽美,且无书不读,下笔成文,千言立就”与苏御史“如此可谓女中之学士也!”的赞美。《平山冷燕》第一回“太平世才星降瑞,圣明朝白燕呈祥”中大学士山显仁向皇帝呈上《白燕诗》却是仅十岁的幼女山黛所作,连天子都惊叹:“若果如此,可谓才女中之神童了”。小说作家在渲染女子才学的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为了使女神童的事迹更令人信服还为其安排了具有神话色彩的降生背景,“臣女降生时,臣梦瑶光星堕于庭,臣妻罗氏迎而吞之。是夜臣妻亦梦吞星,与臣相同,故以为异。”作家在小说第一回就借父亲之手展现了佳人的才华横溢,而父亲的态度更是引以为傲并没有隐藏,但是我们需注意父亲引以为傲的重点实际就落在“才华”二字上,如果不是女儿是男儿会更加荣幸,山显仁就表示“但恨臣门祚衰薄,不生男而生女。”这说明女性的地位在明末清初的时代并没有得到提升甚至是应有的认可,她们仅仅依靠才学赢得一些赞誉,而男性在赞誉的同时往往抱着新奇的心态,因此,作家在创作这些才学胜于男子的佳人形象时,其出发点并不是肯定妇女的地位,而是体现了作为文人的价值、趣味与情怀。爱慕美色,重貌是一种世俗心理,自然本性,而对“才”的追求更能凸显文人的审美追求,才貌双全则体现了文人理想与世俗追求的结合。
  (三)社会因素的介入
  明清之际开始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作家在其中营建了一个不同于动荡不安的现实社会的理想世界,借以表达作家心中渴望的而现实社会难以实现的爱情与婚姻理想,这种理想是小说作家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曲折的批判。我们可以说才子佳人小说的作家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催生了完美婚恋故事的诞生,同时也表达着他们的愤世心态。明清易代,政治动荡,科举功名之路坎坷,作为才子佳人小说的作家,他们往往自诩才高八斗,在《玉娇梨》与《平山冷燕》合刻的《天花藏才子书序》中,天花藏主人“笃志诗书,精心翰墨”却“奈何青云未附,彩笔并白头低垂,狗监不逢,《上林》与《长杨》高阁。即万言倚马,只可覆瓿;道德五千,唯堪糊壁。……致使岩谷幽花,自开自落;贫穷高士,独来独往。揆之天地生才之意,古今爱才之心,岂不悖哉!”这些话明显表达出作家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悲慨。明王朝覆灭带给文人的伤感还没有平复,满清异族建立的新王朝日以稳固又令他们既不安怀疑又满心期待。因此天花藏主人在《平山冷燕》开篇就借献诗皇帝,粉饰太平,对清朝统治者多加奉承,甚至讴歌清廷“普天有道圣人生,大地山川尽效灵。尘浊想应淘汰尽,黄河万里一时清。”山黛觐见天子的经历未尝不是小说作家梦寐以求的场景,然而清王朝从顺治朝就开始了文字狱,“持续时间之长,文网之密,案件之多,打击面之广,罗织罪名之阴毒,手段之狠,都是超越前代的。”如此严酷的文字狱使文人都噤若寒蝉,不敢写诗发泄心中的愤懑。而另一方面科举考试的录取率越来越低,身处江南这个盛产状元的黄金地带依然在科举上毫无收获对自诩才高的小说作家而言更是一种打击。这种双重的压力使这一时期的文人处境更加艰难,落魄的下层文人在现实的无奈之下只能将自己的愤世之情与才学抱负都施展在小说作品之中,这就是天花藏主人所说的:“……计无所之,不得已而借乌有先生以发泄其黄粱事业……凡纸上之可喜可惊,皆胸中之欲歌欲哭。”   二、清康熙时期至乾隆前期:繁盛期
  (一)爱情婚姻的展现
  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数量最多的就是“一才二美”的故事,如《春柳莺》、《玉支玑》、《飞花艳想》、《生花梦》、《归莲梦》、《宛如约》、《麟儿报》等。这种“一才子拥双艳”,男女主角积极追求自主择偶的婚恋观,正体现着文人创作时的风流心态,既是对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心理补偿又能让普通百姓艳羡。在思想上康熙朝重视对儒家经典的尊崇,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的需要也为了遏制晚明解放人的自然欲求的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禁毁了大量艳情小说。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带着劝惩的意味,受这一思想的影响,作家在创作思想上就体现出一种对儒家伦理道德的复归和不违名教的传统。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是《好逑传》,铁中玉与水冰心在患难之中互敬互爱,想要结合却在两次婚礼之后都不行夫妻之实。“作者这样写,一是要表明二人过人的识见,防范过其祖之流借此滋事,是非难辨;二是强调婚姻之礼,宁可失之交臂,也要不违名教……”该故事在大胆追求爱情与婚姻,不惜双双出逃,违背父母之命的言情主流之下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名教力量,这说明在封建时代遵守礼教仍是相当一部分文人思想中在坚守的信条,是无法完全摆脱的封建礼教的束缚。此后的才子佳人小说《情梦柝》、《醒风流奇传》等也存在着相似的情形,这表明小说作家创作才子佳人小说时流露出在情与理上的矛盾心理。
  (二)佳人形象的塑造
  这一时期的佳人形象依旧保持着才美双全的模式,但是在一些作品中明显体现出由才美型佳人向胆识型佳人转变的趋势。从《两交婚》开始就体现出这一转变的趋势,刁直使计强留下金凤宝钗耍赖作了甘梦的聘礼,甘梦的母亲田氏并没有察觉,反而是甘梦道:“母亲不必忧心,他这些诡计,只好骗害庸愚,怎么骗起母亲与孩儿来,待孩儿动一张纸笔,叫他再出一场奇丑。”因此上演了一场刁直赖婚自告自的丑剧,梦娘心思细腻,聪慧有计谋的形象有别于此前只是在才学上压倒众人的才女形象。而妓女黎青则被塑造得更加机智过人,黎青先是预料甘颐与辛古钗的婚事“恐有意外之变”,后在甘颐精神暗淡、颜色惨然之际一语道破辛家的“移云掩月”之计,其身份虽是妓女,机智眼光却远胜于一众公子小姐。《玉支玑》中“文莫能加,武又不屈”的管彤秀体现出一种超越此前佳人的胆魄,卜成仁倚势抢亲,管彤秀敢独自仗剑相抗,以“血肉模糊的死在地下”的假自刎将其吓退,而卜成仁和强之良之流,一个魂飞魄散,一个趁机逃跑,无耻之徒胆小如鼠反而更加衬托管小姐的勇敢与智谋。随后延续发展佳人转型的代表作当属《好逑传》,又称《侠义风月传》或《义侠好逑传》。从“侠义”二字就可以感受到他不同于以往风花雪月、吟诗作赋的才子佳人故事,男女主人公都是才美胆识兼有的人物。才子“铁中玉”从名字就不难看出作家对男主角文武双全的心理期待,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行侠仗义,冒死大闹三司法堂。水冰心是一个“柔弱轻盈,就象连罗绮也无力能胜”的弱女子“却有才有胆,赛过须眉男子”,连与她作对的鲍知县也称赞“她虽是一个小女子,却有千古大英雄的志量。”吴航野客亦评价:“《好逑传》另具机杼,摆脱俗韵,如秦系偏师,亦能自树赤帜”。佳人形象的转变表明作家在创作上追求不断地满足感,才美皆备尤嫌不足还要文武双全,这种不切实际的描写只能视为是作家求全心理的不断满足。
  (三)社会因素的介入
  清代康熙时期有很多战乱,这一社会背景也或多或少的被吸收进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中,因为到康熙后期才子佳人小说的内容受故事模式的局限难有突破,小说作家在情节上不得不增加新的元素而使作品有别于前人,显得更加跌宕起伏,易于吸引读者。因此,在这一时期产生了“杂糅战争类”的才子佳人小说,在故事情节上杂糅进一些战争背景或者是神怪成分。《金云翘传》罗龙文征剿徐海,《画图缘》花天荷平峒贼,《凤凰池》征剿贼寇峨眉大王,《锦香亭》又名《睢阳忠毅录》,以安史之乱为背景,钟景期不仅状元及第而且效力军前、屡立战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才子形象,明明有大好前程却急流勇退。《铁花仙史》中苏诚斋的侄子苏紫宸亦是文武兼备的形象,及第后又能剿匪,大获全胜却看破红尘,入道修仙了。《归莲梦》涉及农民起义,展现了白莲教义军兴亡的始末,其中的女主角白莲岸不仅有着神话色彩的身份,一个普通民女却是莲花转世,而且她的形象已经脱离了此前柔弱的佳人形象而是一个在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之际与官府斗争的悲剧女英雄,同时小说中还传达出来一种空幻的佛家思想。这一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中如上面提及的《锦香亭》、《归莲梦》、《铁花仙史》还有《情梦柝》、《吴江雪》、《醒风流》等作品都流露出一种归隐情结,这代表了当时一部分文人对新朝抵触失望或者是恐惧彷徨的心态,“这当是经历易代巨变后一些作家的一种普遍心理”。
  三、清乾隆后期至清末:衰落期
  (一)爱情婚姻的展现
  清末这一时期小说作家的创作思想大多受改良派理论家梁启超言论的影响,梁启超指出才子佳人小说在思想上的缺陷并极力加以否定:“吾中国人状元宰相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国人佳人才子之思想何自来也?小说也。……今我国民轻薄无行,沉溺声色,绻恋床笫,缠绵歌泣于春花秋月,消磨其少壮活泼之气,青年子弟,自十五岁至三十岁,惟以多情多感多愁多病为一大事业,儿女情多,英雄气少,甚者为伤风败俗之行,毒遍社会,曰惟小说之故。”这种言论导致写情小说成为创作的末流。这一时期仅有的几部才子佳人小说在爱情婚姻方面的展现基本分为两类:一类如《玉燕姻缘》写才子青楼狎妓,宣扬一夫多妻,姬妾成群的落后封建思想,这显然展现了一部分文人固步自封,心理上不愿意接受社会变化带来的强烈冲击,依然沉醉于一才多美的迷梦中无法自拔,这一类创作思想注定要被历史所淘汰;另一类如《水月缘》则突破原有才子佳人喜结连理的欢乐结局,“才子的功名并未在婚姻上起任何积极作用”说明科举制度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已经濒于崩溃,功名富贵已经无法通过科举实现,清醒一点的小说作家已经对科举功名不抱有希望,因而由过去的积极追求转变得淡漠疏离,同时小说中还宣扬了爱情如镜中花、水中月,色即是空的虚无思想,结局也一反大团圆的固定模式而显得无奈悲凉,这也与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二)佳人形象的塑造
  清末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形象没有新的突破,反而有所倒退。才美型佳人以《水月缘》中的三位才女吟香、柏云和佩琼为代表,在才学上作家通过百余首诗词进行描写,这在清末这一时期已经不多见了,可见作家创作此书亦是“怀其才无所发泄者之所作也”,这一类自许有吟风弄月之才的文人只能通过笔下的才子才女来排遣自身已经不合时宜的才华横溢了。另一类胆识型的佳人,已经不见康熙后期那种花木兰式的可以上阵作战的巾帼女英雄了,而是退化到康熙前期那种与权奸势力做斗争,有机智有胆魄的佳人形象。这一类以《玉燕姻缘》中的安瑞云为代表,瑞云父亲安侍郎被侯韬之父陷害入狱,瑞云女扮男装进京救父,考中进士是为了肯定瑞云的才学,作了都察院御史与未婚夫君吕昆同殿为臣,并判决吕昆与妓女柳卿云成婚是为了体现她的深明大义,最终在被识破女儿身之后被皇帝收为太平公主与吕昆成婚,皆大欢喜。小说作家塑造这样的佳人形象与清初盛行的弹词中的女性形象极为类似,带有浓厚的封建传统思想,认为夫君三妻四妾是正常的,这样反而失去了才子佳人小说发展前期那种情有独钟、自主择婿、大胆积极的正面价值,实质上体现了这一类文人创作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封建腐朽观念,这也直接导致佳人形象黯然失色。就女子形象而言,反而在狭邪小说中青楼妓女们的形象比较鲜活,以《海上花列传》为例,作家塑造了众多遭遇不同且个性鲜明的妓女形象,如泼辣的沈小红、庸懦的张蕙贞、干练的黄翠凤、机智的马桂生以及幼稚的赵二宝等等,作家没有美化妓女身上的丑恶与弱点,也没有一味讽刺丑化她们,在女子形象的塑造上比才子佳人小说的末流之作要好很多,同时作家在创作思想上认为妓女的不幸遭遇,自甘堕落与整个社会环境有关,对她们表示同情和怜悯也是值得肯定的。
  (三)社会因素的介入
  清末社会动荡不安,各个阶层矛盾加剧,这一时期才子佳人小说已走向末路,单一纯粹的才子佳人婚恋故事已经满足不了作家的创作心理以及动荡的社会背景给他们带来的冲击,因此才子佳人小说开始蜕变,基本上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狭邪小说,一个是侠义小说。“不从名门寻佳偶,转向青楼觅知音”的创作思想并非到清末才突然产生,早在康熙年间就有以妓女为主人公的小说《女开科》,而以千金小姐为妻,青楼妓女为妾的小说就更多了。狎妓是一种文人的风流传统,是当时社会的一种不良习气,《青楼梦》里的公子金挹香,好狭邪游,结交三十六个妓女;《花月痕》所描写的韦痴珠与秋痕、韩荷生与采秋这两对公子与妓女的人物设置与才子佳人的模式基本类似,而韦痴珠与韩荷生不同的命运遭际恰恰寄寓了小说作家对飞黄腾达的无限渴望与如今潦倒失意的落魄无奈。《海上花列传》则更好的揭示了妓女们堕落的社会背景,是上海畸形社会的真实写照,在思想境界上略高一筹。前期杂糅战争的才子佳人小说,在清末则成了“实为未完全脱尽才子佳人小说皮毛的侠义小说”。代表作是《绣球缘》,才子佳人朱能与黄素娟历经磨难终成眷属,但是小说实际上以复仇故事为主要线索,描写朱能与黄素娟悲欢离合的情节着墨不多。
  四、结论
  作为世情小说中一股异流的才子佳人小说,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在爱情婚姻的展现上,开创期作家想要扭转艳情淫靡之风转而创作“风雅纯正”只写才子佳人的爱情婚姻的作品,在婚恋观上有所突破,才子与佳人都表达要寻找与自己有情之人,但是作家并没有摆脱先取功名、再娶佳人的传统思想。繁盛期是才子佳人创作的顶峰,男女主角追求爱情婚姻的态度更加积极,要求自主择偶的愿望更加迫切,在婚姻上要求自己掌握命运,有意识的冲破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这些方面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这一时期又存在一股坚守名教的创作思想,“严男女之大防”的礼教传统思维在延续期更加突出。衰落期,才子佳人小说的余波流于狭邪小说,在婚恋观上妻妾成群这种腐朽的封建思想尤为突出,好像是文人不愿放手的末世迷梦。在佳人形象的塑造上,开创期的佳人形象极力渲染其才学,女子的才学胜过男子,属才美型的佳人。繁盛期的佳人形象虽然仍以才美型居多,但是出现了由才美型向胆识型的过度,胆识型的佳人仍未脱离闺秀的行列只是较之以前不仅仅只会吟风弄月,在受到威胁时还会表现出令人钦佩的机智与胆魄,而康熙后期一部分胆识型的佳人又进一步演变成熟读兵法可以上阵作战的巾帼女英雄。衰落期的佳人,才美型与胆识型的塑造都没有突破,反而是一些狭邪小说中的青楼妓女形象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在社会因素的介入中,开创期表现出明清易代之际文人怀才不遇的孤愤心理以及对满清新朝既有所期待又因文字狱盛行而倍感恐惧的心态。繁盛期的作品有很多杂糅进战争背景,这与康熙朝的很多战乱有关,比如白莲教农民起义和各路剿匪情节,同时科举录取的人数越来越少,使得小说作家在功名上无望继而吸收了空幻的佛道思想,体现出一种归隐情结。衰落期的才子佳人小说有些回避现实,固步自封,而有一些则反映时代背景,以当时真实的历史事件作为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或多或少的揭露了一些封建社会的不堪。才子佳人小说的发展取决于作家创作思想的转变,在才子佳人小说流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的积极追求与消极保守,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家心态的变化与时代发展对他们的冲击与影响。
  注释:
  苗壮.《才子佳人小说简史》[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8页.
  天花藏主人编次.《玉娇梨 平山冷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第36页.
  天花藏主人编次.《玉娇梨 平山冷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第104页.
  天花藏主人编次.《玉娇梨 平山冷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第8页.
  天花藏主人编次.《玉娇梨 平山冷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第171页.
  天花藏主人编次.《玉娇梨 平山冷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第172页.
  天花藏主人编次.《玉娇梨 平山冷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第172页.   天花藏主人编次.《玉娇梨 平山冷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天花藏主人编次.《玉娇梨 平山冷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第225页.
  胡奇光.《中国文祸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4页.
  任明华.《才子佳人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第171页.
  苗壮.《才子佳人小说简史》[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上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76页.
  苗壮.《才子佳人小说简史》[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张俊.《清代小说史》[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65页.
  苗壮.《才子佳人小说简史》[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0页.
  张俊.《清代小说史》[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19页.
  张俊.《清代小说史》[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18页.
  苗壮.《才子佳人小说简史》[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页.
  张俊.《清代小说史》[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19页.
  参考文献:
  [1]苗壮.才子佳人小说简史[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2]天花藏主人编次.玉娇梨.平山冷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3]胡奇光.中国文祸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任明华.才子佳人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5]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上中下册)[M].华夏出版社,1999.
  [6]张俊.清代小说史[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7]刘世德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
  [8]苏建新.中国才子佳人小说演变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9]朱萍.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0]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汇编(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中医药重点学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在中医药学术发展中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学科;二是指对同类学科中有明显优势的学科点进行重点建设。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一间自己的房间》来探讨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该作品以六章的篇幅分析了女性在当时的劣等地位,伍尔芙号召女性应理智地摆脱男权的束缚,勇敢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物质﹑精神空间。随后,伍尔芙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女性物质精神独立基础之上两性共处的理想状态——双性同体论,这一理论开辟了世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先河,为其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芙;《一间自己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这个知识化的时代,中专生所面临的就业及生活压力是非常大的。近几年中专生的文化素养及专业知识水平已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水平,面对这一情况结合化学教育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对新形势下的中专化学教育做了本文的几点改革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中专化学 教育改革 教学特点 化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摘要:翻译的标准不仅是我们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也是我们从事翻译时要努力达到的目标。从事翻译必须广泛涉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还要注意语言环境、语法结构、语言习惯的影响,使我们的翻译水平尽可能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关键词:英语翻译;常见问题;改进策略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艺术工作。鲁迅先生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是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从实质上来讲,就是要使原文的内
期刊
张克扎都厚重的生活积累为自己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莽莽哀牢群山中的袅袅炊烟,父辈们重负缠身吃力穿行于崇山峻岭的身影,乡亲们年复一年的美好期盼却总也摆不脱的苦巴
一、月琴的民间起源传说  (一)木碗蛙皮制琴说  相传很久以前,人类和动物一样愚昧无知,经常互相残杀,整个世界一片混乱。为将人和动物区分开来,天神在四川凉山的最高峰上,放了金、银、铜、木四只碗,里面分别盛有蠢水、恶水、善水、智水。人和动物都得去喝,但只能喝其中的一种水。四川凉山有一个彝族孤儿,听说邛海湖里有只神蛙知道那几碗水的秘密,于是他便离开家乡去往邛海湖。刚到湖边,遇见一只黑老鸦因神蛙不告诉它
走进小兴安岭丰林自然保护区,便走近了一块大自然意义上的祖母绿;
目的:探究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及临床诊治.方法:收取本次研究急诊内科昏迷患者300例,时间为2016年4月9日至2017年11月16日,对其病因进行分析,后实施临床诊治.结果:导致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