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完成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社会责任的重要教育环节,有利于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才,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并且就业指导相关内容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就业指导;职业目标
1.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概述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而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的就业指导呈现越来越多的新特征。
1.1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含义
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学校通过一定方式提供给学生的是思想上的指导、信息上的服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教育、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心理调节适以及择业技巧等的培训,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的一项工作。其实质是,高校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在对自我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进而有的放矢的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1.2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特征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高校就业体系的不断完善,时代赋予高校就业指导以新的特征。
第一,政策性。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政策性极强。就业指导教育必须要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就业的政策、规定、办法,来指导大学生就业。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政策文件主要有: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印发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38号)、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5号)、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1〕1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当前做好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9〕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使用“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的通知(教学厅函〔2010〕30号)等。
第二,指导性。高校的就业指导主要针对就业观念、职业与自我认知、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就业方法与技巧、就业形势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正确和健康的择业心理,循序渐进,克服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安、攀比、自负或自卑、盲从从众等各种心理,因此具有很强的引导性。
第三,时效性。大学生就业、社会经济发现状况、国家的就业政策、从业人员的素质四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高就业指导必须以一定时期国家就业政策规定为依据,按照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及时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具有时效性。
第四,系统性。就业指导就是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意识,随着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的不断完善、科学和系统,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由就业技巧指导转向心理教育,以引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为重点,同时对学生进行政策讲解、就业形势分析、择业技巧指导、敬业爱业的系统指导教育。
2.就业指导的内容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经历了一个从就业教育指导向就业实践指导的不断扩充完善的过程。结合学院实际,由负责就业的老师或是辅导员指导,让毕业生协助学院开展就业工作。内容包括:与用人单位沟通,筹办模拟面试;组织模拟面试团队:举办职业规划指导及组织就业指导讲座等,以学生社团的形式.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促进就业。
2.1就业思想指导
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与此相伴的是就业率持续走低,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突出问题。因此,提升大学生就业的能力便成为各大高校在就业工作中的重点。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指导老师和知心朋友,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社会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凸显目的性、功利性等特点,盲目地效仿事业成功人士,择业标准脱离实际,因此,辅导员要对就业指导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加强就业思想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标准。同时,就业思想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确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个人信誉,对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极为重要。
2.2就业心理指导
高等教育逐步迈向了大众化阶段,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障碍和误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因此,高校的就业心理指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自己的气质、性格特点、职业能力等,克服盲目自信或是妄自菲薄的心理,帮助大学生完成从业学业到职场的转变,而良好的择业心理,是成功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第二,心理承受能力辅导。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心态,客观地分析其不足之处,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他们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拥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指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第三,心理健康的指导。及时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有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
2.3就业政策指导
第一,讲解就业政策。使学生掌握国家制定的全国有关就业政策,有关部门和行业性、区域性的就业政策以及学校制定的有关具体实施意见,按照有关规定引导高校大学生顺利就业。
第二,学习劳动法规。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在就业过程中如何充分认识自身的就业权利。
2.4就业信息辅导
通过加强就业信息指导,使学生掌握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方法,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国家、省市相关劳动就业部门或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具体主要是提供大型的人才招聘会信息。或者是某一类专业或人才市场招聘的供需情况。第二,具体就业信息的指导情况,帮助毕业生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搜集、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筛选的有效性,分辨真伪信息等,进而做好就业信息指导。
2.5就业技巧指导
加强就业技巧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就业技巧和实战经验,进而增加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锻炼。高校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增加学生的就业技巧:通过模拟训练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体验实战经验;从商务礼仪、面试技巧等方面进行综合演练、提高,并请专业的礼仪教师和竞聘成功的学生来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求职的基本技巧;帮助同学们做好就业简历,能够很好地表现自我。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其就业情况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因此,辅导员应努力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认真做好就业指导也就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因此,辅导员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开展起就业指导工作来。
【参考文献】
[1]2013年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2]袁贵仁.加强指导和服务推动毕业生就业制度建设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3,(3).
[3]周济.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关键词】就业指导;职业目标
1.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概述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而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的就业指导呈现越来越多的新特征。
1.1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含义
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学校通过一定方式提供给学生的是思想上的指导、信息上的服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教育、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心理调节适以及择业技巧等的培训,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的一项工作。其实质是,高校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在对自我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进而有的放矢的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1.2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特征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高校就业体系的不断完善,时代赋予高校就业指导以新的特征。
第一,政策性。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政策性极强。就业指导教育必须要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就业的政策、规定、办法,来指导大学生就业。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政策文件主要有: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印发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38号)、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5号)、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1〕1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当前做好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9〕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使用“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的通知(教学厅函〔2010〕30号)等。
第二,指导性。高校的就业指导主要针对就业观念、职业与自我认知、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就业方法与技巧、就业形势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正确和健康的择业心理,循序渐进,克服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安、攀比、自负或自卑、盲从从众等各种心理,因此具有很强的引导性。
第三,时效性。大学生就业、社会经济发现状况、国家的就业政策、从业人员的素质四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高就业指导必须以一定时期国家就业政策规定为依据,按照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及时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具有时效性。
第四,系统性。就业指导就是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意识,随着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的不断完善、科学和系统,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由就业技巧指导转向心理教育,以引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为重点,同时对学生进行政策讲解、就业形势分析、择业技巧指导、敬业爱业的系统指导教育。
2.就业指导的内容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经历了一个从就业教育指导向就业实践指导的不断扩充完善的过程。结合学院实际,由负责就业的老师或是辅导员指导,让毕业生协助学院开展就业工作。内容包括:与用人单位沟通,筹办模拟面试;组织模拟面试团队:举办职业规划指导及组织就业指导讲座等,以学生社团的形式.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促进就业。
2.1就业思想指导
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与此相伴的是就业率持续走低,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突出问题。因此,提升大学生就业的能力便成为各大高校在就业工作中的重点。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指导老师和知心朋友,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社会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凸显目的性、功利性等特点,盲目地效仿事业成功人士,择业标准脱离实际,因此,辅导员要对就业指导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加强就业思想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标准。同时,就业思想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确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个人信誉,对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极为重要。
2.2就业心理指导
高等教育逐步迈向了大众化阶段,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障碍和误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因此,高校的就业心理指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自己的气质、性格特点、职业能力等,克服盲目自信或是妄自菲薄的心理,帮助大学生完成从业学业到职场的转变,而良好的择业心理,是成功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第二,心理承受能力辅导。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心态,客观地分析其不足之处,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他们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拥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指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第三,心理健康的指导。及时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有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
2.3就业政策指导
第一,讲解就业政策。使学生掌握国家制定的全国有关就业政策,有关部门和行业性、区域性的就业政策以及学校制定的有关具体实施意见,按照有关规定引导高校大学生顺利就业。
第二,学习劳动法规。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在就业过程中如何充分认识自身的就业权利。
2.4就业信息辅导
通过加强就业信息指导,使学生掌握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方法,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国家、省市相关劳动就业部门或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具体主要是提供大型的人才招聘会信息。或者是某一类专业或人才市场招聘的供需情况。第二,具体就业信息的指导情况,帮助毕业生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搜集、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筛选的有效性,分辨真伪信息等,进而做好就业信息指导。
2.5就业技巧指导
加强就业技巧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就业技巧和实战经验,进而增加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锻炼。高校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增加学生的就业技巧:通过模拟训练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体验实战经验;从商务礼仪、面试技巧等方面进行综合演练、提高,并请专业的礼仪教师和竞聘成功的学生来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求职的基本技巧;帮助同学们做好就业简历,能够很好地表现自我。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其就业情况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因此,辅导员应努力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认真做好就业指导也就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因此,辅导员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开展起就业指导工作来。
【参考文献】
[1]2013年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2]袁贵仁.加强指导和服务推动毕业生就业制度建设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3,(3).
[3]周济.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