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的演出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elaopol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县委宣传部李部长接到李老爹从乡下打来的电话。李老爹说:“再过几天,就是你娘的七十大寿。我们操劳了一辈子,吃苦受累地供你上大学,现在你当了领导,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事儿办得体体面面、风风光光,让你娘高兴高兴。”
  李部长知道,李老爹这个人喜欢争强好胜,如今儿子当了领导,就想在乡亲们面前显摆显摆。李部长耐心地跟李老爹解释,说县里在这方面有纪律,当领导的更应该以身作则,所以娘的生日不能大操大办。到时候,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顿饭就行了。
  李老爹一听就生气了,骂道:“又不是让你干违法乱纪的事,只不过让你办得风光体面一点,你就推三阻四,当了领导有什么用?”李部长听了有些哭笑不得,他无可奈何地问李老爹:“那你说说,怎么做才算既不违法乱纪,又能让你觉得风光体面?”李老爹在电话里半晌无语,最后没好气地说:“我哪知道?这得靠你自己去想,一个领导怎样给自己亲娘贺寿才算风光体面!”说完他气呼呼地挂了电话。
  李部长正为这事犯愁,没想到第二天,县茂腔剧团的孙团长来到他的办公室,说他们剧团想去给李部长的娘贺寿。李部长一听赶紧婉言谢绝,谁知孙团长笑着说:“您别急着拒绝呀!这事可不违反原则。”
  原来,现在从上到下都很注重地方戏曲的传承与保护,他们县茂腔剧团的一些经典剧目,已经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专项资金扶持。为了做好茂腔剧种的深入推广和宣传工作,他们剧团需要定期举办送文化下乡活动,到乡村为老百姓们免费演出。
  孙团长说,最近几天他们正要去李部长的老家演出,恰好赶上李大娘过七十大寿,孙团长就想把演出地点安排在他们村,一来完成送文化下乡的任务,二来也算是给李大娘贺寿,正好一举两得。
  李部长一听也有点动心,娘最喜欢听茂腔了,而他们家门前就是一大片空地,正好适合搭台子。他想了想,觉得这事可行,既不违反原则,还满足了李老爹提出的风光体面的要求,于是就点头同意了。
  李部长把这事跟李老爹一说,李老爹在电话里也连声说好,把他表扬了一通,还说剧团演出结束后,演员们都要到他们家来吃饭。李部长觉得这个要求符合情理,不算过分,于是就答应了。
  谁知到了李大娘生日这天,李部长刚开车赶回老家,就接到县纪委打来的电话,说有人实名举报他利用职权,安排剧团演出来为李大娘贺寿。
  李部长一听就愣住了,赶紧说明情况:剧团不是特意为李大娘贺寿的,而是送文化下乡的演出。纪委的人了解完情况后,说需要和举报人沟通一下。
  不一会儿,纪委的人又来电话了,说:“李部长,这个举报人的脾气很倔,他让我们转告你,他是你们的老邻居,外号叫郑三驴,他是听你爹亲口说的,所以认定你利用职权为你娘贺寿。他说如果你不停止演出的话,他就继续往上举报。李部长,你看你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如果不解释清楚,他真要继续举报的话,对你影响也不好。”
  李部长一听就暗暗叫苦,这个郑三驴是他家的老邻居,他们老家说谁脾气倔,都用倔得像头驴来形容,可老郑的脾气倔得三头驴都比不了,所以人送外号郑三驴。
  这个郑三驴和李老爹平时是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一见面就掐。不用问,肯定是李老爹又跟他炫耀,把他给惹急了。现在当务之急是跟郑三驴解释清楚,让他知道剧团来演出是完成送文化下乡的任务,不是特意来贺寿的。
  于是,李部长来到郑三驴家,耗费口舌解释了半天,结果却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郑三驴把脖子一梗,喊着他的小名说:“瓜娃子,别觉着你当了什么领导,就能糊弄我们老百姓了!那天你爹可是当着村里老少爷们的面亲口说的。我的天!唾沫星子噴了我一脸,尾巴都快翘上了天。咋地?他炫耀完了,现在我一举报你们又想改口?糊弄鬼呢!”一番话说得李部长哑口无言。
  为了不引起误会,李部长只得通知孙团长,别在他家门口搭台子了,去别的村演出吧!李老爹一下子急了:“不演了?我都跟村里老少爷们说好了,连你的几个舅舅都通知到了,现在你说不在这儿演,一会儿他们来了,你让我的脸往哪搁?”
  李部长没好气地说:“爹,我再三跟你说了,剧团来是为了完成送文化下乡演出任务的,只是碰巧赶上我娘七十大寿,可你非要在外面说是特意来贺寿的,现在人家举报,你让我怎么办?我们当领导的更要注意影响,为了避免误会,只能不在这儿演了。”
  李老爹自知理亏,却又怕丢了面子,就可怜巴巴地让儿子想想办法,实在不行的话,这场演出由他们家自掏腰包。李部长也很无奈,现在不管怎么做,都说不清了。
  眼见劝不动儿子,李老爹不由得又气又恼,气哼哼地骂道:“这个郑三驴就是妒忌,他怕今天咱家给你娘贺寿办得风风光光,把明天他老婆的生日给比寒碜了!”
  李部长一听,忙问:“明天是郑伯家的婶子过生日?”李老爹点点头:“是,她和你娘的生日就隔了一天,所以我故意想炫耀炫耀,把他比下去,没想到他居然打电话举报!”
  老爷子越说越恼,谁知李部长听了,反而高兴起来,这下问题解决了。原来,剧团每次送文化下乡演出的日程安排都是两天,如果明天郑三驴老婆过生日的时候,剧团还能在这儿演出,那就能消除他的误会。
  李部长连忙找到郑三驴,将这个情况告诉了他。郑三驴听了,有点将信将疑,想了想说:“那明天得在我家门口搭台子。”李部长点头答应:“行,没问题!”
  郑三驴又想了想,说:“演出结束的时候,演员也得在我家吃饭。”李部长笑了,说剧团下乡来演出是免费的,不用管饭。可郑三驴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不行,你爹说他们都在你家吃饭,那也得在我家吃饭。”李部长没办法,只得答应:“好、好,你愿意慰劳一下演员,还省得他们自带伙食了。”
  就这样,剧团在李部长的老家连演了两天,场面十分火爆。剧团送文化下乡的演出活动十分成功,而李老爹和郑三驴也都十分满意,可谓皆大欢喜。
  几天后,李部长正在忙工作,忽然接到李老爹的电话。李老爹在电话里吞吞吐吐地告诉他,村里的刘大爷过些日子要过大寿,想托他让剧团再去演出一次。
  李部长听了有些哭笑不得,断然拒绝道:“剧团下乡演出的时间和地点都是有计划的,哪能随便安排变化?”怕李老爹纠缠起来没完,李部长借口工作忙,没等李老爹再说什么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没想到第二天,李部长就接到了县纪委的电话,说有人举报他以权谋私,安排剧团演出来为母亲贺寿,而且为了不让人举报,连邻居家也安排了剧团演出。
  李部长一听就蒙了,这事不是已经解释过了吗?他赶紧将事情的经过又说了一遍。
  可纪委的人听完后,却无奈地告诉他:“举报的人说了,如果是送文化下乡免费演出的话,那为什么你们两家要管饭?”
  (发稿编辑:刘雁君)
  (题图、插图:豆 薇)
其他文献
王亮是个资深推销员,干起工作来十分拼命,别说是大城市了,就是一般推销员不肯去的乡野地方,他也照去不误,再加上他态度热情,所以业绩节节攀升。这天,王亮收拾好东西,正要出门工作,一推门却听“咕咚”一声,一个老头摔了进来。王亮一愣,说:“你碰瓷都碰到家门口来了?”那老头一骨碌爬起来,讪讪地笑道:“不好意思,睡着了。”他看一眼王亮,说,“王老弟,你还认识我不?”王亮觉得他有点眼熟,但还是没好气道:“不认识
这天,小贾和女朋友米莉去逛街。走了一会儿,米莉说:“差点忘了,我得买支口紅。”小贾说:“那还不容易,我买支好的送给你。”说着,俩人就进了一家化妆品专卖店。店里的女员工热情地迎上来,一听小贾说要买口红,就把他俩领到了口红柜台前,说:“我们这里各种价位各种颜色的口红应有尽有,你们想要什么样的?”小贾看着柜台里琳琅满目的口红问:“哪一种安全性好点?”女员工从柜台里拿出两款口红说:“这两支都是进口的,安全
张主编最近郁闷极了,他主编的《河西快报》不惜血本,提升了报纸的纸质,改為彩页,好不容易挤进了公款征订名录,谁知新一年度征订数不增反降。这一天,张主编来到征订数降幅最大的县做调查,一走进政府大楼,就见邮递员将一叠报纸往大办公室桌上一扔。有个小姑娘走过来,麻利地将报纸中夹着的信件挑出,然后“啪”的一声将报纸扔进废纸堆中。张主编大为震惊,不禁问道:“你们都不看报纸呀?”小姑娘见来了陌生人,迟疑着不敢说话
余乐是个爱占小便宜的人。这天早上他去买菜,摊位上摆着红辣椒和青辣椒,红辣椒稍贵一些。他眼珠一转,想了个歪招,把两种辣椒装在一起给老板算账。老板一看说:“这两种辣椒不是一个价,得分开算钱。”余乐装起了糊涂:“两种辣椒?哪里不一样了?”老板指着辣椒说:“老弟,你什么眼神?你看这颜色都不一样。”余乐讨价还价道:“哎呀,我是红绿色盲,两种颜色分不清。老板,你就給个优惠,都按青辣椒卖我算了,以后我多来照顾你
张凡喜欢旅游,妻子陈莉则喜欢宅在家里。尽管如此,夫妻俩依然恩恩爱爱。这天吃饭时,张凡吞吞吐吐,欲言又止。陈莉问他怎么了,张凡支支吾吾地说:“我前段时间不是刚去过黄山嘛,那帮驴友现在又叫我一起去泰山……”陈莉哈哈一笑:“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不就是出去旅游吗?你去就是了,不趁年轻的时候多出去走走,难不成还等老了再去?”张凡如释重负,興奋地想,难得妻子如此体谅自己啊。路上,张凡和驴友们说起了自己的贤妻
临近年终,单位里要评先进,但名额有限,小李对此是志在必得。眼下,大张是小李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小李天天琢磨着怎么抓住对方的小辮子。正当小李感到束手无策之际,没承想,机会来了!单位一把手王局长的母亲去世了。小李眼珠一转,有了主意。这天中午,小李特地来到大张办公室,问他什么时候去局长家。大张说:“听说局长的母亲明天出殡,那当然是明天去喽!”小李又问大张怎么过去,大张说坐公交车过去。小李叹气道:“你不是有
最近,县城治安状况不太好,接连发生了几起夜跑女青年遇袭的案件。城区派出所接到任务,必须尽快破案。  经过案情分析,大家一致認为:要想抓住这个案犯,必须让人乔装成独自夜跑的女青年,引蛇出洞,再进行抓捕。问题是所里就一个年轻点的女警,这网撒少了,能有更多机会捕到鱼吗?这时,新来的大学生警员小胡提议说:“男扮女装,晚上不会被看出来的。”经小胡一提醒,大家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聚集到他身上:唇红齿白,瓜子脸,修
张大娘的女儿远嫁到省城,婚后不久就怀孕了,于是张大娘决定坐火车去看女儿。为了省钱,张大娘想到一个买短程票的法子,想着万一被查到了,再补票也不迟。火车上人不多,张大娘对面坐的是一个和她年纪相仿的中年妇女。一番交流过后,张大娘知道她也是去看女儿的,且她女儿的家也住在省城。二人正聊得兴起时,一位年轻的女乘务员向她们走来,张大娘担心是来查票的,慌忙借口要上厕所离开了。等她回到座位,却看到中年妇女面前堆满了
李汉儒年轻的时候是地方戏演员,唱了半辈子吉剧。后来,剧团撑不住了,他被分流到了地方歌舞团,之前的本事用不上,就干些打杂的工作。他心态好,照样把生活过得多姿多彩。李汉儒生平有两件最得意的事情,第一是生了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李晓涵;第二就是有一手训鹩哥的绝活。李晓涵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基因,艺校毕业后留在省城大型歌舞团,算是有个不错的前程。女儿不在身边,为了排遣寂寞,李汉儒专门训了一只鹩哥,名字就叫小涵,每天
张涛是个音乐家。这天,他经过一个地下通道,看到一个老头正在唱歌乞讨。很快,他就听出老头的歌旋律优美,且从未听过。张涛给了老头十块钱,然后跟对方攀谈起来。老头告诉张涛,自己是大山里的少数民族,从小喜欢音乐,但没机会学。老头自己琢磨了不少歌,但不会记谱,只能记在脑子里。他想学年轻人走出大山,追逐梦想,没想到刚下车钱包就被偷了,只能靠在这里唱歌谋生。张涛听了,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自己好几年写不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