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续西游记》的作者问题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7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西游记》与《续西游记》是我国明、清时期刊刻的两部取材于唐僧取经故事的小说。从清朝至今,这两部小说的关系尚未取得定论。容津萶、冉隆中两文的观点是深入研究《续西游记》的新成果,应当重视,它有助于把对此书的研究引向深入,但是将此书的作者判定为兰茂,还缺乏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论证。
  [关键词] 《续西游记 《西游记》 作者 兰茂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1.043
  
  不久前,笔者阅读了《云南日报》发表的对著名的神魔小说一百回《续西游记》研究的两篇文章,前文是容津萶、纪兴的《兰茂与最早的<西游记>》[1],后文是冉隆中的《关于<续西游记>的几点意见》[2](下文简称容文和冉文)。冉文赞同并肯定了容文的观点,都认为《续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云南嵩明县人兰茂,此书名中的“续” 是刻书者乱加的,《续西游记》与《西游记》“都无法比”。该报在后文另加编者的话中说前文“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有关部门召开了专门的分析论证会。”同时又说刊出后文,在于“希望各方人士对此问题继续进行探讨。”由此可见,对《续西游记》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
  笔者有幸认识了容老先生,是他将笔者引进研究《续西游记》的殿堂,笔者甘拜他为师,虚心向他学到了有关兰茂的不少知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随着对《续西游记》的进一步了解并查阅了有关资料,笔者对容文与冉文的某些观点产生了几点疑问,故谨以此拙文求教于容、冉两位学者与读者诸君。
  一、容文和冉文关于《续西游记》的作者是兰茂的依据
  容文明确指出,“明代著名学者兰茂的《续西游记》,是中国最早取材于唐代玄奘法师取经故事而创作的小说”。他还说“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云南先贤兰茂的名字,而随意把它署名为“无名氏”的作品”。冉文也说此书作者“到底是谁”,“我同意容津萶等人的观点,可以判定,《续西游记》应该是明代云南杨林人氏兰茂所作” 。他谈到容文时说:“我觉得这些分析基本是经得起推敲的”。而容文的分析是什么呢,容文首先断言,此书不是吴本《西游记》的续作。容文进一步提出兰茂写作此书时是取材于如下三点:一是兰茂少年时常听长辈讲述唐三藏出家为僧的取经故事;二是《大唐西域记》和《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三是最有云南特色的素材,例如他寻访刭500行的《唐僧取经》古夷(彝)文本。此外他还说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很浓的云南味道,其中有不少嵩明一带的方言。冉文明确表示:“我同意容津萶等人的观点”,“应该说,他们的考据是做得比较细致科学的”。
  二、笔者对容文、冉文提出如下商榷的观点
  (一)笔者认为容文所持的论点及文中存在三条明显的不当
  1、关于《续西游记》的“续”字怎么理解的问题。容文认为,在吴承恩的《西游记》刊刻问世并广为流传的情况下,“续”字是“刻书者便在兰氏著作前加了一个‘续’字。这样,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兰茂所著的《西游记》,书名就成了《续西游记》。”容文甚至说“即便是‘续’,兰茂所续的也绝不可能是吴承恩的《西游记》,而是对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未写之事进行文学想象而写成的新作。”容文同时又认为,兰茂写作时还续了《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
  笔者认为此说并无根据。众所周知《大唐西域记》是由唐代玄奘口述、弟子辩机所写的关于取经沿途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的写实作品,也是一部历史地理学的著作,一部小说去续一部写实作品似乎不太可能。这“续”字显然不是刻书者随意添加的。在此问题上,刘荫柏认为,是续了元人之平话,即《西游记平话》[3]。即便按容文此说来理解,结果发生了容文自己又卖矛又卖盾:既然说是“续”为刻书者随意添加,那么容文中所引的两首诗,也就是该书第一回的开头两首诗,其中有两句为:“要知驻世长生诀,一卷西游续案头”;“西游续记作何因,为指人生一点真”[4] 。不知容老对此诗中的这两个“续”字看到了没有,如何理解“西游续记作何因”的矛盾。其次,容文认为“续”字是刻书人为了区别与吴本《西游记》而在书名前所加的,《续西游记》的书名应为《西游记》。书名怎么能乱改乱动。即使是需要改动,例如把《石头记》改名为《红楼梦》,也必须得尊重原作者的思想及著作本身的意蕴,何况这种改法与《红楼梦》的改法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书名都是可以乱改乱动的话,那么一部书谁看了觉得书名不合适都可以改它一下,若干年后就不知道谁是这部书的祖宗了。据笔者所知,容老所在的“兰茂学苑”在“重新整理出版”《续西游记》(其实是自费找印刷厂印制,现在因为欠费,大部分书尚被厂方扣押在厂)时己将书名改为了《南西游记》,并且在封面上标明作者及籍贯为“明. 止庵兰茂著 古滇 杨林石羊山” ,出版者为“兰茂学苑戏学部组编”。这个不伦不类的书名让我十分纳闷:到底是南游呢还是西游,或者是南西都同时游?令人不可思议。那种认为 “很可能是刻书者”不知道兰茂的名字而随意署上去的观点是对前人和文学极不尊重的表现,是不客观的。
  2、关于《续西游记》的作者署名问题。今天我们看到的《续西游记》一书的作者署名为 “明无名氏作”[5] 即明朝时期不知名的人氏所撰写,这是客观公正的。这是因为,既然前人都有能力来出版此书,怎么会对作者乱署名呢?怎么可能没有追究过书的作者而随便署名呢?原因很简单,是因为编者在出版时早就了解此书作者尚有争议,而且争议非常大,并非“不知”和“随意” 地胡乱署名。
  我们首先从时间上来看,为什么明代人对这部书没有记录,而到了清代袁文典纂辑的《明滇南诗略》即研究明朝时期云南籍人士诗文的重要专著中才有记载呢?孙楷弟因此说根据此书是可以“以为明兰茂撰” ,同时又说“毛奇龄” 曾经“言至今读《西游续记》”作者为“季跪”,此人“则作者明末人,非茂也。”[6]。这样,此书的作者就出现了两种说法,一说为兰茂,一说为季跪 。在季跪的问题上,已经有黄强发表文章,成功地论证了《续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季跪,他同时也否定了是兰茂。[7]
  其次从书的内容来看,既然容文与冉文都认为《续西游记》是一部“早于吴承恩”的《西游记》。为什么不写唐僧取经的整个过程或者写“西游”, 结果却是写了“东回”呢?假如不是续什么作品的话,笔者认为书名当署为《东回记》更为恰当。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透彻地分析和论证《续西游记》是否全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因此,不应在作者人名上争论不休,而要证明兰茂一生的思想倾向以及他是否会去写这样一部文学成就不是太高的作品出来。这是颇有难度的研究课题,尚需日后再作努力。
  3、关于兰茂与吴承恩的生卒问题。兰茂的生卒年与研究《续西游记》是明确相关的。容文对兰茂与吴承恩的生卒年份的说法有明显的错误。他说:“据多种史料记载,兰茂逝世于1470年,而吴承恩生于1500年,这是明确无误的事情。” 其实,兰茂和吴承恩的生卒年份一直都存在着争议,兰茂的卒年有两种说法:其一,清康熙二十九年李澄中撰的《兰先生祠堂记》、康熙五十九年编撰的《嵩明州志 .隐逸》、光绪十三年刻行的《续修嵩明州志.人物》均说“年八十卒”。其二,在兰茂卒后40年成书的明正德年间《云南志》说他“年七十四而卒”。民国《嵩明县志 人物》亦说他“年七十四卒于家,崇祀乡贤”。 同样,吴承恩的生年有1499年说、1500年说“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小说家”[8] 、1506年等说法(祥见于蔡铁鹰著《西游记的诞生》),还有1510年之说[9]。不存在什么“这是明确无误的事情”。
  (二)笔者对冉文提出如下商榷
  关于从“留洋” 与“海归” 来看《续西游记》的“续” 的问题。冉文说:“《续西游记》写的是师徒数人由西返东,也就是说,写的是一群‘海归’的故事。《西游记》写的是师徒数人由东去西,也就是说,写的是一群‘留洋’的故事。”我认为,由此说来,既然一个是“留洋”,一个是“海归” ,必然就有承接关系,如果说是《续西游记》是在《西游记》之前的作品,也就是说先“海归”了才“留洋”, 这怎合乎逻辑呢?
  (三)笔者认为《续西游记》是《西游记》之后的作品
  从该书的内容和结构来看,很可能是吴本《西游记》以后的作品,并且续的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且作者依然为明代后期人,其证据有三:
  1、从描写的时间上来看,《西游记》是写唐僧去西天取经,由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护送。一路上经历了八十一难。通过妖魔要捉唐僧,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来展示漫长的取经道路上的矛盾和斗争。而《续西游记》则是写唐僧师徒在西天取到经以后,保护经卷返回长安的经历。这时的矛盾不是妖怪要吃唐僧,而是要抢夺经卷。据说经卷能消灾去病,增福延寿。这本身在内容上就有承接关系。
  2、正确看待鲁迅对《续西游记》的评价。他引用“《西游补》所附杂记有云,‘《续西游》摹拟逼真,失于拘滞,添出比丘灵虚,尤为蛇足’” 也,[10]此言评说了《续西游记》的美中不足之处,但应当说,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吴本《西游记》把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神力和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所以作者在其续作中只有故意把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钉耙、沙和尚的禅杖说成是“佛门戒杀生伤命”而在师徒出发前就被释迦牟尼收缴了,从而添出了比丘和灵子虚暗中护送。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巧妙的写作手法。
  3、从鲁迅的讨论中,可见鲁迅先生未见此书,足以说明此书的流传和影响不太大。但是他却认为这是一部《西游记》的续书,因为他知道为名著作续书是中国的一大文化传统。贞复居士在评点《续西游记》时也认为这是一部《西游记》的续书,同时都是一百回本。同时,在自考教材中也有:“《西游记》在明清两代的续书主要有五部,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有《续西游记》和《后西游记》”,“是名副其实的续书”等[11]。
  总之,笔者认为容、冉两文的观点是深入研究《续西游记》的新成果,应当重视,它有助于把对此书的研究引向深入,但是把此书的作者判定为兰茂,还缺乏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论证,而我提出如上的商榷意见,当然也不一定就正确。对于作者问题还应当继续深入探讨下去,只有做到了“百家争鸣” ,才能逐步搞清楚真正的作者问题,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参考文献
  [1] 容津春、纪兴.兰茂与最早的《西游记》[N].云南日报,2010-8-6.
  [2] 冉隆中.关于《续西游记》的几点意见[N]. 云南日报,2010-10-15.
  [3] 刘荫柏.续西游记作者推考[J].云南社会科学,1984,3 .(106-107).
  [4][5]续西游记[M].江苏文艺出版社 ,1986-3 .1.
  [6] 孙楷弟.中国通俗小说书目[Z].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4.
  [7] 黄强.《续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季跪[J].《晋阳学刊》,1998.(111-112).
  [8]金志平、崔国政.中外文学名家名著词典[Z].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3-1 .236.
  [9] [11] 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283.315.
  [10]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141.
  
  作者简介
  徐章彪(1987- )男,汉,云南昭通人,云南名族大学高教自考中文本科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是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力图复兴古典主义或古典主义以前时期的音乐风格和特征。  关键词 音乐流派 新古典主义 美学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经过残酷的炮火和动乱的洗礼,文艺界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现实粉碎了人们的梦想,反映到意识形态,人们对音乐的要求和观念发生变化。像晚期浪漫主义那种过分夸张的语言,人们
[摘要]通过对亨利,詹姆斯的短篇名作《黛西·米勒》的文本结构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其蕴含的主题,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两种相异文化及道德观念产生的强烈碰撞。  [关键词]《黛西·米勒》 文本结构 主题 解析    一    《黛西·米勒》(Daisy MiLler,1878)是美国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一篇短篇名作,它是亨利·詹姆斯热衷的“国际主题”小说,它首次为詹
【摘要】确定的打破了,出现的消失了,看见的熄灭了,李商隐的《春雨》就这样带着我们飘到凄风苦雨的情境中,体验当初繁陈复杂的情绪。虽有哀愁,却是美丽的哀愁。  【关键词】李商隐 春雨 哀愁    怅卧新春白袷衣_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确定的打破了,出现的消失了。看见的熄灭了,当意愿在现实的大海中被时间激荡
单反的高清视频拍摄功能已经广为人知,本刊也介绍了佳能EOS数码单反相机在国内影像创作者中的一些应用,放宽视野,在全球范围内,众多的国际知名导演和创作人已经开始在创作中使用EOS相机来进行创作,    EOS MOVIE浪潮,有你一份    这几位顶级创作者都认同了数码单反的高清视频功能,下次你进入影院观看的大片,也许就是用和你手中的相机一样的EOS相机所拍摄,虽然我们没有成千人的摄制组,但我们不也
《兰戈》讲述的是一条有着身份认同危机的变色龙的故事,变色龙兰戈勇敢地踏上冒险生涯,最终发现自我。《功夫熊猫2》则是《功夫熊猫》的续集,故事主要讲诉了阿宝成为了神龙大侠,跟随功夫大师与盖世五侠一起保护着和平谷、过着宁静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邪恶反派沈王爷正打算用无人能挡的机密武器征服中国并且毁灭功夫,阿宝面临着一次新的挑战,他必须回首过去并揭开身世之谜,才能找到打败敌人的关键力量。两部影片分别向观
[摘要]左翼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左翼作家和新兴电影人在面对时代的要求时表现出强大的爆发力,敢于实验和创新。特别是在电影的叙事时空上的实践对传统“影戏论”进行了突破。借用文学叙事学的时间变形观念为参照,分析左翼电影代表作之一《新女性》的叙事时间的艺术特点及这种叙述形态下蕴涵的意识指向。  [关键词]省略 缩写 空间化 指意性插叙    从我坐下来写这篇论文的第一个字开始,就已经在这个二维
摘要 影片《色·戒》以其对人性的反观和自省实现了“人”对“意识形态神话”的超越,由此引发了对人的生存价值以及性别意识的双重思考。王佳芝的生存困境既是虚假的意识形态同真实环境相冲突的产物,也是女性话语与政治话语相对抗的必然结果。因此,她的突围显示了对于徘徊于真实和虚无之间的女性身份的焦虑,同时也为影片增添了一抹苍凉的人性美色彩。  关键词 意识形态神话 女性身份 突围 苍凉 人性美    张爱玲说过
[摘要]《弗里达》是一部描写墨西哥传奇女画家的电影力作,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吸引着观众。影片中运用后现代的拼贴手段,把弗里达的传奇一生与其绘画作品完美地结合起来。而且大量使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不仅交代出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与现实的反差,还通过两个同构的过程描写,烘托出影片紧张的气氛。影片中一些打动人心的镜头惟妙惟肖地描绘着主人公的性格与灵魂,墨西哥风景的再现也在视觉上给影片蒙上了墨西哥式的魔幻色彩,整部影
电影是时间艺术,也是空间艺术。一部电影作品,首先传递给受众的是由景观、建筑、民族特色、地理因素、时代特征、人物行为、声音等声画因素构成的影像空间。电影的影像空间“首先是地理空间的表达,然后才是意义的生成。”[1]香港内地合拍片的影像空间近年来在地域选择上已经明显出现纯港空间逐步萎缩、纯内空间平稳增长、组合型空间方兴未艾的态势。而在影像空间的呈现策略方面,“无地域空间”独当一面,一是借由香港标志性空
[摘要]网络恶搞这种以戏谑、嘲讽为手段表现不同于主流话语的言说方式,在实践上是对传统中固有形式的认定和发扬。另外这种文化形式的产生还是消费文化兴起,复制技术发展,观众与文本互动的结果。  [关键词]恶搞 戏仿 符号 消费    当代中国文化一个引人瞩目的景观之一就是所谓的网络恶搞,在google引擎上搜索了“恶搞”两字,发现约有5,140,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它的内容五花八门。时事、文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