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与全球海洋秩序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uxinz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地理与政治之间有着错综复杂而又密不可分的关系,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条主要线索,不同的地理条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各国的兴衰。正如英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费尔格里夫指出的,“一个地方的历史的开端,实在是受地理条件影响的结果”。
  地缘政治学早期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对政治制度和人的政治行为的影响,19世纪以后转为研究国家的领土、疆界、首都、行政区划、海外属地等政治现象及国际政治关系格局与发展变化趋势等。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海洋秩序则是国际政治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世界海洋一直是大国争霸的竞技场


  海洋与陆地是地球表面两类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紧密相连的自然地理单元。在海洋地缘政治领域,海权论与陆权论之争历经百年。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通过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1660年—1783年历史之影响》和1911年出版的《海军战略论》等系列著作,创建了“海权论”。“陆权论”则是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先后发表于1904年的《历史的地理枢纽》、1919年的《民主的理想和现实》和1943年的《全世界赢得和平》三篇论文核心思想的概括。在麦金德看来,整个世界的历史就是大陆强国和海洋强国相互斗争的历史。
2012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举行全体会议,纪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开放签署30周年。《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开放签署,1994年11月16日生效。

  直至二战结束之前,世界海洋一直是国际政治格局的真实镜像——大国争霸的竞技场。15世纪至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期,也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以及法国等海洋强国的海上争霸史。这些国家先后通过多种方式,其中包括战争、颁布法令和签定条约等,逐渐构建起以霸权控制和划分海洋势力范围为主要内容的世界海洋秩序。例如,1651年英吉利共和国政府针对当时英国海上贸易主要竞争对手荷兰而颁布航海条例,此后英国分别于1661年、1665年、1672年和1692年多次修改并颁布航海条例,直至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准许外国商船从事英国沿海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又如,1479年9月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和卡斯蒂利亚王国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签订了《阿尔卡苏瓦什条约》,开创了殖民帝国瓜分世界的先河。再如,亚历山大六世教皇为了回报西班牙国王对自己的支持,于1493年5月3日发布了第一道训谕(被称为《中间分界线训谕》),画出了西班牙与葡萄牙之间的势力范围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就是著名的教皇子午线。在海外领地和势力范围问题上纠缠不清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最终于1494年6月7日在托尔德西利亚正式签订了瓜分世界的条约——《托尔德西利亚条约》。按照该条约规定,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佛得角群岛往西370里格(一种长度名称,是陆地及海洋的古老的测量单位。1里格约为3.18海里)处,从北极到南极重新画出一条子午线,将欧洲以外的世界一分为二,该线以西归属西班牙王国,以东归属葡萄牙王国。
  17世纪以来最为经典的构建世界海洋秩序的学说当属17世纪荷兰法學家格劳秀斯的“海洋自由论”以及对格劳秀斯“海洋自由论”最具挑战力的英国自然法学家塞尔登的“闭海论”。“海洋自由论”因符合新兴资本主义的利益,有利于海洋强国将遍布世界的殖民地财富掠夺运送回国而被广泛接受,逐步演变成为国际海洋法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制度——公海自由。18世纪以来直至1958年签订日内瓦四个海洋法公约,海洋强国之间力量此消彼长,它们“轮流坐庄”分割世界海洋势力范围,掌控世界主要海上航行通道,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海洋法规则,其中包括划分领海、毗连区和海上航行等规则,以及海战法规则。
联合国为讨论制定海洋法召开过一系列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58年2~4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第二次会议于1960年3~4月在日内瓦举行。第三次会议自1973年12月召开, 1982年12月结束,共举行11期会议。图为1975年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第三期会议。

新国际海洋法改变了由地缘政治单向塑造海洋秩序的历史


  二战之后,世界政治力量格局发生巨变,广大发展中沿海国纷纷获得政治独立,于1973年推动召开了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历经十年谈判,于1982年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领海、毗连区、大陆架和公海等制度,也增加了专属经济区、岛屿、群岛国和国际海底区域等许多新的法律制度,废弃了有史以来由海洋强国以海上实力为基础构建的传统海洋秩序,构建起相对公平合理的全新的当代海洋秩序。
  全新的海洋秩序给世界海洋地缘政治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和新挑战。新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将沿海国管辖海域范围从传统的3海里领海扩展到了12海里领海以及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自然延伸超过200海里的海床和底土(大陆架),由此引发许多管辖海域范围重叠的海洋纠纷;不断发展的海洋科技,极大地提升了开发利用海洋及其资源的能力,由此引发许多新问题;随着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新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欧洲国家与小岛屿国家在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和大范围地设立海洋保护区等立场上趋同,“77国集团 中国”出现分化;关于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新协定和国际海底区域采矿规章等新的国际海洋法谈判不断推进,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公海自由等原有的海洋法规则。这些新问题、新发展和新变化已经引起海洋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改变了由地缘政治单向塑造海洋秩序的历史。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海洋也正处于维持现有秩序与不断推出新规则的快速变化进程中。美国继续推行其传统海上霸权路线,欧盟倡导新兴的海洋环境治理路线,发展中国家集团利益出现重大分化,分别强调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从各类涉海的双边和多边机制看,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是主流思想,代表了时代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需要和平的海洋、环保的海洋,全球海洋治理的主导方向是在维护现有海洋秩序的框架下修订和拓展现有海洋规则体系。目前,全球海洋治理的热点问题颇多,主要包括北极治理、南极海洋保护区、沿海国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定、海洋垃圾治理、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保护区的设立、公海渔业管理、“区域”矿产资源开采技术装备研发及海底生态环保新要求、国际航运新规则等。上述新规则和法律制度的国际磋商与谈判,均应充分考虑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地缘政治格局,并应全面分析正在制定中的新规则和新制度将对现有国际海洋秩序可能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现有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可能影响。
  研究地缘政治不是为了重复历史,而是要以史为鉴,去分析当代国际海洋秩序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主要驱动因素;分析海洋领域诸多新规则谈判进程对现今海洋秩序的影响、对构建全球海洋新秩序的作用,以研判发展新趋势;探讨中国在新时代海洋秩序构建中的战略定位、方向和目标。在当今地缘政治格局快速变化、海洋战略博弈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回溯历史、放眼全球,结合我国的国情,深入思考中国在全球海洋秩序变革进程中应有的定位和战略重点方向。
其他文献
2020年2月10日,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USTR)在美国联邦公报上发布通知,重新列出美国《反补贴法》中发展中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清单。由于该清单中的发展中成员未包含中国,便有评论称,美国拟将中国排除出发展中成员行列。那么,这个通知到底是什么来头?是否意味着美国正式将中国排除出发展中成员之列?对我们的影响又有多大?清单仅用于反补贴案件的处理进程  作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主导方之一,美国在现
2020年12月9日,纽交所内。  近几年,美国资本市场中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并购公司)的数量和规模逐步扩大,尤其是2020年更是呈井喷之势,2021年市场热度不减,而且有超越2020年的势头。在这股SPAC浪潮中,有不少具有中国背景的企业通过SPAC完成了上市,例如蓝色光标、美联英语、和睦家、开心汽车、优客工场等。具有中国背景
8月18日,全球首个火星车数字人“祝融号”在2021百度世界大会亮相,由中国火星探测工程与百度联合发布。这位虚拟代言人有着圆圆的眼睛、大大的脑袋,一对太阳能电池板翅膀,还能和人类对答如流。  据悉,“祝融号”数字人的背后是百度在积累多年的数字人技术体系下,通过百度智能云设计的轻量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国内首创的基于高精度4D扫描的口型预测技术等先进技术。这个 AI“数字人”可以实现在口型、动作、表
沈健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美国后来居上成为这场世纪灾难的“中心”。美国总统特朗普启用《国防生产法》,签署《新冠病毒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案》,以“战时总统”身份动员全美投入抗疫。  疫情以二战后未曾有过的力度和规模冲击美国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好莱坞电影圈属于首当其冲的行业之一,说其“遭遇了鬼打墙”一点也不为过。  全美首位感染新冠病毒的名人居然是好莱坞最具号召力的影星汤姆·汉克斯,他和妻子在澳大
2月19日,七国集团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重点商讨新冠疫苗研发与分配、疫后经济振兴等议题。当天的视频会议由英国首相约翰逊主持。七国集团领导人在会后发表了联合声明,表示将“使2021年成为多边主义的转折之年”。在抗击疫情领域,七国集团表示将支持世卫组织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将加快全球疫苗开发和部署,与疫苗生产企业合作提高产量,加强对变异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等方面的信息共享等;重申支持“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
在美国政治中,两党政治的地理分野一直存在。地理分野及其所决定的地区利益分歧是美国政治分野的主要基础,即两党差别大体以其选民支持的地理基础来界定,它与种族、阶级、性别、年龄、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一起,共同构成两大党选民的基础。而人口流动在塑造美国政治地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红色州”“蓝色州”“紫色州”的来历  美国政治学家通常把美国分为五个地区:东北部、西部、中西部、南部和太平洋海岸。美国
新冠疫情开始肆虐之际,中美关系刚好走到了一个关键的档口。经历了长达一年半“史上空前规模”的贸易战,两国在今年1月15日最终达成了第一阶段协议,中美关系由急向缓。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世人普遍期待,中美这两个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能抛开成见,携起手来,像2008年共同应对全球金融风暴、2014年共同应对非洲埃博拉疫情那样引导全球应对共同威胁,为世界的发展和协作提供稳定的预期。然而,从截止到目前两国之间的
美国民权运动领导人、民主党国会众议员约翰·刘易斯7月17日深夜病逝,终年80岁。美国朝野纷纷悼念,总统特朗普18日下令降半旗志哀。  根据特朗普的命令,当天全美所有公共建筑、海内外军事基地、美国驻外使领馆以及海军舰艇降半旗,对刘易斯逝世表示哀悼。白宫新闻秘书麦克纳尼发表声明说,刘易斯是“美国民权运动偶像”,留下了永遠不会被忘记的不朽遗产。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佩洛西说,刘易斯是“美国民权运动
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年会1月22~25日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行。在当前全球经济承压下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不断抬头的背景下,本次以“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架构”为主题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为世界经济与全球化的变局提供了新的思想启迪。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官方发布的消息,今年有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嘉宾与会,其中包括约65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
8月28日,漫威电影《黑豹》男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因结肠癌在家中去世,终年43岁。博斯曼的家人在他的推特账号上公布了这一消息,“我们怀着无限悲伤,确认查德威克·博斯曼已经去世。”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博斯曼当天在家人的陪伴下于洛杉矶家中去世,他已患结肠癌长达四年时间。  2018年,博斯曼因在漫威的《黑豹》中饰演非洲神秘国家瓦坎达的国王特查拉,同时也是黑豹的继承者而走红。《黑豹》斩获了13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