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对提高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52184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拓展训练课程是在特定的情景或特殊的环境下,以身体为载体,以团队为组织形式,以游戏为活动内容,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是全面塑造学生个体和提高团队素质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模式。本文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3个拓展训练公共选修班学生,在参与课程前后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从而研究拓展训练对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情况。
  关键词:拓展训练 社会适应能力 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1(a)-0028-03
  拓展训练是以团队和个人的方式,培养团队成员自我挑战、团队意识、沟通交流、团队协调、执行力的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这一独特学习模式和授课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加强方面效果显著。
  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程,应高度关注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生涯,拓展训练是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以心理认知为突破口,组织行为学为手段,并上升到管理学的理论;它是激发人的潜能、促进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团队精神的综合性活动,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文献综述
  1.1 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又称素质拓展、外展训练,英文名称Outward Bound(简称OB),从字面上解释为“出海的船”,在教育领域诠释为“一艘小船出发后驶离了平静的港湾,然后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区域与旅程,去迎接一次次艰难的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可能面临生死的困难”。
  拓展训练课程突出身体锻炼与心理磨练、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团队精神与个人魅力相结合的课程形式。拓展训练课程多以培养合作意识与相应的进取精神为宗旨,崇尚自然与环保,着重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拓展训练课程通过组织准备→活动体验→感悟归纳→分享交流→整合应用,充分运用“先行后知、从做中学”等教育理念,在情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潜力,增强团队活力。
  1.2 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国内学者张春兴认为,社会适应是指我们接受社会规范,在行为表现上能符合社会要求,而且能与其他人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季浏指出,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是指个体与周围环境包括其他人和社会大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总之,适应是个体面对环境变化而采取的一种应对策略或应对方式,而适应能力则是这种应对方式具体表达的状况或水平。1992年教育部组织学者方晓义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认为:大学生的适应可以分为人际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择业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七个方面。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拓展训练课程对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先关书籍,查阅期刊数据库、优秀论文以及与本研究有关的相关文献、学术专著,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2.2.2 访谈法
  通过访问区内部分知名拓展机构中从事拓展训练的专业教练员,确定为开展本项研究所设定的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2.2.3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的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对学生课前、课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调查和对比。
  2.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2.2.5 观察法
  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每节课状态、变现及出现的问,通过一学期的记录,掌握学生在拓展训练课堂上发生的变化。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拓展训练课程前、后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情况
  本研究采用的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为《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主编,1999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该量表已经得到广泛运用。通过该量表体现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学习能力、校园生活、环境适应、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方面的适应能力。
  3.1.1 学生参与拓展训练课程前的社会适应能力情况
  根据《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中对社会适应能力水平的界定,97名未参加拓展训练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情况如下。社会适应能力很强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09%;良好的占15.47%;一般的占22.68%;较差的占25.77%;很差的占32.9%。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
  3.1.2 学生参与拓展训练课程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情况
  通过上图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得分可知,根据《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中对社会适应能力水平的界定,97未参加以一个学期拓展訓练课程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情况如下。社会适应能力很强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19%;良好的占19.59%;一般的占35.05%;较差的占17.52%;很差的占21.65%。以上数据表明,经过一个学期以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的拓展训练教学,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较为显著的提升,拓展训练课程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3.2 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具体表现
  3.2.1 学习能力
  在问卷题目为“在嘈杂混乱的环境里,我仍然能集中精力学习,并且效率较高”的选项结果显示,拓展训练课程前选项为是的占总人数的19.59%;无法确定的占27.84%;不是的占52.58%。拓展训练课程后选项为是的占总人数的28.87%;无法确定的占31.96%;不是的占39.18%。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有了一定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记录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程之初表现为极大的不适应,出现较多的争吵、效率低下、失败频繁等现象,随着课程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成功率和目标达成的效果有显著提升。   3.2.2 语言表达
  在问卷题目为“我最怕再班上发言,全班同学都看着我,心都快跳出来了”的选项结果显示,拓展训练课程前选项为是的占总人数的35.05%;无法确定的占22.68%;不是的占42.27%。拓展训练课程后选项为是的占总人数的18.56%;无法确定的占13.40%;不是的占68.04%。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部分提升。通过课堂记录表明,学生在课程之初,普遍存在语言表达很差的现象,特别是在项目体验后的分享交流环节,大部分学生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经过每节课的锻炼,课程结束后,很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与提高。
  3.2.3 环境适应
  在问卷题目为“老师在场的时候,我做事情总有些不自在”的选项结果显示,拓展训练课程前选项为是的占总人数的42.27%;无法确定的占17.53%;不是的占40.21%。拓展训练课程后选项为是的占总人数的27.84%;无法确定的占20.62%;不是的占51.55%。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学生间的融入得到了较好的提升。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在该课程的前2节课,大部分学生的反应是非常拘谨的,随着课程的进展,学生的整体表现为课堂参与度高、小组活跃和自我表现力较强。
  3.2.4 沟通交流
  在问卷题目为“在陌生人面前,我常无话可说”的选项结果显示,拓展训练课程前选项为是的占总人数的38.14%;无法确定的占28.87%;不是的占32.99%。拓展训练课程后选项为是的占总人数的24.74%;无法确定的22.68%;不是的占52.58%。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升。通过课堂观察记录,随着课程的发展,在将彼此同班、关系亲密同学由于分组而分开后,所有的学生在课上、课下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都极为频繁。
  3.2.5 人际交往
  在问卷题目为“我很喜欢参加社交活动,我感到这是交朋友的好机会”的选项结果显示,拓展训练课程前选项为是的占总人数的62.89%;无法确定的占21.65%;不是的占15.46%。拓展训练课程后选项为是的占总人数的78.35%;无法确定的12.37%;不是的9.28%。通过以上数据对比,拓展训练课程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起到了一定作用,因为,再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学生会以小组为纽带,自发组织课后集体讨论;在课上小组表现出色时,会自发组织在食堂聚餐;业余时间利用微信群交流和组织其他类型的课余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交往。
  3.3 拓展训练课程体系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3.3.1 拓展训练课程内容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不同学生群体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着不同的特性,通过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了解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共性,特别是基于他们广泛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拓展训练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进行对应的设定,这样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3.2 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方式由“组织准备→活动体验→感悟归纳→分享交流→整合应用”所构成,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在教学方式做出改变、调整和埋下伏笔。所以,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都有针对性的设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检测是设定教学方式的导向,从而更好的实现针对性教学。
  3.3.3 拓展训练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拓展训练课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中,可以看出,每一个评分项都注明了详细的评分细则,评分细则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所实现的教学目标而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学习能力、语言表达、环境适应、沟通交流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基础而制定的。
  3.3.4 拓展训练课程课后的延续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第一节课组建个微信交流群,便成为了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课后的延续。微信群里发放的学习内容、交流主题和下节课需提前准备事项,使得由各个系、各个班组成的拓展训练课程的学生从未间断过联系,这一举措,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起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拓展训练课程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作用。
  (2)拓展训练课程内容可根据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来设置。
  (3)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设计,是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保障。
  (4)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场地器材设施、拓展训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4.2 建议
  (1)拓展训练课程體系的完善、教学场地器材设施的条件的改善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将使该课程的教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便更好地作用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2)拓展训练课程应该制定不同难度层次的教学体系,以达到教学的连续性。
  (3)多学科联动教育模式,使学生得到更好地提升空间,以尽快弥补自身不足提升综合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钱永健.拓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钱永健.拓展训练——挑战自我 熔炼团队[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3] 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 张凡涛.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专业体育课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2):94-96.
  [5] 季宵磊.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推广的可行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2010(32):167.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较多的问题存在,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就需要对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本文首先对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进行研究,之后对其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育专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b)-0054-02
摘 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07—2017年6月刊登在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中的羽毛球科研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旨在从论文发表的时间、研究内容、基金项目、作者职称和作者发文期刊5个方面进行统计评析。得出自2007—2017年6月我国羽毛球科研工作整体上处于比较平稳的发展,每年的发文数量都比较均衡;研究内容比较单一,以教学和训练为主;羽毛球科研论文的基金以国家为主,地方比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资料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济宁学院为例,从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入手,探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考分离管理模式,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实践证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考分离的实施对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 教考分离 管理模式 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
摘 要:为了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深圳大学研发了一套阳光长跑管理系统,以长跑管理系统为管理工具,形成由学校引导、社团组织为主体和学生主动参与的多元互动型信息化管理模式,将长跑活动向科学、自主、趣味性的方向发展。深圳大学通过信息化管理,在校生自主参加长跑活动的人数大幅度提高,学生对长跑的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再加上组织丰富多彩的长跑活动,学生对活动管理模式满意程度较高,长跑活动已在校园形成了浓厚的长跑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城市中的休闲要求越来越高,城市体育休闲空间的发展成为了人们的热切期望。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意义,进而分析了辽宁省体育休闲空间发展的现状,进而阐述了辽宁地区公共空间研究的必要性,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辽宁地区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发展指明方向,帮助辽宁地区建立完善的公共空间布局,提高群众的生活水
摘 要:涉水体育旅游开发是洪湖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树立旅游品牌的新机遇。涉水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是能在滨水区域将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相结合,吸引人们参与其中的一种全新旅游方式。本文以洪湖为例,从洪湖涉水体育旅游资源类型出发,具体阐述涉水体育旅游开发的思路和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洪湖水域 体育旅游 开发思路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通过利用SWOT模型,选取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对龙舟运动队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符合龙舟运动队发展策略,进而为外语高校的龙舟运动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龙舟 运动队 高校 swot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b)-0001-02  龙舟文化源远流长,激励着数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拼搏进取,在当代仍然具有价值
摘 要:闲暇滋生文化,体育文化建设亦在此范围。作为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合肥市经济发展能力和成效有目共睹,体育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但,体育文化建设则未有效跟进,主要体现在:体育本质认识偏误,体育文化认可度欠实,价值和精神传导力道不足,居民参与运动动机微弱。鉴此思考,从领导访谈和居民调查而得到有效数据,确实问题根结,以责任归属、借力现代化媒体、社区共享和社区与学校文化互动等方面进行论述问题对策,以期获取
摘 要:为进一步提高新科飞人、全运“三金王”谢震业的百米成绩,将其与博尔特作比较,运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方法,研究最优成绩参数。结果显示:谢震业属偏步频型运动员,但步频能力仍不足。应在提高步长能力的同时,强化步频能力,这是缩小与世界顶尖水平差距、提升成绩的主要途径。二者支腾比均较为合理,但博尔特更为优异。二者起跑反应时均不理想,谢震业需加强起跑反应及下肢力量的训练。  关键词:百米 谢震业 博尔特 技
摘 要:素质拓展训练对高职学生在增强自信心、团队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引导学生自我剖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拓展训练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爱。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整理法调查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大一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开展现状,总结出素质拓展训练可以增强大学生自信心,增强团队意识、激发创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