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主题的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p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我们迎来了信息时代。一方面,信息时代给课堂教学带来的不仅是硬件上的改革更新,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手段、方法、理念的革新。得益于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新型教学辅助设备走进了现代的课堂,而课堂之外,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也成为了学生们的学习利器。另一方面,21世纪还是文化交流繁荣活跃的年代,西方文化大行其道,更容易被生长在这个年代的学生们所接受。电影由于独具魅力则成为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大众媒体。英文电影亦在不觉间成为了英语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
  一、《阿甘正传》对励志主题的诠释与升华
  在1994年斩获奥斯卡六大奖项的经典美国励志电影《阿甘正传》,由温斯顿·葛鲁姆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讲述了主人公阿甘的传奇一生。生来智商只有75的主人公福瑞斯特·甘,虽然先天智障,但在母亲的引导下,从小自强不息,最终奇迹般地在多个领域创造了不同奇迹,甚至还得到了总统的接见。阿甘的双腿无法像常人一般行走自如,走路要靠金属支架,但大学时期竟一跃成为受人瞩目的橄榄球明星,后来,参加越南战争的他因种种巧合成为著名越战英雄,甚至意外成为美国的乒乓球外交使者,到最后还坐拥十几条渔船,积累无数财富。电影将阿甘的一生讲述得生动而有趣,在观众看来,固然十分具有传奇色彩,而在电影中,更令观众为之动容的则是在阿甘身上体现出的励志精神。可以说,阿甘的一生,就是对“励志”这一主题最深刻的诠释。无知即无所畏惧。阿甘那颗淳朴简单的心灵,以及任何时候都不言放弃的执着,以及他仅有的智慧,指引着他把所有的能量、信念和勇气都集中于无尽的奔跑之中。阿甘不知疲倦地奔跑,这让他的一生拥有了精彩纷呈的阅历,亦让他从不断变迁中美国社会的阴暗面中逃离并得以保持自己的本真和人性中最可贵的真善美。在电影史上,阿甘注定会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人物形象,这不仅因为这_人物形象的魅力,更在于他所诠释的精神内涵。
  二、《阿甘正传》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效果
  较之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这一形式,使用电影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显然提高了学生们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注意力全然为电影所吸引。电影中,阿甘儿时,在珍妮的“Run!Forrest run!”中跑过了同龄人的打骂与嘲笑;上学时,在教练的严苛训斥中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从军后,在枪林弹雨的越南战场跑过了生与死;冷战时期,阿甘还跑过了乒乓外交的赛场;后来,又在众人的注视下跑遍了美国。故事层层推进,高潮迭起,而学生们在故事中思考,通过对主题的挖掘,得以全方位地感受主人公的励志精神。而影片中阿甘的经典台词成为学生们津津乐道的一部分,通过适当的引导,可以将其引入课堂的学习和练习中。相比课本上的正统的英文教学所选用的材料,影片中地道的美式英语在词汇和遣词用句方面更加贴近其母语环境。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有助于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听说水平的提升,而影片以主人公坐在长椅上向路人讲述的方式将整个故事完整地娓娓道来,这一叙事角度同样也能够引发学生们在日后的英语写作中尝试不同的叙事角度的兴趣。从更深层面来看,课堂英语教学,不仅旨在使学生们打下扎实的英语视听说基础,还在于让学生拓宽视野,贴近地去认识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等,通过观看《阿甘正传》,学生还能在这142分钟的观影过程中迅速了解美国社会这几十年的变迁,这进一步拓宽了他们知识面。
  三、励志主题的英文电影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在现代的教学中,除了教授知识、答疑解惑之外,“传道”——在这里可以认为是对学生道德品格的培养,也同样重要。从当前来看,这是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从长远来看,则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教书育人,最终还是落实到对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杰出品格和良好的人格修养的培养上。在提倡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当下,在利用电影对课堂教学进行辅助的同时,对学生的品德方面的培养不容忽略。通过《阿甘正传》和同类型的励志影片,可以有效地向学生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坚强乐观的性格。目前,我国正进入全面转型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正累积到一个临界点,另一方面则是人们的思想意识的不断进步以及自身诉求也在不断多样化,现代人道德水准降到了冰点。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学生群体的道德品格建设同样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传达励志精神,传递正能量是必要的,而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通过电影这一形式去传达,效果往往更好。
  现代英语课堂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具备使用英语的能力——确切来说是能够将英语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如与人交流。而英文电影恰恰具备了这样的特质:它能够提供最正统最地道的语言环境,同时最大程度地展现英语国家的社会风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电影中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去体会电影中的语言、词汇、句型等,以此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第二语言的学习当中。在通过实际的影视课堂教学中,学者们发现学生们英语学习的动机非常重要,并且这种教学方式也体现了电影的好处,那就是能积极地起到促进学生兴趣的作用。通过电影,学生可以更全方位地了解异国文化,观看电影这一轻松愉快的方式,还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作为可以选用在课堂教学上作为辅助的电影,其艺术水平必然出类拔萃,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电影艺术的鉴赏能力,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体现了现代教学的先进理念。此外,在观看电影的基础之上,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后拓展,比如写影评、排练与之相关的主题小品或者话剧,甚至还可以对电影进行改编等。
  综上所述,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可以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最大化地还原其原本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学习更加正统的英语,还能通过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特定题材的电影还能在品德人格的培养上起积极作用,这同样能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关于影片名字为何如此怪异的解释中,很多解释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展开的,这些解释认为是政府的行为使得人们没有了自由意识,没有了选择好与坏的权利,就如一个上了发条的人一样,任由当权政府的摆布,把该片解释为一部现实主义的影片。正如彭媛认为:“小说和电影的不同走向在于,电影是关于人性善恶的寓言,主角是只甜橙,被政府操控趋善趋恶,身上充满着寓言所需的动物性而非人性,与电影的超现实氛围一致。”(彭媛:《——从小说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这部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自小说发行以来就广受好评并畅销世界。电影的故事情节奇幻有趣,主人公亨利是时间旅行者,经常不受自己控制地穿越至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点,由于故事的主人公是时间旅行者,所以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并不是以线性序列的时间进行叙事的,而是呈现出一种碎片式的蒙太奇手法,时间空间概念高度自由[1],这一刻亨利还很年轻,下一刻就变成中年男人,甚至耄耋老人。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不
21世纪的文化传播是电影电视广播的天下,各类影视文化以电子媒介为载体,通过声、光、影、色等的组合,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画面,迅速传播着一切可传播的文化,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视像文化时代”。影视文化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攫取了无数观众的眼球,正如有学者指出,影视文化由于受众面广,能够影响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因而大大改变和提高了人类的认知方式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从而打破了国家、民族和语
现今的各大动画网站、期刊、报纸都在大呼动画形象原创性的缺失,究其根源不外乎两点:民族性传承的断层和民间文化表达的缺失。当我们一年接一年的研究着《大闹天宫》的时候,迪斯尼制作出现代版的“白雪公主”——《冰雪奇缘》。透过《大闹天宫》美术片、3D版和真人版的形象设计,不难发现孙悟空动物性的回归和人性的淡漠。透过《冰雪奇缘》亦真亦幻的形象设计,不难发现它是对带有魔力的“白雪公主”的勇敢诠释。让我们瞬间穿越
《无人区》是由中国新锐导演宁浩所编导的,该部影片是在拍摄完成四年后上映的,虽然上映时间晚但是登上大银屏就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纵观这部影片,导演无论是在语言功底方面还是人物塑造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镜头前能清楚感觉到西部地区的生活场景,在空旷荒芜的无人区景色的萧条、生活环境的恶劣无疑给观众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这些精心搭配的视觉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出人性关系之间的冷漠。影片所讲述的是贩鹰集
《路边野餐》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跨越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又接近“白描”的迥异世界。在影评人的眼中,导演毕赣是从塔尔可夫斯基、侯孝贤、贾樟柯、安哲罗普洛斯等写实主义大师处汲取了艺术的养分,而他的《路边野餐》则是一部竭力向某种美学主张靠近的作品。事实上,塔尔可夫斯基等人的影片的确对毕赣的创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到了大学,我第一次看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就是《潜行者》……”[1]毕赣曾这样谈道。而像贾樟
[摘要]王家卫电影中有很多上海元素,上海方言是其表现之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心理的展示,上海话在电影中的巧妙运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家卫电影的上海情结。  [关键词]上海方言 上海情结 文化与语言    王妈:陈太太,侬(你)回来了,哦呦,外头落大雨(下大雨)哦,我想捞(拿)洋伞来接侬(你)呢。  苏丽珍:哦,是阵雨,您有心了。  孙太太:王妈,是啥恁(谁)啊?  王妈:是陈太太呀。  
“复魅”(Re-enchantment),又译“返魅”,主张返回事物的自然状态,恢复事物的本来面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附魅”(Enchantment),即人类对神秘事物的盲目、非理性认知。[1]20世纪70年代初次出现并大获成功的好莱坞功夫形象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狂热追捧,这就是功夫形象的附魅现象。它源于特定历史時期、特定国家和地区所产生的符合大众心理需求的推崇现象。当时世界范围内特别是美国和东南亚
《小时代》系列电影是由青年作家郭敬明依据其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这部充满着商业味儿的青春电影,自2013年上映以来,三部电影取得了总票房过10亿元的成绩。电影《小时代》及“小时代热映现象”,一时间成为舆论焦点,—方面青年观众对影片表现的如痴如醉;另—方面业内学者、媒体,对其奢靡和拜金的讨伐声也随之而起。很显然,‘小时代文化现象”同《小时代》电影是两个不同的方面,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与拉康的“镜像理论”,
叙事是很多小说作品都使用的一种创作手法,然而叙事对于电影而言也相当重要。“叙事”简单的说就是对故事的描述。在不同的地方,叙事的表现手法也大不相同,电影和小说中所使用的叙事手法有很大的差异。小说一般都是根据作者的文字去表达作者所要呈现给读者的故事内容,而电影却是通过画面、光影效果、音乐、人物性格等等才可以将故事情节展现到观众的视野中。《雾都孤儿》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叙事电影,影片所使用的叙事手法将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