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玉捡石,另辟蹊径”的追求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s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庆明是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的职工。上世纪80年代,他从绘画开始喜欢上了摄影,从此把自己的业余时间交给了摄影创作。
  郭庆明在摄影创作的过程中,走的是以纪实与新闻、体育为主的摄影创作之路,但也不乏风光摄影。“避玉捡石,另辟蹊径”是他对摄影的独特认识,也是他从事摄影创作几十年的感受。
  他的摄影作品融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在煤矿铁运工作四十年的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淮北矿区铁路的发展历程,不知疲倦地拍摄出一幅幅精美感人的作品,也记录了矿区铁路人那一张张可爱可敬的面孔。
  品读經典,是提升摄影水平的必经之路,也是人们学习摄影的必修课程。郭庆明认为,除了要保持自己独特的创作思想之外,还要学习、赏析摄影大师的经典作品,以此作为照亮摄影道路的明灯,让自己的作品绽放出时代的光彩。
  时间不会亏待在摄影创作中肯吃苦的人,四十年来,他的摄影作品近百次入选、获奖于国家、省市级各类影展影赛,我们相信,在他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刻苦磨炼下,他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摄影作品。
  郭庆明
  供职于安徽淮北矿业铁路运输处,现为中国煤矿摄影家协会理事。淮北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摄影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全煤、省、市摄影展览并获奖,作品刊发于《中国摄影报》《中国煤炭报》等报刊。
其他文献
钱芬站在窗边看街景,老莫发起微信通话:老钱,我和老黄、老张商定搭帮过日子,之前也跟你提过,你什么想法?也一起过来吗?  真决定了?钱芬说我考虑考虑。  老莫说,我看这样吧,老钱,我就大致跟你说一下儿,老黄和老张她们都觉得没问题。想明天去看看房子。老黄已经提前去那地儿踩过点儿,过八达岭高速,离野鸭湖湿地公园很近,就在延庆康庄那一带,属于城乡接合部,环境好得没的说,旁边有一个瓜果蔬菜种植基地,每天可以
如果把一家人的男主人比作一杆秤,女主人就是这杆秤的砣,秤和砣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砣的秤,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没有秤的砣便失去了定盘星。  贾显诚被招进兴隆煤矿开机车,妻子黄小孟便跟着来到了矿山成了一名家属。贾显诚入井上班,黄小孟在家浆洗做饭。饭一天煮三次,缝补浆洗一次要间隔几天,黄小孟空闲下来就特别怀念来矿之前在老家种地的日子。庄稼和蔬菜瓜果四季不断,全家吃不完还能卖了换钱,不像住在矿山,什
译者简介:董继平,1962年生于重庆,早年获“国际加拿大研究奖”,参加过美国艾奥瓦大学国际作家班并获“艾奥瓦大学荣誉作家”,后担任美国《国际季刊》编委。译著有外国诗集《帕斯诗选》《勃莱诗选》《默温诗选》《特兰斯特罗默诗选》等二十余部,美国自然随笔集《自然札记》《秋色》《野生动物家园》《荒野漫游记》《动物奇谭录》等二十余部,以及美国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另著有人文建筑随笔集《世界著名建筑的故事
我所理解的春风  我多次在巴丹吉林捡拾春天  从大大小小略微开放的绿色眼睛中  可以接收一些勇敢——  我束身,正冠,扪心  向阳光取暖,命令春风交出帅印  我统领着我的兵马,西征新疆乃至更远  把星星点点的绿色将士,一一染绿  那么多草木都将拜在我的麾下  可我也不断地仰望群山  每一次仰望着征战时,我都会流下  汗水。我的脸始终朝向阳光  高扬的旗帜,水壶,挎包还有钢枪  在我长长的影子里愈来
苹果熟了  青涩的记忆  悬在枝头  被雨水打湿  落在距乡村的不远处  落在让耕牛和犁铧  能歇一歇脚的早春  二月……  苹果熟了  她红艳艳的脸上  还有雨水的擦痕  还有一片片的叶子  和她在风中的身影  苹果熟了  我把她摘下  放在母亲守护的篮子里  让她免受风吹、日晒和雨淋  收起一根根树的枝条  和每日里悬着的心  这个早晨  薄雾没有远去  和我隔着窗  隔着一层玻璃  和随水滴
天已冷,地未寒  蛰伏的动物睡梦香甜  粮满囤,煤满仓  从地层深处走来的人们  携带地温,胸怀地火  心生一片暖阳  红底金字的对联  红火如阳的鞭炮  赶走祸害人间的年兽  驱散“新冠”的阴霾  打发鼠窜鼠跳的不安年份  迎来健壮结实的拓荒牛年  母亲,抹一抹泪眼  天天望着那个一年未见的  身影出现  盼着那个人的步子  仍如去年那样矫健  我,从遥远的黑庄稼地而来  将积攒了一年的话语  
复 活  我是玉珠峰上冰封的白雪  执拗的太阳融化不了  我冰冻凝结的血液  荒凉广袤戈壁与我交相辉映  孤独着彼此的孤独  你从遥远的那边向我走来  坚定的步伐穿过生命禁区  不是为了一睹我的芳颜  你用胜过太阳的光芒贴近我  用热烈的眼神烘烤着我  我的血液融化,开始新陈代谢  那眼角的泪水证明  爱,一眼望不到边  自 由  我不愿做温室的花朵  被动地接受宿命的凋落  我不愿做田地的野草 
我走进幽深昏暗的地心深处,  迷茫的灵魂被黑暗层层锁住。  我的思想窒息凝固,  我的身心孤独难抒。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要用它寻找光烛。  黑暗给我了黑色的激流,  我要随它涌向征途。  这里虽没有暖阳星光,  这里虽没有莺歌燕舞。  却有着无穷的乌金宝藏,  却有着开采光明的使者,  却有着那束光闪烁夺目。  那一束暖暖的光,  注入了美丽的梦境,  温暖着孤独的心灵,  点亮了梦想
在山西中青年书法家中,知道周先宝的名字是比较早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作品能入选全国书法展览的人是不多的,每次全国大展,我省入选作者也就是十五名上下。先宝作品能入选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并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其书法实力可见一斑。这在山西省,特别是太原市,实属难得。吾由此和先宝逐渐熟悉起来,但还是离多见少。  最近与先宝有一次恳谈的机会。先宝说他十八岁参军入伍,离开家乡来到黄土高原,到今年整整三十个年头
与刘佩成先生结缘,是我住在由刘先生在曲阜开发的芝兰公馆。有一次相遇,刘佩成先生问我为什么选择在芝兰公馆居住?我说:“孔子修《春秋》《孔子家语》里面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公馆正好在春秋路上而又以芝蘭命名,我非常喜欢。”刘先生说:“这是我第一次听人这样说,我与员工们讲一讲。”于是,我便与刘先生相识了。  刘佩成是企业家,书法是刘佩成工作之余挥洒流淌的信手而作。虽然十多年前出版了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