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元培一生尽忠国事,待人厚道,深受士林尊敬。但鲜为人知的是,他早年曾遭受过一次严重的“围攻”。
1922年6月3日,北京教育界在国立美术学校隆重举行“六三”纪念会。在这次集会上,蔡元培、胡適等两百多名文化界人士致电孙中山和南方的非常国会,指出北方的非法总统徐世昌已被赶下台,护法目的已经达到,并且北方军队表示拥护代表民意的新政府,南北诉求一致,已无再动用武力的必要,望孙中山发表与徐世昌同时下台的宣言。
事情的背景是,1921年5月,孙中山觉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遭到北洋军阀的严重破坏,在广州自任“非常大总统”,希望通过“北伐”,用武力统一中国,南北议和的形势再度紧张。不过,当时“粤中报纸三十余家,主和者十居其八”,迫于压力,孙中山承诺只要徐世昌下台,他也将同时下台。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获胜,左右了北京政府,曹锟、吴佩孚指责徐世昌的总统为非法窃据,威迫其辞职,并提出恢复第一届国会,请前总统黎元洪复职的主张——目的是想既赶走现任总统徐世昌,又取消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护法军政府,然后将曹锟“选”为总统。徐世昌辞职后,未能洞悉军阀深层阴谋的蔡元培觉得孙中山应该履行承诺宣布下台。
蔡元培等人的这份通电发表后,一些革命党人愤慨至极。在他们看来,蔡元培是老资格的同盟会会员,曾担任过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此时此刻,他理应站在国民党一边,怎能替北方军阀说话?上海的国民党报纸《民国日报》于6月7日和10日连续发表两篇专论,指出蔡元培已被吴佩孚等人利用。
如果说《民国日报》上的文章还比较温和,章太炎发表在《申报》上的文章就颇有讨伐的意味了。章太炎本是蔡元培的旧友,与孙中山的关系并不好,多次跟孙中山发生过争执,他此时却毫不犹豫地开炮,说蔡元培本来就是南方人,却宁愿让北洋军阀占领南方的土地,“非愚者所敢知也”。
与此同时,《申报》还同时发表某国民党大佬的通电,代表国民党声讨蔡元培,毫不客气地说他是北方军队的“傀儡”,不配当教育界人士。
读到《申报》上的文章,蔡元培一时气急,晕了过去。李大钊、胡适等人赶到医院探望,蔡元培对报上称自己为“傀儡”深感屈辱 ,他对李、胡等人说:“受同营垒攻击,真使我斯文扫地!”话音未落,双眼泪水直流。
公道地说,蔡元培并不是某个军阀的代言人,也从来没想过利用军阀的威权谋取个人的高官厚禄。他发表那样的通电,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交战双方就此放下武器,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南北之间的争端,让连年遭受战乱的老百姓过几天安生日子。
然而,蔡元培的善良愿望其实是很难实现的。其一,北方的军阀不会像他们自己所宣称的那样真正忠于民意政府。民国初年的军阀为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争个不停,他们口中的所谓“和平”只是一种公众表演。其二,作为一个有着自己政治理想的领袖,孙中山也肯定不会像蔡元培所希望的那样匆匆下台。从早年的同盟会开始,孙中山就是革命党人的灵魂,没有他的领导,国民革命很难继续,他当初承诺下台也只是迫于无奈。因此,蔡元培此时的通电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孙中山此后还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继续为中国革命奔走。说到底,卷入政治的蔡元培不过是个单纯的书生,他是因为没有看清当时的情况才被卷入了这场风波。
编 辑 / 夏 涵
1922年6月3日,北京教育界在国立美术学校隆重举行“六三”纪念会。在这次集会上,蔡元培、胡適等两百多名文化界人士致电孙中山和南方的非常国会,指出北方的非法总统徐世昌已被赶下台,护法目的已经达到,并且北方军队表示拥护代表民意的新政府,南北诉求一致,已无再动用武力的必要,望孙中山发表与徐世昌同时下台的宣言。
事情的背景是,1921年5月,孙中山觉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遭到北洋军阀的严重破坏,在广州自任“非常大总统”,希望通过“北伐”,用武力统一中国,南北议和的形势再度紧张。不过,当时“粤中报纸三十余家,主和者十居其八”,迫于压力,孙中山承诺只要徐世昌下台,他也将同时下台。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获胜,左右了北京政府,曹锟、吴佩孚指责徐世昌的总统为非法窃据,威迫其辞职,并提出恢复第一届国会,请前总统黎元洪复职的主张——目的是想既赶走现任总统徐世昌,又取消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护法军政府,然后将曹锟“选”为总统。徐世昌辞职后,未能洞悉军阀深层阴谋的蔡元培觉得孙中山应该履行承诺宣布下台。
蔡元培等人的这份通电发表后,一些革命党人愤慨至极。在他们看来,蔡元培是老资格的同盟会会员,曾担任过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此时此刻,他理应站在国民党一边,怎能替北方军阀说话?上海的国民党报纸《民国日报》于6月7日和10日连续发表两篇专论,指出蔡元培已被吴佩孚等人利用。
如果说《民国日报》上的文章还比较温和,章太炎发表在《申报》上的文章就颇有讨伐的意味了。章太炎本是蔡元培的旧友,与孙中山的关系并不好,多次跟孙中山发生过争执,他此时却毫不犹豫地开炮,说蔡元培本来就是南方人,却宁愿让北洋军阀占领南方的土地,“非愚者所敢知也”。
与此同时,《申报》还同时发表某国民党大佬的通电,代表国民党声讨蔡元培,毫不客气地说他是北方军队的“傀儡”,不配当教育界人士。
读到《申报》上的文章,蔡元培一时气急,晕了过去。李大钊、胡适等人赶到医院探望,蔡元培对报上称自己为“傀儡”深感屈辱 ,他对李、胡等人说:“受同营垒攻击,真使我斯文扫地!”话音未落,双眼泪水直流。
公道地说,蔡元培并不是某个军阀的代言人,也从来没想过利用军阀的威权谋取个人的高官厚禄。他发表那样的通电,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交战双方就此放下武器,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南北之间的争端,让连年遭受战乱的老百姓过几天安生日子。
然而,蔡元培的善良愿望其实是很难实现的。其一,北方的军阀不会像他们自己所宣称的那样真正忠于民意政府。民国初年的军阀为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争个不停,他们口中的所谓“和平”只是一种公众表演。其二,作为一个有着自己政治理想的领袖,孙中山也肯定不会像蔡元培所希望的那样匆匆下台。从早年的同盟会开始,孙中山就是革命党人的灵魂,没有他的领导,国民革命很难继续,他当初承诺下台也只是迫于无奈。因此,蔡元培此时的通电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孙中山此后还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继续为中国革命奔走。说到底,卷入政治的蔡元培不过是个单纯的书生,他是因为没有看清当时的情况才被卷入了这场风波。
编 辑 / 夏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