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路径探析

来源 :新课程研究(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75316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凝聚人心和涵养品行的重大作用.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家国情怀的培育,有利于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当下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主要以显性教育为主,但家国情怀培育属于价值观教育,显然不能仅靠显性教育去完成.而在家国情怀培育的过程中引入隐性教育,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寓教于无形,从而为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有利于提高家国情怀培育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2020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持续稳定,稳中出新,尤其是试题内容丰富,体现了命题者从考查语文学习质量转向考查学生本身发展的鲜明导向,凸显了高考立德树人、立体化育人的命题趋势
课程思政教育是高校培养新时代人才的一项重要途径.“公路网规划”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基于课程思政理念,通过分析“公路网规划”课程思政
“森林计测学”课程实验内容涉及对象为单木和林分,由于天然林全面禁伐,北方人工林又多为农田防护林和生态公益林,另外,林木的生长周期长,对实验教学的开展带来诸多困难.应用
海洋文学课程是大连海洋大学响应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结合学校蓝色育人理念而创设的课程.自课程开设以来,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学生的广泛好评,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