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的艺术观念对当今中国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启示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_chia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赵无极先生是当代著名法籍华裔画家,是当今画坛很有影响力的一位大师。他一方面借用西方绘画技术、形式和规律,一方面融合中国传统美学哲学思想。以探索中西方文化融合为创作方向,最终形成具有东方情致并体现中西文化交融的画风。
  【关键词】赵无极;中国传统文化;国际性;真诚
  赵无极先生是当代著名法籍华裔画家,是当今画坛很有影响力的一位大师。他以中国人独有的情怀,吸纳民族传统文化之神韵。一方面借用西方绘画技术、形式和规律,一方面融合中国传统美学哲学思想。把中国文化精华转化为西方绘画语言,最终形成具有东方情致并体现中西文化交融的画风,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1985年5月,赵无极先生来到浙江美术学院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绘画讲习班。在教学当中他讲授了自己半个世纪以来的艺术实践、思想和技艺。其中重要的艺术观点有:
  一、时代性与国际性
  赵无极先生说过:“一个人生活在20世纪,却对新时代的文化观念不了解,或者不愿意了解,我觉得很不妥,艺术创作应该与时代有关系。”这些观点反应了赵无极先生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有高度的敏感性。“作品要面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是赵先生一个很重要的艺术观点。
  关于如何发展绘画方面赵先生认为:“向民族的优秀传统学,向世界第一流的大师学,两方面结合起来,加上自己的个性,这样自然而然地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风格不应该是地方性的,而应该是国际性的。”这一观点清楚地表明要把自己放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去谈发展。赵无极先生认为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应当分得太清楚,而是应该在一起考虑,中国画和西洋画没有冲突,可以互相帮助,互相补充。要做国际性的画家,要往远的地方想,要有跨越疆界的企图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画家用更博大的胸怀打破种种疆界,自觉地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完成画作。赵先生的艺术观念发人深省。图1作品中所体现的正是这样兼收并蓄的博大思想情怀。
  二、吸纳传统与创新
  赵无极先生说过,我们中国有那么多传统,非常深厚,非常丰富,比如:商周铜器、汉魏雕刻、玉器、唐宋陶瓷、书法这些中国传统方面精华的东西很多……你喜欢哪个部分多一点,你对它研究深些。问题是怎样拿过来,不是生吞……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那么多的文化瑰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吸纳和学习呢?生搬硬套是不可取的,赵先生对此有论述,他说:“有许多人喜欢学人家的外表形式,你学他那些有什么用?一个创造性的画家总是在变,在演进,你临他都没有办法临,跟不上。”这些言论是赵无极先生对于学习传统文化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观念的指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只停留在抄袭一些表面肤浅的效果,或者是被传统束缚住而缺少创造性,缺少自己在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真实体验都是不可取的。
  赵先生认为临画是要理解作画人当时的心境,中国画不要仅仅临结构,要临它的呼吸和精神,要理解人生。所以当我们要学习传统文化和优秀的艺术成果的时候,我们是需要深入地研究其表现形式背后真正的文化内核。其中包括古人对外在世界与自己内在关系的理解。艺术作品中传达的是他们观察和体验世界的方式,有着他们对所处时代以及世界的理解与感受。只有能真正品味出那个时代优秀的艺术家的精神境界以及绘画表现技法,我们才能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话和沟通并由此获得创新的力量和启示。
  三、真诚与自检
  赵先生认为:创造是你的心灵同画面的接触,模特什么的都是借题而已,不过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绘画的过程要像和尚静坐一样,想一想怎么画,把主题忘掉,把世界什么东西忘掉,你就把自己摆进去,使人本身同感情、同画面连接起来。同时为了让绘画保持持久的生命力,赵无极先生认为:画家必须要時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不能借用别人的眼光去看,也不能用自己脑子里旧有的模式去看。当能活在当下如实地去观察时,才能不掉入先入为主的眼光的圈套里,才能真正地感知和观察到对象的真相和本貌。这样的感受是最具真实感和鲜活生命力的。因此赵无极先生反复强调画家本身要有一个忠实、诚恳的性格,他认为假如对自己说谎、骗自己,是不能做一个画家的。其次艺术家应该具有的另一个重要的素质就是“自检”。他认为,当你画得多以后就容易形成自己的一套,所以要不停地自己检讨自己,自己批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经常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能指引自己努力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绘画就能持续地发展进步。正因为赵先生强调真诚面对自己内心并努力摆脱陈规定见和旧有模式的艺术观念,不断地觉察自检才让作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赵无极先生的画作无论是水墨画还是油画都蕴含着中国老庄哲学的思想和美学意境,这与他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有着密切的关系。观察与理解的深刻就能画得深刻,赵无极先生画外的功夫是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赵无极先生自由包容、兼收并蓄的思想影响着他浩瀚深邃的绘画风格的形成。在上文的论述中,我们清楚看到赵先生在对自己作品的定位上、吸纳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上、艺术家自身素养上都有自己独到和深刻地理解。这三种观点之间各具特色又相互关联,具有踏踏实实的各自的落脚处。
  赵先生认为无论是水墨画还是油画他都是按自己的方法利用不同的材料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已。如果没有深邃的思想境界和美好的品格我们的作品中能传达出什么呢?赵无极先生用他50年的艺术实践生涯总结出来的宝贵艺术观念向我们展示其绘画中蕴含的深邃的思想境界,这种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思想能时刻给予我们不断前进和学习的动力。赵无极先生的艺术观点即使到今天仍然对高校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建平,编.赵无极中国讲学笔录[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數学教师似乎都在竭尽全力做一件事——纠错。如果师生能及时地把做过的错题进行整理和分析,渐渐地就能在这些错题资源中读懂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1.易混知识点没有辨析清楚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有些题目看似差不多,却包含着不同的知识点,如果教师没有帮助学生对这些题目进行对比和区分,那么学生就很容易混淆这些知识点。  例如,分数既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教师应该在教学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正当世纪之交我国即将胜利完成“九五”计划,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时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了。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课堂应当是一个“思维场”,它应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使思维得以不断地拓展。  1.突破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和体验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一节课自己认为备课充分,知识讲解透彻,应该有好的教学效果,而事实上,学生一个个无精打采,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佳。我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在遵守基本教学常规的前提下,尝试突破。比如,在教学外研版八年级上“A famous story”
期刊
期刊
山区学校的学生升入初中后,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再加上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英语,所以加剧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排斥心理。在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提升山区學生学习英语的效果。  1.结合学生实际,将中外节日融入教学  教材中涉及国内外重要节日的内容很多,山区学生受地理、交通、资源等条件限制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为了让学生尽快了解英语学习的相关背景,我在教学中从中外节日入手,让学生既能获得西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