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化学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个零起点的学科,无基础差的牵制,同学们都应能学得很好的。但经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当学生学习到物质构成的奥秘,以及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陆续出现时,有的学生就无所适从了,接踵而来的是兴趣的丧失,学不懂,久之必将形成恶性循环。下面是我对如何转化化学学困生的点滴体会。
一、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有个体自身因素,有老师,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1.学生自身原因:⑴动力不足型,部分学生由于其它科目成绩一向不理想,学习习惯不良,兴趣不浓,甚至还有一部分有厌学的情绪,破罐子破摔。他们虽然很聪明,反应快,接受能力强,但好动、贪玩,不能长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太少,故长期积累起来成绩不理想。所以他们很自然地就会把这些不良的情绪和习惯迁移到刚入门的学科上。⑵能力不足型,这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较好,意志较强,勤奋坚韧。由于长期的学业失败而造成自卑心理,导致缺乏自信,丧失学习兴趣和动机。
2.学科原因:首先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要学好化学,理解和记忆缺一不可。理解了但没记住,或死记硬背但不理解,都不可能学好化学。其次,化学学科的连贯性极强,一环扣一环,开头没学好,中间就学不好,中间没学好,后面就学不了,所以一旦形成某个知识上的盲点或弱点,后面的学习就很困难了。
3.教师自身原因:教师授课无激情,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问题,对学困生的关注程度不够,导致有些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二、转化策略
针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我制定了以下转化策略。
1.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困生的信心。
学困生大多都很自卑或自暴自弃,但他们的自尊心又很敏感,对事物的好恶区分得非常明显。因此,作为教者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甚至还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爱心。任教以来,我都会格外“偏爱”那些学困生,教师鼓励的眼神,和善的表情应多照顾这些学生,课堂上多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如我会设置一些简单重要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课前或课后五分钟,我不时会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学习的困难,帮助他们分析一些作业或小测做错的原因,并时常鼓励他们,只要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我就会面对面地对他们说:你看,你都能学得好的,干嘛就不相信自己呢?对自己要有信心!或者有时在班上,我会鼓动全体同学给他们鼓劲,如在某次模拟考试中,有四五位后进生虽然只考了60多分,但是之前的模拟测试中他们总是在30至50分之间徘徊,因此在评讲试卷的时候,我对全班同学说我们要为他们的努力和进步鼓掌,我们还要期待他们更大的进步!结果全班同学给予他们非常热烈而诚挚的掌声,当时从他们的表情和眼神中我看到了学困生少有的自信。
2.给予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能力不足型:对这类学困生的转化重点是通过课外个别辅导补救方式,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与技能障碍,使他们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对于整体困难型:对这类学生更应主动热情关心,除课堂教学中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外,还必须长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后进生由于一直以来的学习习惯差,学习知识不够刻苦、专心,不善于思考、理解,结果是一步慢于人,步步慢于人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后进生的课堂质量,上课是否积极、专心,更应该关注的是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是否牢固,方法是否科学。初中化学是基础学习时期,识记性知识比较多,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物质的性质等,且这些识记性知识非常重要,是学好化学的前提。而大多数后进生就因在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好,其中的原因有学习方法的不科学、没有刻苦学习的毅力,从而导致化学学不好。因此我们教师要给予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指导他们要注重知识的理解,不能死记硬背;然后指导他们一些记忆的方法:①运用对比的方式记忆。如对比记忆初中所学气体H2、O2、N2、CO、CO2、CH4的物理性质,相同点:它们都是无色无味气体,不同点:溶解性(只有CO2可溶于水)密度大小(记住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只要算出其它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与29比较,就可知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了);又如对比记忆H2、C、CO的化学性质,就能很轻松地掌握它们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化学性质;再如记忆谁是苏打和小苏打,对比两者的化学名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就会发现碳酸氢钠的名称中有“氢”字,音似“轻”字,义似“小”字,所以很快且能牢固地记住碳酸氢钠是小苏打而碳酸钠是苏打。②巧用顺口溜进行记忆。如对常用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的记忆,我帮助学生编的顺口溜是:
元素的化合价:钾、钠、银、氢(+1)——钾钠迎亲
镁、钙、锌、钡(+2)——没盖新被(子)
三铝四硅五价磷
莫忘单质价为零
原子团的化合价:氢氧(根)硝酸(根)(负)1
碳酸(根)硫酸(根)(负)2
铵根价正一
这些顺口溜由于文字很押韵,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很容易就记住了。其实在初中化学识记性知识中,有很多都是可以编成顺口溜进行记忆的,再如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分成五种元素为一句进行朗读,运用最多的又是:镁铝锌铁氢、铜汞银铂金这两句;再有电解水两极产生的气体:正氧负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硅铝铁,这些知识让学生朗读多几遍,学生就能记住了。
做好课堂笔记。教会学生学会做笔记,记笔记是为了课后更好地复习,为了帮助自己回忆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帮助自己更好消化、吸收、巩固学到的知识。课堂笔记主要记重点、难点;记课本上没有的,老师补充的或多次强调的知识—课本有的可画可圈,记自己的疑问或不同的见解;记老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记典型的事例,记老师的总结;而不能把老师的板书全部记录下来,还要速度快,可以简写、缩写,甚至符号代替,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要简明扼要。不能因记笔记而忽略了听课内容,课后要及时整理笔记,把笔记补充完整且详细化。鼓励学生多问多答多看多动手,在整个上课过程中,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一些疑难问题要多问;对于与化学教学内容有关的仪器、实验等要多观察。 要求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刚才所说的及时整理笔记,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将所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的过程。要求学生每天课后把当天的内容复习一遍,最好布置一些课后练习让他们去完成,如精选练习册的习题、课后练习题、自己设计针对性练习,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复习知识和内化知识的过程。
3.教好“知识分化点”。
根据对教师的访谈和本人多年教学的经验,发现学生在以下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这些知识是化学学习的难点,如果处理不好,极易造成分化。新编初中化学教材的知识分化点主要有:化学用语(元素、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探究;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结构的想象;化合价只会背,不会用;金属活动性的运用困难;单质和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分不清;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困难;有关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搞不清楚和无从下手。实践证明,每一个学困生的产生,都可以追溯到是从某一个知识转化点,尤其是知识分化点开始的。一个分化点未解决,又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分化点,这些知识分化点的累积,就造成化学学习成绩差。尤其第一个知识分化点是一个最可怕的开端,它不仅影响到有内在联系的后继知识点的学习,更严重的是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化学的兴趣。由于初三化学的知识分化点教学有比较陡的坡度,因此,在分化点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状态,要善于为他们的爬坡增设阶梯;另一方面,教师对分化点的教学必须认真对待、精心安排,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都要比教其他部分下更大的功夫,如采用直观演示、形象比喻、分散难点、放慢速度、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使学生既能深刻理解,又会灵活应用。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一种智力技能,学困生不可能一步到位,在不断的练习中加强,逐步熟练,对学困生尤其特别给予激励,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中训练化学用语的几个例子:首先,强调元素符号书写“一大二小”,如:cu-Cu、Cl-cl、Cu-Ca、H2O……。其次,适当归类。如第一个字母大写的有:N、Ne、Na。H:H、He、Hg。第二个字母小写为g的:Mg、Ag、Hg。再如根据给出的字母:C、N、M、H、a、e、g,看谁写的元素符号最多。或利用汉语拼音法:Na、Mg、Ba、F、Mn、He。通过这样的练习记忆,学生很快就熟悉这些元素符号。
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问题。化学式不会运用化合价确定;忘记配平或配得不够平和注明条件;不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去推写化学方程式;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仅仅停留在符号表面。
4.对学生掌握情况应及时抓反馈
有些学困生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对他们稍微放松,学习就会掉队。因此,每节课下课前要留时间进行反馈练习,错题严格要求订正,一遍不对二遍,甚至三遍,直到正确掌握,磨炼其意志,反复抓、抓反复。
由于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比较差,不是当日事当日毕,甚至有时当日事几日都毕不了,所以要让他们掌握知识单纯地给予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我一向的做法是,学了识记性知识的第二天,我就会对他们进行听写检查,或通过一定量的做题来应用那些知识,起到巩固的记忆作用。若他们听写或应用做题不合格,我又会马上定任务给他们,第二天又继续检测他们,且事先告诫他们若再不过关,老师要“惩罚”他们,要他们对那些知识进行一定量的抄写,直到过关为止。
关于作业,也是我监控的重要方面,我要求他们作业前,先把书本和上课记的笔记看一遍,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如果实在不会,就来问我,实在没有时间就空着,不要抄袭别人的,这样给老师一个正确的信息,避免误导老师。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尽可能当日问题当日毕。
有时我们教师在对后进生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教学中,你非得要拿出一些“非常”的方法来教导他们,才能显出效果来,当然你的“非常”方法要让他们感觉到你是为他们好才不得不而为之的,且要把握好“非常”的度,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受罚,甚至有时他们会要求你罚他们。记得有一次,有一位后进生,在模拟考试中由于碳酸钠的化学式写成NaCO3而痛失这本该得的1分,考了一个59分,试卷一发下去,他看到后马上就对我说:“老师,你罚我抄写吧,我错得太不应该了!”。
5.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和技巧。到底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和与一些学生、老师的交谈中获知,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一定要做有心人,学生一旦有进步,要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下一个目标前进;他们希望化学教师的课堂应该生动活泼有趣,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学识渊博,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待难点知识,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放慢教学进度,多采用实验、多媒体视听设备和模型的直观教学。可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和化学学困生的形成和转化关系密切,一定要高度重视。
6.对后进生的关注要持之以恒。
由于后进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要想短时间内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并非易事。再个大多数后进生各科成绩都不太理想,他们的心理状态很不稳定,被培养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外界的因素打击,稍微受点挫折就容易放弃学习。因此假若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关心只是那么一两次的话,根本对他们没什么效果。时常会听到一些老师在放弃某后进生后发牢骚:谁谁谁,我对他真是没办法的了,不是不帮他,也不是没帮过他,可是帮了,他一点转变都没有。在这里我想对那些老师说的是,你能否关注他们时间久点、更久点?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转化后进生,老师需要的是一年的坚持!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转化后进生,只要教师心中有他们,以情育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予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并持之以恒地诱导、感染、激励、辅助他们,多数后进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当然这需要教师的辛勤付出。若辛勤的付出能得到欣慰的回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一、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有个体自身因素,有老师,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1.学生自身原因:⑴动力不足型,部分学生由于其它科目成绩一向不理想,学习习惯不良,兴趣不浓,甚至还有一部分有厌学的情绪,破罐子破摔。他们虽然很聪明,反应快,接受能力强,但好动、贪玩,不能长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太少,故长期积累起来成绩不理想。所以他们很自然地就会把这些不良的情绪和习惯迁移到刚入门的学科上。⑵能力不足型,这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较好,意志较强,勤奋坚韧。由于长期的学业失败而造成自卑心理,导致缺乏自信,丧失学习兴趣和动机。
2.学科原因:首先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要学好化学,理解和记忆缺一不可。理解了但没记住,或死记硬背但不理解,都不可能学好化学。其次,化学学科的连贯性极强,一环扣一环,开头没学好,中间就学不好,中间没学好,后面就学不了,所以一旦形成某个知识上的盲点或弱点,后面的学习就很困难了。
3.教师自身原因:教师授课无激情,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问题,对学困生的关注程度不够,导致有些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二、转化策略
针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我制定了以下转化策略。
1.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困生的信心。
学困生大多都很自卑或自暴自弃,但他们的自尊心又很敏感,对事物的好恶区分得非常明显。因此,作为教者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甚至还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爱心。任教以来,我都会格外“偏爱”那些学困生,教师鼓励的眼神,和善的表情应多照顾这些学生,课堂上多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如我会设置一些简单重要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课前或课后五分钟,我不时会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学习的困难,帮助他们分析一些作业或小测做错的原因,并时常鼓励他们,只要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我就会面对面地对他们说:你看,你都能学得好的,干嘛就不相信自己呢?对自己要有信心!或者有时在班上,我会鼓动全体同学给他们鼓劲,如在某次模拟考试中,有四五位后进生虽然只考了60多分,但是之前的模拟测试中他们总是在30至50分之间徘徊,因此在评讲试卷的时候,我对全班同学说我们要为他们的努力和进步鼓掌,我们还要期待他们更大的进步!结果全班同学给予他们非常热烈而诚挚的掌声,当时从他们的表情和眼神中我看到了学困生少有的自信。
2.给予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能力不足型:对这类学困生的转化重点是通过课外个别辅导补救方式,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与技能障碍,使他们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对于整体困难型:对这类学生更应主动热情关心,除课堂教学中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外,还必须长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后进生由于一直以来的学习习惯差,学习知识不够刻苦、专心,不善于思考、理解,结果是一步慢于人,步步慢于人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后进生的课堂质量,上课是否积极、专心,更应该关注的是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是否牢固,方法是否科学。初中化学是基础学习时期,识记性知识比较多,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物质的性质等,且这些识记性知识非常重要,是学好化学的前提。而大多数后进生就因在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好,其中的原因有学习方法的不科学、没有刻苦学习的毅力,从而导致化学学不好。因此我们教师要给予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指导他们要注重知识的理解,不能死记硬背;然后指导他们一些记忆的方法:①运用对比的方式记忆。如对比记忆初中所学气体H2、O2、N2、CO、CO2、CH4的物理性质,相同点:它们都是无色无味气体,不同点:溶解性(只有CO2可溶于水)密度大小(记住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只要算出其它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与29比较,就可知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了);又如对比记忆H2、C、CO的化学性质,就能很轻松地掌握它们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化学性质;再如记忆谁是苏打和小苏打,对比两者的化学名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就会发现碳酸氢钠的名称中有“氢”字,音似“轻”字,义似“小”字,所以很快且能牢固地记住碳酸氢钠是小苏打而碳酸钠是苏打。②巧用顺口溜进行记忆。如对常用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的记忆,我帮助学生编的顺口溜是:
元素的化合价:钾、钠、银、氢(+1)——钾钠迎亲
镁、钙、锌、钡(+2)——没盖新被(子)
三铝四硅五价磷
莫忘单质价为零
原子团的化合价:氢氧(根)硝酸(根)(负)1
碳酸(根)硫酸(根)(负)2
铵根价正一
这些顺口溜由于文字很押韵,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很容易就记住了。其实在初中化学识记性知识中,有很多都是可以编成顺口溜进行记忆的,再如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分成五种元素为一句进行朗读,运用最多的又是:镁铝锌铁氢、铜汞银铂金这两句;再有电解水两极产生的气体:正氧负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硅铝铁,这些知识让学生朗读多几遍,学生就能记住了。
做好课堂笔记。教会学生学会做笔记,记笔记是为了课后更好地复习,为了帮助自己回忆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帮助自己更好消化、吸收、巩固学到的知识。课堂笔记主要记重点、难点;记课本上没有的,老师补充的或多次强调的知识—课本有的可画可圈,记自己的疑问或不同的见解;记老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记典型的事例,记老师的总结;而不能把老师的板书全部记录下来,还要速度快,可以简写、缩写,甚至符号代替,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要简明扼要。不能因记笔记而忽略了听课内容,课后要及时整理笔记,把笔记补充完整且详细化。鼓励学生多问多答多看多动手,在整个上课过程中,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一些疑难问题要多问;对于与化学教学内容有关的仪器、实验等要多观察。 要求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刚才所说的及时整理笔记,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将所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的过程。要求学生每天课后把当天的内容复习一遍,最好布置一些课后练习让他们去完成,如精选练习册的习题、课后练习题、自己设计针对性练习,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复习知识和内化知识的过程。
3.教好“知识分化点”。
根据对教师的访谈和本人多年教学的经验,发现学生在以下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这些知识是化学学习的难点,如果处理不好,极易造成分化。新编初中化学教材的知识分化点主要有:化学用语(元素、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探究;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结构的想象;化合价只会背,不会用;金属活动性的运用困难;单质和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分不清;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困难;有关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搞不清楚和无从下手。实践证明,每一个学困生的产生,都可以追溯到是从某一个知识转化点,尤其是知识分化点开始的。一个分化点未解决,又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分化点,这些知识分化点的累积,就造成化学学习成绩差。尤其第一个知识分化点是一个最可怕的开端,它不仅影响到有内在联系的后继知识点的学习,更严重的是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化学的兴趣。由于初三化学的知识分化点教学有比较陡的坡度,因此,在分化点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状态,要善于为他们的爬坡增设阶梯;另一方面,教师对分化点的教学必须认真对待、精心安排,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都要比教其他部分下更大的功夫,如采用直观演示、形象比喻、分散难点、放慢速度、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使学生既能深刻理解,又会灵活应用。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一种智力技能,学困生不可能一步到位,在不断的练习中加强,逐步熟练,对学困生尤其特别给予激励,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中训练化学用语的几个例子:首先,强调元素符号书写“一大二小”,如:cu-Cu、Cl-cl、Cu-Ca、H2O……。其次,适当归类。如第一个字母大写的有:N、Ne、Na。H:H、He、Hg。第二个字母小写为g的:Mg、Ag、Hg。再如根据给出的字母:C、N、M、H、a、e、g,看谁写的元素符号最多。或利用汉语拼音法:Na、Mg、Ba、F、Mn、He。通过这样的练习记忆,学生很快就熟悉这些元素符号。
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问题。化学式不会运用化合价确定;忘记配平或配得不够平和注明条件;不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去推写化学方程式;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仅仅停留在符号表面。
4.对学生掌握情况应及时抓反馈
有些学困生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对他们稍微放松,学习就会掉队。因此,每节课下课前要留时间进行反馈练习,错题严格要求订正,一遍不对二遍,甚至三遍,直到正确掌握,磨炼其意志,反复抓、抓反复。
由于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比较差,不是当日事当日毕,甚至有时当日事几日都毕不了,所以要让他们掌握知识单纯地给予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我一向的做法是,学了识记性知识的第二天,我就会对他们进行听写检查,或通过一定量的做题来应用那些知识,起到巩固的记忆作用。若他们听写或应用做题不合格,我又会马上定任务给他们,第二天又继续检测他们,且事先告诫他们若再不过关,老师要“惩罚”他们,要他们对那些知识进行一定量的抄写,直到过关为止。
关于作业,也是我监控的重要方面,我要求他们作业前,先把书本和上课记的笔记看一遍,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如果实在不会,就来问我,实在没有时间就空着,不要抄袭别人的,这样给老师一个正确的信息,避免误导老师。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尽可能当日问题当日毕。
有时我们教师在对后进生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教学中,你非得要拿出一些“非常”的方法来教导他们,才能显出效果来,当然你的“非常”方法要让他们感觉到你是为他们好才不得不而为之的,且要把握好“非常”的度,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受罚,甚至有时他们会要求你罚他们。记得有一次,有一位后进生,在模拟考试中由于碳酸钠的化学式写成NaCO3而痛失这本该得的1分,考了一个59分,试卷一发下去,他看到后马上就对我说:“老师,你罚我抄写吧,我错得太不应该了!”。
5.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和技巧。到底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和与一些学生、老师的交谈中获知,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一定要做有心人,学生一旦有进步,要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下一个目标前进;他们希望化学教师的课堂应该生动活泼有趣,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学识渊博,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待难点知识,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放慢教学进度,多采用实验、多媒体视听设备和模型的直观教学。可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和化学学困生的形成和转化关系密切,一定要高度重视。
6.对后进生的关注要持之以恒。
由于后进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要想短时间内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并非易事。再个大多数后进生各科成绩都不太理想,他们的心理状态很不稳定,被培养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外界的因素打击,稍微受点挫折就容易放弃学习。因此假若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关心只是那么一两次的话,根本对他们没什么效果。时常会听到一些老师在放弃某后进生后发牢骚:谁谁谁,我对他真是没办法的了,不是不帮他,也不是没帮过他,可是帮了,他一点转变都没有。在这里我想对那些老师说的是,你能否关注他们时间久点、更久点?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转化后进生,老师需要的是一年的坚持!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转化后进生,只要教师心中有他们,以情育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予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并持之以恒地诱导、感染、激励、辅助他们,多数后进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当然这需要教师的辛勤付出。若辛勤的付出能得到欣慰的回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