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让学生爱上数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t_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关键词:情境;兴趣;能力;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把握学生的情感需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等主体活动去亲近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儿歌情境,让学生“唱”数学
   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可用一首儿歌导入新课:“一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请学生继续说下去,4只、10只、100只青蛙呢?这首儿歌反映了青蛙只数和青蛙嘴的数目、眼睛的数目、腿的数目和跳下水的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即青蛙眼睛数目等于青蛙数目二倍,腿的数目等于青蛙数目的四倍,青蛙嘴的数目和跳下水的数目等于青蛙数目,假如有a只青蛙,那么有多少张嘴,多少只眼睛多少条腿呢?由此说明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二、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思”数学
   有人说过“疑问号”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源于学生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主动参与,产生探知的兴趣和欲望.如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电影院放映一部电影,每张票价为5元,购买30张票以上为团体票,每张3元,某班组织26个学生去看电影,他们应付多少钱?在怎样的情况下买团体票最划算.有学生就会想,要给130元,但学生会想到,好像给90元就可以了呀!这样的学生的大脑思维被高度激活,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敏捷、高效。
  三、创设操作性情境,让学生”做”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过于强调结论,只能促进学生单纯的模仿和机械的记忆,但如果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则能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物的态度、科学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例如,我在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长度为4㎝、5㎝、6㎝、8㎝、10㎝、12㎝的六根小木棒拿出来进行动手操作,任意取三根将其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接着教师提出下列问题:(1)任意三根小木棒是否都能拼成三角形?(2)有几组三根小木棒能拼成三角形?有几组三根小木棒不能拼成三角形?(3)通过上述操作,请猜想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再如在进行轴对称的教学活动时,可以教学生剪一些窗花,学生在学了以后就会产生疑问:想,为什么能剪成这样美丽的窗花呢?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轴对称的教学了。教学完成后,又可以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这样,学生在动手中思维,产生疑问,在做的过程中将知识掌握.自我操作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四、创设尝误情境,让学生“议”数学
   数学教学中的概念较多,有些概念之间非常相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不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教师应创设尝试情境,让学生在自我反思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错误的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方法的掌握,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如: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这样一道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800,求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
   生1:另外两个都是500。
   生2:一个角是800,一个角是200。
   生3:好像不对,给出的这个角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还是底角呢?
   生4:對!如果是顶角,那么两底角就应该是500,如果是底角,那么另两个角就是一个底角,一个顶角,就应该是800和200。
   生5:哦?!对了的,有两种情况。
   有时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倒不如让学生在尝误情境中自评自改,“吃一堑,长一智”,学生定能从思维定势中摆脱出来,发现错误,吸取教训,改正认知。
  五、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用”数学
   知识来源实践,知识又指导实践.这就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知识的同时,就应为学生创造运用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春节将至,小明家要去购置年货,有A、B两家商场商品完全相同,A商场的所有商品打八折;B商场的所有商品购买100元内不打折,超过100元的打七折;问小明家应在哪家商场购物更划算。这道题就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把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指导了我们的实际生活。
  六、创设直观情境,让学生“看”数学
   教师要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让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例如:在九年级数学讲述《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日食》的全过程,让学生一下子就看清楚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并将这两个实物图形抽象成两个圆,分情况加以说明,使学生很快就知道两个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同时还结合前面的知识加以对照比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好的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贴近生活地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最佳状态,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
  [2]奚定华《数学教学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有人说教师是最严厉的父亲,也有人说教师是最慈爱的母亲;有人主张教师要走近学生,做学生最贴心的朋友,也有人说教师要放飞学生,还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我认为教师在关心爱护学生的同时,必须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教师与学生绝不能靠得太近,零距离地与学生接触绝不是好事,绝对不利于教学。  【关键词】教师;学生;距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良好的师生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掌握了基本的发音和书写规则后,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庞大的词汇量。遇到许多生词是很正常的,这时,很多人会立即翻阅字典,查找词义。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有助于我们积累大量的词汇。但是,当我们拿到一篇阅读材料,难免会碰到生词,不假思索地立即查字典是不科学的。这样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影响阅读速度。事实上,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语境中已知的信息来推断一些生词的意义。  在
【摘 要】在会计实际工作中,处处渗透谨慎性原则,就是为了减少的风险,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本文从会计结构的角度,详细论述我国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在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应防止过度谨慎的做法。    【关键词】稳健性原则会计实务 运用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对会计核算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地
班主任加强与班干部的沟通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发现和培养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级的重要一方。同时,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小助手,是班集体建设工作的积极参与者。有一批称职的班干部,班集体建设中的各项工作便可以更顺利的展开。而在班主任的选择上,我通过“三步走”,顺利跳出“霍布森选择”的怪圈。  第一步:直接任命  新接手的班级,因为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况且这种直接任命的方法便于班级工作的及时开展,使班级以最快的速
【摘 要】说课,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已日渐明显。文章以数学说课为例结合自已的体会从几个方面简单谈一下对说课的认识。  【关键词】说课 数学 学法 教法  说课是近几年我国日渐兴盛的一种较好的教研活动形式,基于它本身特点和功能,已经被广大教师所采用,成为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讲授公开课和优质课时更是如此。教师们如果在讲课时能充分地利用好说课,将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更好完成。我们学校
【摘 要】众所周知,物理学作为高中较为抽象的一门必修课程,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高中物理课程有较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学生在掌握时较为困难。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就要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下功夫。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反思能力,帮助学生学习物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生反思能力  本文通过对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学生如何学好物理课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并通过
北师大版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或隽永潇洒,或激越昂扬,或空灵和谐……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其中彰显着无穷的魅力,许多言外之意须去研磨,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须去探寻。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孩子们一些想象的空间,给孩子们一点自由表述的机会,使其将课堂当中所学到的一些东西加以内化、深化,我想,课后小练笔便是一个较好的平台。如何让课后小练笔美丽起来呢?我做了一下尝试。  一、搭建练笔小平台  
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灿烂星辰,是历史长河里大浪淘沙过后的人文精华,诵读经典诗文可以在人格养成、情操陶冶、民族精神养育等方面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有利于孩子直探人性本源,轻便吸取人生的智慧。但中华经典语言文字的高度浓缩和精练也给学生的学习设置了一道道障碍,加之部分教师在诵读指导中不注重方法,一味让学生盲目地背诵诗文,但由于不理解诗文的大意,不能体会诗文的意境,因而所积累的东西也没能发挥其作用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换句话讲,把嘴说的话用笔记录下来,就是作文。 可是在现实教学中,学生们往往怕写作文,甚至谈“文”色变。该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一些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帮学生树立信心,变“怕写”为“乐写”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分层制定目标,让他们都能够摘着“果子”,树立起写作信心。如后
【摘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从而发现身边的数学,探究数学知识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获取数学知识,可以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集体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的体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如果结合课内知识充分发掘身边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实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