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法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eng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够涵养性情、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为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情感教学法
  凡是文字优美的文章都蕴含作者深邃而细腻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应当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也就是说思想教育应当通过情感的交流和碰撞而得到升华,起到教化作用。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氛围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引发他们相应的活动,使学生在深刻的情感体验中动心动情,收到教育。
  1.激情范读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篇好文章,如果教师能深悟其义,很快进入角色,激情就将油然而生,带着激情给予学生示范朗读,自然会达到以情传情的效果。学生被带进文章的思想情境中,心灵受到震撼,受到感染。如在教学艾青写的《我爱这土地》一课时,联系当时的背景,教师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用深沉和真挚语调满含深情地在课堂上范读了这篇文章,读完以后,师生都流下了热泪,可见教师的情也会直接感染和打动学生,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与教师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引导点拨
  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的精品,构思巧妙,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如人物性格的刻花,典型细节的描写等。有些学生知识面狭窄,认识能力有限,很难吃透教材的内涵。如果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能巧妙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就能帮助学生理解透彻。在教学古文《周处》一文时,课文只是简要叙述周处成为三害之一,通过杀虎斩蛟才意识到自己被人们当做了祸害,从而产生了悔改的念头。他通过拜访当时的名人,接受别人的指点,痛下决心改过自新,最后成为忠臣孝子。至于通过学习本文要吸取哪些思想因素,如何利用课文的思想内容对学生施以教育影响,课文并没有任何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文本中的思想因素,给予学生点拨,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因此,教师讲完课文内容,加以总结点拨:“周处作为一个失足青年,曾经在村中横行霸道,为乡人所痛恨,但他在杀虎斩蛟后看到村民们的态度,认识到自己曾经对乡民们产生过极大的危害。他能认识到这一点是多么难能可贵,而作为一个犯过大错的人要改正错误,是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和信心,而在改正过程中,要是有人冷嘲热讽,又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恒心。在这些困难面前,周处都挺过来了,最终彻底改掉自己的缺点,终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教师通过简要的板书,加以归纳:“三横之一——杀虎斩蛟——自知为患——欲自修改(勇气、信心)——请人指点(毅力、恒心)——忠臣孝子(成才)”。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对文中的思想内容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和感染;教师还联系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凸显课文的现实。
  3.换位思考
  通过采用心理换位的方式,使学生迅速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中,找到心理感应的位置,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把对文章的学习变成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进而加深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真正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斑羚飞渡》,教师让学生与主要人物之间、读者与次要人物之间、读者与四周环境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等各个角度的换位。让学生全方位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甚至通过课文这扇窗户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学生提到文末“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句时,教师进一步追问:“如果你是作者,为什么要在头羊壮烈牺牲这催人泪下的场面中,设置这美丽的彩虹呢?而且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彩虹’在文中不只出现一次。”通过让多位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学生终于理解了,这是将“美丽的彩虹”与残酷的现实对比,体现了头羊对美好自由的理想世界的向往。美丽的牺牲下蕴含的是一个属于全人类共同的问题。在进行了全方位换位后,这位教师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现在你想对动物或人类说点什么呢?”因为允许学生采取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课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三五成群现场编小品的,编舞蹈的,画画的,准备唱歌的……几分钟后再来一个成果展示,更是精彩纷呈,掌声不断。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远远超越了文本本身。
  4.身临其境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投影、图画、摄影、音乐和文学语言描绘等艺术手段,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体验和感受,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有如身临其境,感受才会真实。
  5.情感感化
  有些课文感情色彩浓厚,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就会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那动情而富有震撼的语文课,连班上最调皮的小弗朗士也安心地坐在课堂上认真地听讲,而且他觉得“真奇怪,今天听课,我全都懂了,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其原因之一,就是韩麦尔教师的这节语文课倾吐的真情,营造特殊的课堂气氛,影响了每个学生的情绪,所以教师的情感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二、隐含式教学法
  所谓隐含式指文章的思想性含在精心组织的教学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生动地概括出了它的含义,即把思想教育悄悄地“潜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如一位教师在上《李时珍》一课时,有一段描写李时珍不怕严寒酷暑,翻山越岭采集药材的描述,虽寥寥几笔,但十分感人。她以《采药》为题,引导学生想象当时采药的环境,李时珍遇到的困难,他又是如何想、说、做的描绘出来,表现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通过续篇,学生的个性再一次得以充分的张扬,字里行间映射出一颗颗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美好心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本精彩纷呈,教学手段不仅仅是一项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为人师者应该艺术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释放学生的潜能,将语文教本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成就学生的优秀品质。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借鉴接受美学的观点,从文本细读入手,从“设问引情,填补空白;揣摩感悟,注重细读;点拨领悟,注重质疑”三个方面,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文本细读 设问 填空 质疑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现今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却面临程式化、功利化、无效化的困境。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基本是按解题,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初读课文,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分析结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母语学科的语文学科不仅承担着语言学科简单的言语运用传授任务,而且承担着培养整个民族语文素养、传递民族精神文化的责任。在新课程标准及新的语文教育理念的双重引导作用下,语文教师对比较热门的语文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出现的典型性“泛化现象”为对象进行探讨,并分析产生原因。初步提出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化过程审议,用以充当语文教学设计环节中的监督角色,希望对高中语文
2015年苏州市语文中考有了变化:新增诗歌鉴赏、增加课外古文阅读比重、不直接考课内现代文阅读但保留大小两篇课外阅读等。在这样的形势下,每篇课文都逐字逐句、精雕细刻,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足取。选取重点,有的放矢地“解构”的方法,就有了用武之地。  这里所说的“解构”很简单,“解”字意为“分解、拆卸”;“构”字则为“结构、构成”之意,合在一起意为“解开之后再构成”。把这里的“解构”放在语文阅读里,就是
摘 要: 子贡为“孔门十哲”之一,世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他的“言语”才智是得到肯定的。从《左传》的记载中分析子贡如何效力于鲁、卫,又是如何在诸侯间的外交上面展现一个儒家文人在礼乐崩坏,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之交是如何将孔子宣扬的“礼”贯穿到实践中的。子贡则是天下战乱,各国纷争前提下为维护己国利益而出现的无数“爱国”文士之一。  关键词: 子贡 外交 “礼”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又字子赣,春秋
摘 要: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成绩不可能完全相同,其中,不同学生的成绩差异尤其明显,语文成绩较差不仅会直接拉低成绩,而且影响这部分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对其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如今,高中教材被赋予了许多传统文化内容,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是非常理想的渠道,用传统文化激发这些语文成绩相对较差的“学困生”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语文修养和语言能力,最终促进其成绩提高和全
摘 要: 在新课标背景下,人们通过对语文教学的研究一致认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突破口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改目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选取其中适合学生发展的能够持续产生影响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本文围绕语文新课程理念,就如何优化高中语文教与学,提出愉快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与学 有效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改
摘 要: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读书不仅影响个人,还影响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断摸索,探究出些许让学生爱上阅读的途径。  关键词: 教学引导 阅读方法 爱上阅读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类疾病常见的死亡原因,醛固酮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重要作用因子,参与机体生理机能以及病理过程的调控。两个著名的临床实验(RALES和EPHESUS)显示,在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基础上再加用醛固酮拮抗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衰病人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提示醛固酮具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心肌细胞具有盐皮质激素受体,除参与病理性心肌肥厚、心脏纤维化外,醛固酮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