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及数学分析、推理能力. 因此,把阅读引进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一、失衡:分析当前“数学阅读教学缺失”的现状
缺失现象一:阅读教学中被遗忘的学习材料. 在教学中总有老师埋怨: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解题能力差,真是“题读一半就解题”,原因就在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差. 多数老师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不需要花时间去进行阅读. 课本已经成为被课堂遗忘的学习材料.
缺失现象二:阅读教学湖光掠影,蜻蜓点水. 在笔者所观察到的仅有几次熟悉的阅读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指导仅仅停留在“看”上,由此带来的是学生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浮光掠影,草草而过,读不出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精髓,更读不出问题,读不出独到的体会及创新见解.
二、追问:探究“数学阅读教学缺失”的深层原因
人们普遍认为:阅读应该是语文课的事. 一提到阅读,人们联想到的通常是语文教学中的读文学名著,品美文妙句. 对于一节只有40分钟的数学课,如果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花费了时间,倒不如让学生做些练习,这样比较“实惠”. 无论是评优课还是竞赛课及平时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做练习,之后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课本沦为习题集. 教师对课本的关注度降低了,减少了学生与数学教材接触的机会,数学的教科书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练习本.
三、反思:数学阅读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价值
数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语言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人类吸取知识的主要手段. 数学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它能锻炼人的思维,数学课离不开阅读. 随着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特别是解决问题的学习,由图到意再到题,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 现在我们很多老师总是埋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究其原因是学生阅读能力弱,加之“解决问题”都是由生活实际加工而成的,它既保留了一些生活用语,又添加了一些数学术语,有时还会有一些干扰因素(答案不唯一、多余条件等),容易造成解题的失败. 在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阅读的同时,数学课程改革也要重视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阅读,数感的培养、数学自学能力的积累都离不开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以及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讲练”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读、讲、练”的教学流程,要重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让数学阅读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真正体现数学阅读对学生学习的价值.
四、对策:数学阅读的教学途径
对策之一:课前让学生初读
课前让学生初读所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阅读感知教材,从中对新知有个初步的认识,能够唤起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活动经验.
一、二年级,要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读、自上而下的读.
三至六年级初读的具体要求:
1. 目标:初读的学习目标是识记,留下印象.
2. 方法:边读边记,了解. 多表现为自学(预习、复习)、简单的练习或作业.
3. 效果:①输入(记忆),将某些知识信息准确输入信息库(记忆). ②学会,能对某些知识的内容进行识别和记忆. ③ 尝试课本中的“试一试”.
4. 注意点: ①课本中的主题图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初读要准确,要发现问题. ②防止似是而非,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计算方法. ③防止将初读当作任务,教师要求预习就粗略地读一遍完成任务,明确初读是深入、探究学习的需要.
对策之二:课上让学生细读
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特别是应用题教学的关键. 学生要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内容.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则要引导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穿针引线,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网络.
细读的具体要求:
1. 目标:就是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就是将初读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内化. ①理解题意. ②问题的提出. ③解题方法、策略、步骤及思想方法透析.
2. 方法:①带着问题读主题图. ②读卡通语. ③读解题过程. ④读注释和结论.
3. 效果:①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 ②学会学习. ③会独立解决问题.
细读是在初读的基础上使其对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豁然冰释”,使自己的心情“轻松和谐、自驱激励”,用所读理解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时“手解千难”.
4. 注意点:防止生搬硬套、盲目对号.
对策之三:课后让学生研读
如何使学生数学阅读有厚度与广度?适度的多维拓展很有效. 多维拓展必须立足文本,采用研读的方式:一可借助于联想,向深处和广处思考、拓展,引领学生超越文本;二可联系“你知道吗”适当扩展阅读一点数学常识、故事. 如四年级上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中的“你知道吗”“ 同头无除商八、九”和“除数折半商四、五的试商”等. 要注意的是,阅读拓展必须立足基础,重在培养兴趣,发展学生思维,但不可一二一式地齐步走;拓展需要有老师的指点,但又不可包办代替. 这样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只有恰当地指导好学生的数学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培样学生的数学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失衡:分析当前“数学阅读教学缺失”的现状
缺失现象一:阅读教学中被遗忘的学习材料. 在教学中总有老师埋怨: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解题能力差,真是“题读一半就解题”,原因就在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差. 多数老师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不需要花时间去进行阅读. 课本已经成为被课堂遗忘的学习材料.
缺失现象二:阅读教学湖光掠影,蜻蜓点水. 在笔者所观察到的仅有几次熟悉的阅读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指导仅仅停留在“看”上,由此带来的是学生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浮光掠影,草草而过,读不出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精髓,更读不出问题,读不出独到的体会及创新见解.
二、追问:探究“数学阅读教学缺失”的深层原因
人们普遍认为:阅读应该是语文课的事. 一提到阅读,人们联想到的通常是语文教学中的读文学名著,品美文妙句. 对于一节只有40分钟的数学课,如果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花费了时间,倒不如让学生做些练习,这样比较“实惠”. 无论是评优课还是竞赛课及平时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做练习,之后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课本沦为习题集. 教师对课本的关注度降低了,减少了学生与数学教材接触的机会,数学的教科书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练习本.
三、反思:数学阅读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价值
数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语言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人类吸取知识的主要手段. 数学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它能锻炼人的思维,数学课离不开阅读. 随着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特别是解决问题的学习,由图到意再到题,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 现在我们很多老师总是埋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究其原因是学生阅读能力弱,加之“解决问题”都是由生活实际加工而成的,它既保留了一些生活用语,又添加了一些数学术语,有时还会有一些干扰因素(答案不唯一、多余条件等),容易造成解题的失败. 在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阅读的同时,数学课程改革也要重视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阅读,数感的培养、数学自学能力的积累都离不开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以及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讲练”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读、讲、练”的教学流程,要重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让数学阅读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真正体现数学阅读对学生学习的价值.
四、对策:数学阅读的教学途径
对策之一:课前让学生初读
课前让学生初读所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阅读感知教材,从中对新知有个初步的认识,能够唤起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活动经验.
一、二年级,要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读、自上而下的读.
三至六年级初读的具体要求:
1. 目标:初读的学习目标是识记,留下印象.
2. 方法:边读边记,了解. 多表现为自学(预习、复习)、简单的练习或作业.
3. 效果:①输入(记忆),将某些知识信息准确输入信息库(记忆). ②学会,能对某些知识的内容进行识别和记忆. ③ 尝试课本中的“试一试”.
4. 注意点: ①课本中的主题图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初读要准确,要发现问题. ②防止似是而非,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计算方法. ③防止将初读当作任务,教师要求预习就粗略地读一遍完成任务,明确初读是深入、探究学习的需要.
对策之二:课上让学生细读
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特别是应用题教学的关键. 学生要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内容.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则要引导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穿针引线,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网络.
细读的具体要求:
1. 目标:就是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就是将初读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内化. ①理解题意. ②问题的提出. ③解题方法、策略、步骤及思想方法透析.
2. 方法:①带着问题读主题图. ②读卡通语. ③读解题过程. ④读注释和结论.
3. 效果:①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 ②学会学习. ③会独立解决问题.
细读是在初读的基础上使其对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豁然冰释”,使自己的心情“轻松和谐、自驱激励”,用所读理解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时“手解千难”.
4. 注意点:防止生搬硬套、盲目对号.
对策之三:课后让学生研读
如何使学生数学阅读有厚度与广度?适度的多维拓展很有效. 多维拓展必须立足文本,采用研读的方式:一可借助于联想,向深处和广处思考、拓展,引领学生超越文本;二可联系“你知道吗”适当扩展阅读一点数学常识、故事. 如四年级上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中的“你知道吗”“ 同头无除商八、九”和“除数折半商四、五的试商”等. 要注意的是,阅读拓展必须立足基础,重在培养兴趣,发展学生思维,但不可一二一式地齐步走;拓展需要有老师的指点,但又不可包办代替. 这样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只有恰当地指导好学生的数学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培样学生的数学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