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改体育器材 提升教学实效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kikuk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20年的江苏省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多位教师在实践课教学环节对器材的改造之巧、运用之妙,令人眼前一亮。连云港市选送的初中《跨栏跑》一课就因跨栏架的改造获得了与会专家和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经过改造后的跨栏架创新性和实用性极强,有效助力教学目标达成,成为比赛中的一个亮点。笔者作为连云港参赛选手的指导教师,与选手一起数次磨课,不断探讨、优化方案,寻求“简约”的跨栏器材作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并达成目标的“利器”。看似对栏架的“随手一改”,实则“内藏玄机”,体现了“器材巧改造,简约更实效”。与常规栏架相比,改造后的栏架在学生恐惧心理的消除、练习针对性的提升,以及器材调整的简便性上都更具优势,有效促进了学生学练、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器材巧改造,让课堂效果大不同
  2014年,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参加了江苏省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当时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了一节《跨栏跑》技术教学。执教教师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课前也做了精心的预设,但是到了真正的实践课上,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却不尽如人意。一个班40名学生,真正掌握摆动腿攻栏、起跨腿过栏技术的不足30%。最大的问题是初学者对专业栏架怀有恐惧,练习时跳过、绕过栏架的现象比比皆是。带着对6年前“失败”的不甘,2020年笔者和参赛选手再次设计了一节《跨栏跑》实践课参赛。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对跨栏的恐惧心理成了本次课首要解决的难题。团队用了近1个小时的时间,对20副常规栏架进行了改裝。原来的木质栏板改为外形、颜色相近的软质泡沫板,泡沫板中间断开,两端与栏架连接处可以向内、向外旋转。从视觉上看,其与传统栏架并没有太大差别(图1)。用来改造栏架的泡沫板,平均一副的造价仅几元,成本低廉且安装便捷,看似简单的改造,课堂效果却大不相同。因为是借班上课,赛前只有短短的30min熟悉学生。课前教师介绍《跨栏跑》学习内容时,许多学生都表现出了惊恐、忧虑,但当他们看到改造后的可“穿越”栏架时,那种跃跃欲试的眼神,顿时让笔者感觉这节课有戏。
  图1 常规栏架与改造栏架外观对比
  1.器材改造与课堂教学安全相契合
  在磨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学习跨栏过程中,学生最害怕的是被栏架绊倒而受伤,这也是执教教师担忧的安全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团队反复实践,最终选用软质泡沫板代替原有栏架上的木质栏板,将泡沫板中间断开,且两端可以内外旋转,有效避免了学生踢倒、推倒或撞翻栏架,因为当学生练习时出现失误碰到栏板,可以从栏板中间“穿越”过去,而不会被绊倒受伤,降低了安全隐患。这一简单的改造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验证,整节课没有发生运动伤害事故。
  2.器材改造与学生心理相适应
  常规栏架往往让初学者望而生畏,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从本节实践课学生的参与度来看,学生的恐惧、担忧心理明显降低,女生表现尤为突出。各项辅助练习,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规定次数。本节课实际测算的运动密度为71%,可见栏架的改造与练习者的心理变化相适应。从学生课堂学习实效看,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高,90%以上的学生能够成功跨跃改造后栏架。在分层练习中,选择跨跃同等高度的传统栏架的学生占多数,有效克服了学生的胆怯心理。
  3.器材改造与跨栏技术教学相融合
  器材改造应该更好地服务于技术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栏板的内外旋转,学生可以完成多种跨栏跑的专门性练习,如,髋关节灵活性练习、2人一组的起跨腿动作抗阻练习、摆动腿动作抗阻练习、栏间节奏跑模仿过栏练习;也可以通过栏板高度的调节,完成发展学生下肢力量的各种跳跃练习;通过栏板的外开解决摆动腿攻栏技术,通过栏板的内合解决起跨腿过栏技术,从而克服教学重点,为强化技术动作学练提供“硬件支撑”。同时,借助改造栏板的高度调整进行多种形式的跳跃练习,又为专项体能发展提供了“器材保障”,从而做到一物多用、一物巧用、一用到底,大大节省了组织教学过程中频繁分发、收集、布置、安装器材消耗的时间,提升了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器材改造的“动”与“变”紧紧围绕课堂的教与学,为学生创设敢于做、乐于练的真实情境,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尝试以及体验成功的机会,器材改造与教学的适应性也高度呈现出来。
  4.器材改造与跨栏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相吻合
  在跨栏教学中,体育教师通常会安排摆动腿“抬、伸、压”的过边栏练习,但是由于学生刚开始对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加上怕踢到栏板或踩到底座受伤,造成起跨点离栏架过近、摆动腿折叠不够充分、前伸不明显等错误动作。改造后的跨栏板可以旋转180°,使栏板向外伸,这为学生大胆进行尝试,突破技术教学难点提供了可能。由于自制栏板的外形和木质栏板基本一致,学生在几次练习之后对跨栏的畏惧心理逐渐消除,此时换上同等高度的常规栏架,学生从视觉和心理上都能接受,既使得器材顺畅转换衔接,又符合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学生练习效果显著。
  二、跨栏架成功改造引发的思考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同样,器材改造不是简单、机械地删减或取舍,而是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变化、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才是合理有效的。
  1.器材改造,安全是前提
  教学安全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高度重视的,其关乎着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专家座谈会时明确指出:“一方面,要让孩子们跑起来。另一方面,体育锻炼要讲究科学,做好保护和准备工作,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体育器材使用安全问题是课堂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体育器材都有其使用方法和适应范围,在改造体育器材时,其功能的延伸不能超越其设计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教师不了解器材的使用属性而进行主观臆想改造,则容易造成使用不当,出现安全隐患。笔者曾发现,许多青年教师在展示课、研讨课或赛课时,也对体育器材改造进行了诸多尝试。如,在一次省级赛课时,执教教师用8张大体操垫垒成“高墙”,让学生进行攀爬练习,虽然通过绳子的捆绑进行加固,但仍存在安全隐患,出现学生因绊到绳子,爬到一半时摔下的情况。因此,安全是器材改造的前提。   2.器材改造,有效是关键
  季浏教授在“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中特别强调3个关键要点,即运动负荷、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2]对竞技化的体育器材进行改造,不可“违离道本,哗众取宠”,而要“物为学用,物为生用”,这才是广大一线教师发挥聪明才智的源点。“物为学用”,即课堂中,教师的器材改造与运用都是围绕学习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为学生的学习效果达成奠定基础,因此,教师精心设计与改造的器材也要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上起到提升作用。“物为生用”,即器材改造有新颖性、实用性,有效调动了学生大胆尝试学练的欲望与兴趣,从而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提升、运动技能习得过程的加速,课堂组织与调动的时间利用效率更加高效。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采用橡皮筋替代横杆是教师常用的改造方法,借助橡皮筋可以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学生学练积极性。但是橡皮筋替代橫杆也有缺点,即学生易形成多余动作,导致在真实练习时出现碰杆失败问题,对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为保证改造器材对学生练习产生正确影响,采用皮筋进行改造时,在皮筋上夹一个小铃铛,从而解决上述问题。练习时听到铃声则可以判断学生身体的某个部位触碰到皮筋,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学生动作掌握的达成度。而且铃铛的声音也可以帮助教师判断学生练习掌握程度,为课堂组织和时间分配提供了有效的判断依据,优化了课堂结构与教学效果。
  3.器材改造,适合是保证
  “改造器材的人为改造,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3]“为人”意味着体育教学的一切过程都是服务于学生的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行器材改造时,要紧紧围绕“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发展需要而进行,让改造之后的器材“适合”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改造的器材要符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包括认知、情感和技能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先前的知识与经验,而应该以学习者原有的或之前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构建新的知识与经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强调在学习前要确定并依靠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下一阶段水平的发展。由此可见,器材改造适合学生已有基础的重要性。同时,要注重器材改造在运用过程中的适合性。实际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有灵活多变的解决方案去应对处理各种状况,器材改造当然也不例外。改造后的器材也要能应对随时变化调整的课堂情境,具有较高的适合性,因此,改造的器材要具有“动”“变”的特征,提高对教学环境的适应能力,保证改造器材“改”的意义与作用的发挥。如,在排球正面屈体扣球的教学中,为了使球网高度符合学生的能力基础,将排球网柱换成改造后的羽毛球架,使网高符合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范围。为了照顾班级学生的差异性,把球网的高度设计成一边高、一边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运动能力选择适合的练习区域,从而保证了器材改造的实用性达成。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智慧,围教而改、围生而变,让平时常见的、常用的器材发挥不一样的作用,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服务于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杜尚泽.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代表座谈会上“让孩子们跑起来”[N].人民日报,2020-9-24(01).
  [2]季浏,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和方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28-37.
  [3]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90.
其他文献
美国学者Poulton E C在1957年提出开放式、封闭式运动技能(Open motor skill and closed motor skill)的分类法,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运动技能与运动心理专业王晋博士认为开放式、封闭式运动技能是基于反应时、无反应时的分类,开放式运动技能强调多变、快速准确决策能力,而封闭式运动技能强调稳定不变、技术动作规范。而在当今的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和小学生们将面对各
一、本次赴台学术交流项目的背景  近年来,首都体育学院以学术交流为纽带,以体育运动为平台,通过开展校际交流、互派交换生等方式,密切了与台湾体育协会、高等学校等的合作交流。学校与台湾体育运动大学、台湾真理大学、台湾体育大学等学校建立了密切的校际合作关系,互派学生进行交流学习。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作为国际大体联学术委员会主委员,活跃在国际大学生体育教育领域,并与国际大体联成员之一的台湾大专院校体育总
一、厘清差异,明确团队合作意义  1.明确团队合作“是什么”。研讨中,教师们对“团队合作”和“小组合作”的概念进行了激烈讨论,认为两者的概念是有差异的。如浙江韩泽文认为“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分组形式,而“团队合作”除了是一种分组形式之外,还蕴含着团结、拼搏等精神寄托。梳理大家的观点,结合文献资料的查询,主持团队归纳为:两者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共同点是两者都需要两人或多人的合作配合,都是为了争取效益最
十月怀胎,每位准爸妈都期待着新生命的到来。他们对胎儿的健康问题也非常关注。近年來,国内的产检项目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无创DNA检测。但是,对于之前做过唐式筛查正常,又不属于高龄产妇的情况,产科医生一般不建议再做无创DNA检测。那么,无创DNA检测能排查出什么疾病呢?  无创DNA检查,即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是孕期针对正在发育中胎儿染色体是否异常的一种排畸检测方法,主要是利用孕妇血浆中的游离DN
一、以展示激发“兴趣点”,促使积极参与  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动力,在教学中只有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才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运动,提高教学质效。因此,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把展示作为最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用展示激发学生兴趣点,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练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提升学生学练效果的有效路径。如,《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教师用多媒体视听设备创设NBA赛季十佳进球和CBA明星罚篮视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的概念,简要概括,“内容标准”即“教什么”的确定,“表现标准”即“教到什么程度”的明确。仅有内容体系,而缺乏相应的“教到什么程度”的“表现标准”目标描述,实际上是避开了评价的落实,还会造成各水平段、各年级间教学的脱节。因此,《纲要》在每一条内容标准之后,均有相应的表现标准。表现标准是指“学生学习该内容应该达成
一、背景简介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重要的活动形式,更是丰富学生运动知识,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重要载体。那么,如何让大课间体育活动规范化和常态化?为此,学校组织体育教师针对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分析和研判,确立以初级花样跳绳项目为突破口,以“绳舞飞扬,放飞梦想,享受幸福,健康成长”为主题,努力实现人人会跳绳、个个会花样的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营造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
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呈现了课题选题难以确定、研究过程难以实施、课题成果难以提炼的“三难”现象。基于此,笔者基于课题“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家庭‘体育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以下简称为“家庭‘体育作业’课题”),归纳总结了体育课题实施规律和方法,形成课题研究可操作的范式和策略,旨在为一线体育教师课题进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千头万绪选题时,有的放矢定方向  课题即问题,课题研究即
今年暑假,笔者要求所教班级的学生每天要坚持锻炼身材,并每天看着QQ群里孩子们锻炼的短视频点赞与点评。开学了,笔者见到升入八年级的学生们,哇,两极分化太严重了!有的长高结实了,进步明显;可有的仍然是胖乎乎的,暴露了不锻炼还“胡吃海喝”之态。见此情形着实让笔者很担心:不控制饮食,不自主运动,光靠体育课锻炼哪行!于是笔者想到暑假中国家颁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及配套文件,眉头一皱,计
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中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之一,由于在教学中可以有多样性的变化,既可以激发学生体育学练的兴趣,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这对于体育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显然有一定的助推效用。因此,笔者以“乐趣绳障碍”游戏为例,来谈谈体育游戏教学的变化方法及出现问题后的应对策略,以此来抛砖引玉,供大家研讨之用。  一、“乐趣绳障碍”游戏简介  1.游戏价值  通过该游戏练习,可以有效地发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