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十年前,中国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动乱。不开学,课没法上,书也没得看了。现在的年轻人大概想像不出,这有多么单调乏味。
忽一日,同学小平告诉我,我们学校里的图书室好像被什么人抄了,图书乱七八糟堆了一地。我一听心想,与其让人家乱踩乱踏,不如找几本来自己瞧瞧。
天刚亮,我和“同谋”小平就跑到远在德胜门外的学校侦察了一回。图书室里乱归乱,但还是有“铁将军”把守。看了半天,无计可施,我们垂头丧气又回来了。
下午,我又来了精神。心生一计:门进不去,走窗户吧!于是我们又返身回到学校。
走廊里静悄悄的,连着两道门都上了锁。来到图书室外,趴窗一看,我心爱的《小布头奇遇记》《桥龙飙》和《三毛流浪记》等都在一尺多厚的书堆里扔着,看着真是倍感凄凉。
巡视中,我突然发现门上有块玻璃已经破裂,心中大喜过望。我尽量缩着身体,钻进了那扇狭小的空格,然后扑到书堆上,贪婪地拼命翻捡。书包装满了,我又脱下小褂,包满了书。
在这里,我找到了《踏平东海万顷浪》《希腊神话故事》,还有《普通一兵》。虽说是爱书心切,但顶着个“偷书”的恶名,心里还是怕得厉害,走廊尽头传来呼呼的风声,也会吓得我心头发颤。
小平爱看古典题材的,我爱看侦探小说,我们拿起这本,又放下那本,只怪自己的书包小,衣服窄,我们无论如何也带不走那么多书——此刻,我才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什么叫“爱不释手”。
说真的,外面在搞“文革”,我们虽然是小学生,也懂得这些书“有问题”,不能随便看。带回家,当然会给受到冲击的父母雪上加霜。
无奈,偷偷跑回家后,我们将院子里早已废弃的锅炉房“充分利用”,在那能钻进人去的宽敞的锅炉炉膛里藏下了我们的宝贝。
从此,我们变得非常富有。孩子们中互相暗地里传借书看,我们总有“存货”拿得出手。我们的“小秘密”先是在家人中传开,小平的弟弟和我的哥哥曾先后光顾过我们的“书库”,翻来翻去,他们说“没劲”,但还是禁不住诱惑,找了几本书,向他们的同学——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一个更为巨大的借书网络散播开去。
就这样,我们几日一回,三天两头地去图书室搬书。起先还把上次拿来的书还回去,到了后来看到形势愈发混乱,学校早已空空如也,也就不再还了。我们一次次地挑自己喜欢的书,直到有一天,锅炉装满了;直到有一天,学校的楼里被搬空了,住上了工宣队……
在书营造的与外面的时代完全不同的氛围之中,我认知了世界与社会,也懂得了许多与我们不一样的人生,还学会了不少生字,到后来居然也把竖排繁体字读懂了。那些藏在锅妒肚子里的书陪伴了我们整个的青少年时代。凭着它们,我们还交换了更多的书来填补自己多得用不完的时间。以后,因借阅率太高,书皮没了,书页掉了,有的书我直到今天也不知道书名,但这难道有什么关系吗?那个年代,读书带给我的乐趣与感动,震撼与激励,一直伴随着我,从童年走向成熟,从上个世纪一直走到今天……
(温国凡荐)
忽一日,同学小平告诉我,我们学校里的图书室好像被什么人抄了,图书乱七八糟堆了一地。我一听心想,与其让人家乱踩乱踏,不如找几本来自己瞧瞧。
天刚亮,我和“同谋”小平就跑到远在德胜门外的学校侦察了一回。图书室里乱归乱,但还是有“铁将军”把守。看了半天,无计可施,我们垂头丧气又回来了。
下午,我又来了精神。心生一计:门进不去,走窗户吧!于是我们又返身回到学校。
走廊里静悄悄的,连着两道门都上了锁。来到图书室外,趴窗一看,我心爱的《小布头奇遇记》《桥龙飙》和《三毛流浪记》等都在一尺多厚的书堆里扔着,看着真是倍感凄凉。
巡视中,我突然发现门上有块玻璃已经破裂,心中大喜过望。我尽量缩着身体,钻进了那扇狭小的空格,然后扑到书堆上,贪婪地拼命翻捡。书包装满了,我又脱下小褂,包满了书。
在这里,我找到了《踏平东海万顷浪》《希腊神话故事》,还有《普通一兵》。虽说是爱书心切,但顶着个“偷书”的恶名,心里还是怕得厉害,走廊尽头传来呼呼的风声,也会吓得我心头发颤。
小平爱看古典题材的,我爱看侦探小说,我们拿起这本,又放下那本,只怪自己的书包小,衣服窄,我们无论如何也带不走那么多书——此刻,我才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什么叫“爱不释手”。
说真的,外面在搞“文革”,我们虽然是小学生,也懂得这些书“有问题”,不能随便看。带回家,当然会给受到冲击的父母雪上加霜。
无奈,偷偷跑回家后,我们将院子里早已废弃的锅炉房“充分利用”,在那能钻进人去的宽敞的锅炉炉膛里藏下了我们的宝贝。
从此,我们变得非常富有。孩子们中互相暗地里传借书看,我们总有“存货”拿得出手。我们的“小秘密”先是在家人中传开,小平的弟弟和我的哥哥曾先后光顾过我们的“书库”,翻来翻去,他们说“没劲”,但还是禁不住诱惑,找了几本书,向他们的同学——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一个更为巨大的借书网络散播开去。
就这样,我们几日一回,三天两头地去图书室搬书。起先还把上次拿来的书还回去,到了后来看到形势愈发混乱,学校早已空空如也,也就不再还了。我们一次次地挑自己喜欢的书,直到有一天,锅炉装满了;直到有一天,学校的楼里被搬空了,住上了工宣队……
在书营造的与外面的时代完全不同的氛围之中,我认知了世界与社会,也懂得了许多与我们不一样的人生,还学会了不少生字,到后来居然也把竖排繁体字读懂了。那些藏在锅妒肚子里的书陪伴了我们整个的青少年时代。凭着它们,我们还交换了更多的书来填补自己多得用不完的时间。以后,因借阅率太高,书皮没了,书页掉了,有的书我直到今天也不知道书名,但这难道有什么关系吗?那个年代,读书带给我的乐趣与感动,震撼与激励,一直伴随着我,从童年走向成熟,从上个世纪一直走到今天……
(温国凡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