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神经型酮病的诊治病例

来源 :中国兽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er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酮病是由于饲料中糖或生糖物质不足,导致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酮体在体内大量蓄积所引起的一种泌乳奶牛常见的营养代谢病。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产犊后10-60 d多发,饲养管理良好且以3-6胎次的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产后第1个月内,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三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猴头菇多糖(Hericium erinaceus polysaccharide,HE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NO生成及iNOS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Griess法测定HEP单独或协同ConA诱导脾淋巴细胞分泌N
1病例介绍新疆奎屯垦区某团场奶牛养殖小区李某的奶牛存栏840头,其中成母牛420头,育成牛90头,青年牛90头,犊牛240头,饲喂新疆天康奶牛浓缩料,实行75日龄断奶,每月哺乳犊牛60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以及绝经后期女性患者的激素变化特点以及临床表现,能够准确具体的把握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方法首先对围绝经期以及绝经后期患者的激素变化进行分析,通过临
恒温解旋扩增技术(Helicase-dependent isothermal DNA amplification,HDA)是纽英伦生物实验室美籍华人KONG Hui-min于2004年发展建立的一种核酸等温扩增技术[1],它模仿生物体
为研究牛膝多糖对炔雌醚(Quinestrol)致雄性大鼠生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20只8周龄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炔雌醚与牛膝多糖处理。试验结束后,取睾丸、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424-01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精神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的健康教育情况。结果:实施健康教育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及满意度明显高于未实施健康教育的患者,(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