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染毒致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与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关系研究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1988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铝染毒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与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关系。

方法

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0 mg/kg)、高剂量组(90 mg/kg)、中剂量组(30 mg/kg)和低剂量组(10 mg/kg),每组10只。根据大鼠体重,染毒体积为10 ml/kg,每天乳酸铝灌胃1次,连续染毒30 d。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纯化水。染毒结束后,用电生理学方法检测大鼠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在高频刺激后10、20、30、40、50和60 min的fEPSP平均波幅都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海马的caspase-3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海马的caspase-8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铝染毒可能通过促使大鼠神经元凋亡,影响海马的突触可塑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对1999~2001年经痰聚合酶链反应(PCR)确诊的12例艾滋病合并PCP进行分析结果(1)合并结核病4例,细菌性肺炎1例.(2) 痰PCR阳性12例,其中血PCR阳性9例,姬姆萨染色阳性6例,六胺银染色阳性5例.(3) 12例CD+4(5~155)×106/L,平均CD+4(51±48)×106/L;其中CD+4<(100×
信息科学技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日益提升,计算机在各个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应用范畴也随之得到了扩展.在此背景下,各大高职院校也增加了现代化技术和多种计算机设备,虽然
上肢手术皮肤消毒一般采用输液架悬吊绷带固定腕关节或直接由医生提拉患肢进行皮肤消毒.上述方法存在消毒不完全﹑悬吊或牵拉不稳定易滑脱﹑耗费人力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
患者,男性,25岁.因右侧面部肿块25年就诊(图1).出生时即发现右颊部有一肿物,初始如花生米大小,无明显不适,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大,现右侧面部异常隆起,上下唇明显下垂,并伴有上下颌骨畸形。
期刊
针对现有机场地面运动扰动恢复方法对计划路径偏离、滑行道关闭等干扰事件的应对能力不足,以及轨迹调整过程缺少量化评价指标优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整数规划的扰动恢复
高超声速飞行,激波后高温气体会发生电离,飞行器气动热环境复杂.5组元(N2,O2,NO,O,N)、7组元(N2,O2,NO,O,N,NO+,e-)和11组元(N2,O2,NO,O,N,N2+,O2+,NO+,O+,N+,e-)热化学反应
近年来,随着网络在高校之中的全面应用和普及,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这一情况,本文对高校校园网络安全和防范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高校校园网络的
目的探讨慢性铝染毒致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P53磷酸化的变化。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AlCl3染毒组(每组10只),染毒剂量依次为10.73、107.33、1073.33 mg/kg,染毒期6个月。染毒组将氯化铝(AlCl3·6H2O)混入饲料中喂养大鼠,对照组无AlCl3饲料饲养。TUNEL法检测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皮质P53蛋白及其se
目的分析50例恙虫病肺部合并症的临床表现,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方法对232例恙虫病患者,通过X线胸片、胸部 B超、肺功能检测等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肺合并症与支原体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浸润性肺结核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结果肺合并症占同期恙虫病患者的21.6%(50例/232例).临床误诊为其他肺疾患占42%.胸片基本为渗出性病变,表现为双侧肺浸润36例(72%),单侧肺浸润14例(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