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各类农村人才大显身手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uci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7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的意见》。文件提出,到2025年,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创新创业层次显著提升,创新创业队伍不断壮大。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达到100万以上,农业重点县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全覆盖。
   当前,农村创新创业进展情况如何?创新创业带头人将迎来哪些扶持政策?农村双创的联农带农机制如何加强?专家表示,要发挥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的“头雁效应”,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以“头雁”推动农村双创


   “今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到1500万人以上,带动就业人数达到6000万人左右。”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表示,此次农业农村部等9部门又印发针对性文件,旨在通过带头人培育发挥创新创业的牵引作用,既是对上一个文件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对相关工作的完善和补充。
   创新创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动能,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核心要素。当前,以返乡入乡的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和科技人员为代表,通过引资引智、创新创业,有效盘活乡村资源要素,带动乡村产业繁荣。
   “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无疑是上述人群中的佼佼者。他们扎根乡村、服务农业、带动农民,饱含乡土情怀、具有超前眼光、充满创业激情、富有奉献精神,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说,近年来,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涌现了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成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仍存在总量不大、层次不高、带动力不强等问题,亟需加快培育壮大。

扶持政策聚焦“人、地、钱”


   笔者在此前的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农村创新创业,建设了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培养了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导师和领军人物。然而,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也面临一些困难,突出表现在投融资渠道缺少、融资难、融资贵,用地瓶颈多、不少没有用地指标,人才技术获得难、技术专家难找。他们期待更多有针对性、精准性的财税、融资、用地、人才政策。
   文件进一步细化了财政政策支持。鼓励地方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兴办企业、做大产业。允许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中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对首次创业、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入驻创业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的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创办的企业,可对厂房租金等相关费用给予一定额度减免。
   如何加大创业用地支持?曾衍德说,各地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省级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应做好农村创新创业用地保障。文件允许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探索创新用地方式,支持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创办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支持开展县域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复垦腾退建设用地指标,将优先用于返乡入乡创新创业。

“能人”有望释放更多能量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当前农村创新创业项目中,60%以上具有创新因素,80%以上属于产业融合类型,55%运用了“互联网+”等新模式。农村创新创业人员平均年龄约45岁,超过70%是受身边亲友的影响而加入,他们更加注重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推动“农业+”多业态融合发展。
   “农民工是返乡入乡创业群体主要来源,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中的80%为农民工,要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特點。”高强说,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需要一手促进农民工进城落户,一手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与进城农民工相比,返乡入乡人员数量虽然较少,但拥有更开阔的眼界见识、更明确的发展目标、更坚定的务农信心,在乡村振兴中的能量将逐步释放。
   在江西省瑞金市日东乡赣源村,46岁的养蜂人廖春水管理着全村600多个蜂箱。他也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有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提供的专业培训,我很有信心。”廖春水说,他和村民组建了养蜂合作社,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市场渠道,也有较好的分配机制,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养蜂的村民加入了进来,有望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要联农带农,让农村创新创业的活力竞相迸发。”中国社科院农村所产业经济室主任刘长全说,培育创新创业带头人的关键是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一方面,建立“互联网+创新创业”模式,推进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在线、实时与资本、技术、商超等对接。另一方面,引导其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合作模式,加快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
其他文献
“向上”阅读,才能真阅读。真阅读,才有真收获。轻阅读与“向上”阅读是相反的,可以有,但不能只轻不慢。只轻不慢,是阅读的“下行”。   阅读“下行”是容易的,因为唾手可得的“轻阅读”,会给读者造成“爱读书”的错觉。殊不知,没有质量的阅读,只能算是信息的填充,不能带来思想的营养。阅读“上行”是困难的,但如果坚持阅读的“向上性”,养成一种“非好书不读”的习惯,会发现再向“下行”也会非常困难,一旦你的审美
期刊
《中国疫苗百年纪实(上下卷)》《中国疫苗百年纪实(上下卷)》,江永红著,人民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  1944年,中国成为世界上能制造盘尼西林的7个国家之一;1961年,中国消灭了天花;1994年,中国消灭了脊髓灰质炎;2012年,中国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本书以宏阔的视野,详实的史料,浅白的语言,记录了一百年间,中国疫苗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不凡历程。《病毒博物馆》,玛丽莲·鲁辛克著,北京
期刊
中国围棋协会近日宣布,围棋人工智能“绝艺”将在未来3年继续作为围棋国家队训练专用AI。   “绝艺”在2018年4月23日正式成为国家队训练专用AI,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表示:“‘绝艺’作为国家队‘无声’的一员,在提供胜率、吻合度、局面分析和拆棋中,都很好地承担了教练、陪练、老师、朋友的角色,帮助队伍提高竞技水平,争取优异成绩,同时也让广大围棋爱好者能更好地观看比赛。”   中國围棋队领队华学明
期刊
中国新闻史学界泰斗方汉奇先生鉴赏后题字认定  5月24日,在革命老区左权县“中国集报大王”苗世明处获悉,他又淘到一份罕见的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邸报》。该报跨越6个世纪,距今已有413年,比其之前收藏的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和雍正七年(1729)《邸报》分别整整早90年和122年。该报比百件“中国集报精品”中的第一份早期报纸明天启七年(1627年)《邸报》还要早20年,目前是我国存世“最
期刊
数字基础设施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有重要作用,面对疫情,应对能力、复工速度与数字化能力直接相关。芯片作为数字新基建的关键核心和底座,对数字“新基建”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客观认识到我国芯片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和核心技术积累。此外,芯片产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市场风险大。对此,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鼓励政策和专款投入扶持RISC-V生态和社区发展,通过产学研合力推动开源芯片全产业链健康发展。
期刊
“智能化+林草”,这个概念让传统林草迈入了“智慧时代”。近日,在关帝林局森林防火指挥中心,通过一场演示,让人真切地感受了一次森林防火监测与预警系统高效运作,室内与室外遥相呼应,空中与地下协同作战场景带来的震撼。  6月9日,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智慧林草信息化中心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个中心从2019年开始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两期建设任务,分别是大数据中心和试点项目,其中主要包括数据库、智慧林
期刊
今年以来,山西联通全面加快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在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转型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助力山西企业智能化转型,全力推动山西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打造5G+智能矿山产业生态标杆   4月15日,山西联通携手山西焦煤,从霍州煤电集团庞庞塔煤矿入手,着力建设全国第一座产能超千万吨的5G+智能矿山,成为全国六座智能化标准矿井试点之一。   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开展能源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近日,记者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获悉,该院神经外科连世忠主任医师团队运用ROSA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成功治疗一位帕金森患者。   该患者为一名68岁的女性患者,受帕金森病痛折磨达7年之久,四肢僵硬,生活无法自理,多次调整抗帕金森药物后治疗效果不佳。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疾病中心综合评估后,患者和家属决定手术治疗。5月14日进行手术,脑深部电极放置到位后,术中复查患者
期刊
6月17日,据笔者获悉,长治市潞城区集中供汽替代燃煤锅炉项目工程近日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作为潞城区又一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建成后可为当地食品、化工、建材、药业等产业集群提供能源供应保障,有效推动煤炭能源减量等量替代,切实降低区域能源消耗总量,全面实现节能减排。   该项目由北京锐智博纳科技有限公司、长治市康庄供热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山西乾元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山西乾元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振平说
期刊
过去40年,信息时代基础设施三要素——计算、传输和存储,其能力都提高了近百万倍。进入人工智能发展新阶段,算法、数据、计算、传输、存储进一步构成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多个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促进、快速融合、循环迭代,以全新基础设施架构实现信息化、互联化、移动化和智能化“四浪”叠加,孕育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我们判断,未来10年,低阶感知智能将向高阶决策智能跃迁。过去5年,人工智能在多个方面超越人类。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