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machin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教十几年,一直承担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天天上语文课,也听过不少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自己也参加过许多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是我一直深思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我不断探索追求着的目标。曾经听过一位教师上的公开课, 她的一个动作、一语一字、一动一静无不深深吸引着每位学生和台下听课的老师。课堂上学生书声琅琅,才思敏捷,个性尽情的张扬。真正是达到了心在文中,文在情中的和谐统一,浓浓的语文味自然而然的流淌出来,让人如痴如醉,回味无穷。我想:这样的课才是好课,这样的老师才是使学生终身难忘的好老师。那么究竟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呢?我认为: 要给学生留下充满语文味的课堂。
  “语文味”是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它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那么,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呢?我觉得杨丽芳老师说得好:“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起童真童趣。”
  一、语文课要有琅琅读书声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最直观表现莫过于一个人的语感如何,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 “多诵读,熟读成颂,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那么,如何读书呢?
  1.读正确,读流利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它的读都是以此读为基础。宋代教育家朱熹对于读书不仅强调读准,还强调读的遍数要多,他说:“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颂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如我在教《变色龙》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悟变色龙会变色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采用不同形式反复朗读课文第二大段,先是自由地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然后小组检查读,接着指名比赛读,最后一起朗读。学生有了读的基础,再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发现了这是 的变色龙?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反复读以后就不难了,学生很快就找到答案。有的说很神奇,有的说很恐怖,有的说很有趣……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答案就不一样,个性化的独特感受得到体现。这样的读就充满语文味了。
  2.口诵心维
  “心维”指的是读书时,思维处于活动状态,或感受,或理解,或疑惑……“口诵心维”简单来说就是边读边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让学生用心地读,认真地思考,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内部已有的经验,通过联系上下文,真正做到读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感悟,产生新的疑惑。然后通过教师、学生、教材三方面的交流,把语文学深、学广。为了让“口诵心维”成为学生的读书习惯,我设计两种训练:①在布置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然后向同学们提出三个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自己不懂的,也可以是自己已懂,但很有讨论价值的。),这些问题有可能成为课堂上探究的问题。学生为了显示自己提的问题最有探讨价值,能让老师采纳给同学们讨论,都很仔细读认真思考。有的从内容上提,有的从思想上提,有的从写作上提,有的还从遣词造句上提,有的还从标点上提……有许多问题正是老师在备课想到的、要引导学生探讨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仅阅读仔细,而且会思考,会质疑释疑,对课文的理解就深了,阅读不再是肤浅了。②在课堂上,带着任务读。如我教《槐乡五月》时,引导学生感悟槐乡的美丽。 让学生说一说槐乡到底美在哪里?有的说槐乡美在槐花,有的说槐乡美在天真浪漫的儿童,……学生的答案各不一样,但都是自己潜心阅读后的感受、体验。第二步: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再读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作者是怎样描写槐乡的美丽?就这样不离文本,紧抓读,引导学生真真切切地口诵心维,读出语文味。
  二、语文课要有品词赏句
  课文中的语言就像沙滩上的一颗颗贝壳,是那么丰富;又像一颗颗发光的钻石,是那么精湛,那么引人入胜;还像一杯杯龙井茶,耐人寻味。丰富、精湛、耐人寻味的语言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品——品词赏句!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味道来,才会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堂中品词赏句应该要像竹石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
  1.对比品析
  在比较中的品词赏句是我们常做的一个方法,因为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中,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语文味才能得以体现。
  2.联系上下文品析
  我们知道,语文中的字、词、句的情感总是统一在一起的,他们不是孤立的。就字说字,就句论句那是表面的理解,会显得很肤浅。因为语言文字内在的隐藏的情味、意蕴、理趣等存在于上下闻中。因此,联系上下文是品词赏句的一个好方法。
  三、语文课要有写的训练
  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进行写的训练,是在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是在用语言赞美美好的心灵,赞美美丽的大自然,赞美金色的童年……这些像春雨一样无声无息地进入了学生的心田,轻轻震撼着他们所不知道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又一次得到完美的统一。
  总之,上好一堂语文课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好语文也不是一日之功。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说:语文老师应该以一个学者的姿态站在讲台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学中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充实自己的文学知识,充实自己地的专业知识。努力去做一名学者型教师、研究型地教师。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 ,82岁。因咳嗽、咯痰、乏力 1周入院。体检 :体温正常 ,精神疲乏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皮疹、黄染或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 ( - ) ,肝肋下 2cm。血像 :白细胞 7
摘要:本文分几个层次系统论述了中学英语学科课后作业设置的重要性、常见的几个误区和整改策略,进而深入讨论了英语学科课后作业在新课改形势下,所应做出的改革,尤为突出了对学生学科精神、学科素养和学科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拓展思维;学习策略;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实现了许多新的突破。然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完美体现也对我们课后作业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下的作业设置也应是开放
白细胞介素-2(IL-2)作为机体免疫网络中最重要的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由活化的T或NK细胞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产生,在激活和维持免疫应答以及促进淋巴细胞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已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及试验性研究中,现就IL-2的抗肿瘤机制及其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由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多种基因和蛋白质参与的复杂疾病。目前肿瘤学研究的热点包括鉴定新的肿瘤标志物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筛选更有效的治疗药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多种代谢成分异常簇集发生在同一个体的临床现象。随着全球人类中肥胖病患者的增加,此种集结状态发病现象日益增多,且与心血管疾病的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骨骼肌间质性炎性改变和肌纤维变性为特征的综合征,病理改变为骨骼肌纤维广泛破坏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临床表现为对称
摘要:课程改革是我国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呼吁我们广大教师要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大队伍中去,通过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和方法转变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课堂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政治;思考  一、时代呼唤教育改革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日新月异,国际竞争空前激烈。21世纪国际竞争是各
摘要:作图法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应用广泛,是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作图法的好处就是能够将抽象的问题转换成简单的图形来加以最直观的分析,让人一目了然,通过形象的认识最后得到满意的答案。初中数学中讲究的几种作图方法是最直观的,这几种方法通常会在具体的题目中有所考察,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实际问题。关于作图法的掌握需要从作图的基本原理上理解,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在应用的过程中得心应手,不断地
“从上个月下旬起,截止目前,经公示我市安砂镇余生松、西洋镇陈开峰等9位乡镇人员,已经通过公示,即将按照人事录用相关规定和程序,办理录用手续,到所在乡镇安监站工作。此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