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导入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析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an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少时期,而语文这门学科由于日常接触和比较枯燥的原因常常让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将思想完全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完全集中到课堂中,保证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和听课效率,让学生能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归纳整理出一套适应不同教学环境的课前导入策略,让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一、课前导入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俗语云:良好的开始即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仅仅是干巴巴的文字,语文考试也不过是将语文教材上的知识点背诵下来誊写上去,而实际上,学生的这种消极错误的想法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有着必然联系的,教师没有贯彻落实新课改的中心思想,没有制定出一套有效策略来纠正现今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想法。而课前导入策略的有效运用可以使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能够在课堂的最开始抓住学生的眼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上,让学生对语文产生真正的学习兴趣,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发掘问题和研究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够保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作用。
  二、课前导入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课前设问,引人入胜。
  初中生总体来说仍然是孩子,具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发挥好奇的本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课前导学。学生会对未知的问题产生好奇心,能够促使学生针对问题而进入状态一探究竟,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向学生设问,将本节课想要讲解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传输进学生的头脑,吸引学生自己在教材和课文中找到答案。
  例如,进行《桃花源记》讲解之前,教师向学生设问:为什么文中生活在世外桃源的人们不知世事?刘子骥为什么“寻病终”?作者为什么描述这一副不得世人而知的桃源景象?让学生自己通读全文,在文章中找到问题答案。这种课前导入的方法会让学生对教师的设置的问题产生好奇心理,从而靠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角度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学生思考之后再引导学生逐字逐句深刻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深刻内涵,学生听到教师讲解后恍然大悟,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将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2.利用矛盾,巧妙质疑。
  矛盾是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是吸引学生能够讨论和质疑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可以利用所讲解文章内的矛盾点,让学生对矛盾提出质疑,学生在质疑的同时就会回到课文中寻求答案,或者根据自己的见解解释矛盾点设置的意义,这种课前导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极大地发挥自身的自主认知思维,加强初中对初中语文的理解能力。
  例如,《孔乙己》这篇课文中,就存在一个自相矛盾的重点,“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本身矛盾重重,教师在课前导入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这句话,学生自然会发现这句话有些矛盾,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并用自己的见解回答为什么会说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教师利用课文的矛盾,能够让学生通过质疑和分析的过程学习语文,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3.情感迁移,课文导学。
  初中学生的感性思维比理性思维要明显,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情感故事迁移的方法来进行已知课文的导学。曾经学过的课文在学生头脑里已经有了知识和情感体系,将这些课文用于新课文的导入,可以让学生能够结合头脑中的体系对新课文进行梳理。
  例如,《背影》讲述了深沉的父爱,《小巷深处》讲述了细腻的母爱,教师可以在讲解《背影》这篇课文之前引导学生回忆《小巷深处》母爱的表现手法,让学生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种课前导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更加立体,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前导入的策略有很多,但策略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师应当明确课前导入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课前导入方法,让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江苏沭阳县华冲中学。
其他文献
高中作文训练除了培养学生能在规定情境下快速成文的能力目标之外,还应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位置。语言的文采虽非一日之功,但若我们在日常阅读与写作训练中掌握一定的方法,那将为高考作文增色不少。笔者从实际教学实践和汉语言自身的特点出发,提炼几点,以供借鉴。  一、掌握句式表达与内容需要的契合点,富于变化,灵活多样  内容与词句的关系,前人的论述十分丰富。语句的选择与使用须依照内容而进行,情感又
作文教学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是有感而发,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是辑录先唐诗歌的集大成之作,其学术成就学界早有定评。由于全书卷帙浩繁,亦难免偶有疏误。今就阅读所及,略陈管见。(一)《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良好习惯是学习的重要条件和前提。但中学生在学习上通常会出现一些坏习惯,譬如:做事粗心、学习没耐心,不能持之以恒,做事情没毅力,稍微遇到点困难就放弃了。这些坏习惯不仅对他们的学习不利,而且对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也很不利。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我在班级里也发现了这些情况,同样的默写,有的同学背得流利,写得也正确无误;可是有的同学
《红楼梦》是中专学生需要深入阅读的一部重要名著。说它重要,不仅仅因为它是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阅读名著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学名著各种写作技巧的把握;实际上,对它的理解能力
在新课标卷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是必考题,一般都是以3道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分值9分,且置整张试卷之首,其重要性和关键性不言而喻,但也是广大考生心虚而头疼的一大难题。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