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多元情境内化学科核心素养——“从种到界”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l11320583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生物分类的过程,建构生物分类等级,培养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其他文献
结合教学实践案例,概述了生物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建构不同的物理模型来突破教学难点.
巧设问题情境,依托物理模型引导学生对ATP结构的深度思考,建构概念模型促进学生对ATP功能的迁移应用,在实践与探索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深度学习.
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依托“互联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在课前进行教学资源优化设计,课中进行精准教学,课后进行分层辅导.该模式将教学主体真正地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打造出一种融合的、创新的、开放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构建出一种全新的、充满科技味的课堂教学新生态.
以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原理”的史料实证为基础,结合学情,适当地补充史料,引导学生进行理性质疑、探究推理、实证分析,逐步形成次位概念“光反应”和“暗反应”,进而构建重要概念“光合作用”,最终完善大概念“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形成生命系统的物质与能量观,从而促进生物学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课中,通过以真实情境为切入点的3个“探究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串”,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科学思维,培养能力,内化知识.
以细胞膜成分与结构的科学探究史为主线,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提出假说,构建模型、修正模型,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及可持续性学习,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实现生态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