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教版《历史选修四》学生自主教学实验的若干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w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随着历史阅读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历史选修四》的过程中,改变过去主要由教师备课、设计教学过程并主导课堂的做法,让学生参与备课、讲课、评课、反思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学会了筛选讲课的材料,其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究精神得到了锻炼提高,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主体作用;自主学习;自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0802
  2013年开始,笔者所在学校开展创建“启雅悦读”特色学校的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开展阅读活动,并启动阅读课题的申报及研究工作。为此,笔者开始進行“阅读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作用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和申报并在2015年成功立项。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下文简称《历史选修四》)学生自主教学实验是属于该课题研究的内容。由于选修课相对于必修课来说,学习难度不必太大,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阅读,灵活地安排教学进度,试用更多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贯彻新课标的目标——让学生有更开阔的眼界、更开放的思维。高二下学期历史课进入高三备考第一阶段后,要求教师在有限课时内完成三本选修课本的教学。因此,教师要找出一种有效达到教学目的新方法。
  一、《历史选修四》学生自主教学实验开展的依据和基础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学生要有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而“历史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还提到“今后高中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不同的教学条件与教师水平,不同的学习环境等具体情况,自主设置形式多样的、方便学生学习的历史课程,以保证高中学生在满足各自兴趣的同时受到良好的历史教育”,以及“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历史课堂上,自主选择,自主设计,自主参与各种类型的教学与学习活动,在充满好奇与求知的心理驱使下,进入神秘的历史殿堂去探索历史的奥秘”。因此,《历史选修四》的教学实验有充分的理论支撑,有很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高二文科的学生,大部分历史基础比较好。通过学习初中历史,他们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高一时又学习了3个历史必修模块,初步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学会从不同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为《历史选修四》学生自主教学实验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也是取得实验成功的保证。
  二、《历史选修四》学生自主教学实验开展的目的和过程
  1.实验目的
  此次教学实验的目的是要改变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通过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人物,阅读人物传记,制作课件,课堂讲课,师生评课,学生总结与反思等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指出,让学生在实践中“初步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有个性化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此次实验要让学生在学习《历史选修四》的过程中,无论是历史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是综合素质、历史成绩都能得到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实验过程
  (1)实验前的准备。开展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是进一步促进学生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转化的有效途径,是为学生进行自主教学实验做好准备。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过程中的艰辛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其“实施建议”要求教材编写者和教学实施者“要提供多种辅助性教学参考资料,还要进行一定课外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如普及性历史读物、通俗性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阅读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1201542743)研究成果。历史读物)”。这就需要通过开展历史阅读的途径来解决。
  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信息的接收渠道和方式主要是通过阅读活动,因为“信息是语言的,或说得比较明确些,信息是可以用言语表达的”。阅读活动,就是要在阅读学指导下,依据阅读学的三级体系(科学、技术、工程)建构,对学生进行阅读的培训与指导。学生进入高一后,笔者会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历史问题入手,要求他们阅读至少三本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传记,以便熟悉历史人物生活时期的社会历史。学生阅读了一定量的人物传记之后,会觉得整个中外历史有血有肉,到高二高三再去读原始史料和做阅读材料分析就不会觉得晦涩难懂了。
  (2)教学生开展自主教学实验的方法。教师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的学习进行解读说明,介绍《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遴选历史人物的标准和原则。《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遴选历史人物主要依据三条原则:一是以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主线,注重历史人物的代表性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相结合;二是注重学习的过程与评价历史人物方法的把握,避免面面俱到;三是注重对必修课程的衔接与深化,避免同一水平上的简单重复。然后让学生掌握评述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3)学生在参与备课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自由组合成为2人小组,选择同一个历史人物,分头读传记、找资料、制作课件。教师要全程跟进,指导学生筛选资料,根据课标要求把握好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对历史人物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评价。比如有关康熙帝的资料很多,有些是文学作品,并不是史实,必须帮助学生区分清楚,并对学生制作的课件和讲义进行审阅。   (4)学生通过讲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克服上讲台讲课的紧张心理。由于缺乏经验,信心不足,他们往往是两个同学一起上台,各讲一部分,互相配合。笔者要求他们讲一个人物用一节课到两节课的时间。在15对组合中,肖同学和陆同学这对组合讲唐太宗用的时间最长,几乎用完了两节课,讲得非常详细。他们讲这节课能围绕课标要求并做适度展开,把唐太宗这个人物形象比较客观而全面地呈现出来,分析评价全面到位。用时最少的是简同学和蔡同学这对组合,他们讲的是华盛顿,本来这个人物的相关资料非常丰富,容易搜集,学生也感兴趣,但他们只讲了半个小时,显然准备得不充分。
  (5)师生共同评课,保证每堂课的质量。每对组合讲完后,笔者都会让下面的学生充分发表评论,从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内容是否科学,习题的讲解是否到位等方面评价这节课的得与失,有缺漏的地方让其他学生补充,然后由教师进行归纳、评价,指出努力方向。
  (6)让学生写感想与反思,提升学生自主教学实验效果。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备课上课作一个简单的小结和反思。有学生写到初为人师的紧张:“手和脚在不停地发抖,喉咙就像被塞住了,说每一句话都变得非常吃力。”有学生体会到当教师的艰辛:“五一节放假的那几天,我天天在找资料、做课件,总算把克伦威尔这个人物熟悉了。当老师真不容易。”还有的学生感到意犹未尽:“我有太多的精彩内容,可惜时间有限,今天这节课我只是小试牛刀,来日我一定争取机会再来一次更精彩的讲课。”
  三、《历史选修四》学生自主教学实验的效果与反思
  1.效果分析
  这种由学生自主教学的模式后来延伸到高三复习课中,这班学生的历史高考平均成绩远超同级其他班学生的水平,还涌现出好几个历史学习成绩在市区排前列的学生。学生参与备课、讲课、评课、反思等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开阔了视野,学会筛选讲课的材料,其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究精神等综合素质也得到锻炼提高。这些人文素养的培养都是历史学科所追求的目标,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实验班的肖同学由于对历史学科有着浓厚兴趣,大学报读了历史专业并在大学一年级参加师范生综合素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2.实验反思
  这种教学实验只能在文科班进行,讲课的学生必须有较好的历史知识基础。笔者的学生自主教学实验之所以能较顺利进行,是因为笔者在高一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历史学科特长生,注意培养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让他们把读人物传记作为历史学习的一个手段。
  在教学实验的过程中,由于每对组合的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其讲课的效果相差也比較明显。有些组合通过认真备课,能对课标理解得非常到位,课件做得好,课也上得生动,做到课内外联系,选修和必修相联系,连笔者都被他们的才华所折服。但有些组合只是照本宣科,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每节课教师不能只依靠学生,自己一定要认真备课,随时准备补充不足的地方,以确保教学质量。
  在组织开展《历史选修四》学生自主教学实验中笔者采用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还是觉得教学的最根本任务在于教会学生阅读、学习与思考。华而不实的东西很多,但最简单最直接的教学方法才最实用最接地气。上述教学方法既适合用于选修课教学也适合用于必修课复习,其教学质量不错。这就增强了我们对教学探索的信心。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香港特区与内地在高等教育上的合作成为焦点话题,教育消费也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热点。文章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分析了两地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从教育消费的角度阐述了两地高等教育合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教育消费 香港与内地 高等教育合作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1-008-02    我国香港特区的高等教育,在短短的100年间,吸纳了欧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根据题中信息运用阅读、分析、猜想、推理等探究手段才能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如何在高中化学的日常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既要明确探究能力的培养方向,又要确保探究能力培养的落实。  [关键词]探究能力;高中化学;方向;落实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  (2018
[摘 要]三视图问题,内切(外接)问题,线、面问题,长度(距离)问题,角的问题,体积问题,交汇性问题是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中的七类重点问题.要破解这七类重点问题,应把握住其相应的解题关键.  [关键词]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七类重点问题  [中圖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6-0009-03
文章介绍了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原理,说明了其评价步骤;在此基础上,应用于七里海湿地地表水环境评价,选择了8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构建了评价模型,对8个水质样品进行了评价;并根据关联度
学生的观念、品质和能力会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技能与方法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提升,因此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要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史料教学成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得到了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重视。史料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学习积极性;重难点;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
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吹填土地基处理实际工程,采用真空预压,高真空击密法和深层搅拌加固法进行地基处理,综合探讨了三种方案的施工工艺、经济性和处理效果。高真空击密法是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中低收入家庭在居住条件的改善方面面临的问题加大。为了改善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仍有不少问题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