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论坛开启中拉合作新机遇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习近平主席参加了于巴西举行的第六届金砖峰会,首次以国家主席身份访问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主持召开了中国与拉美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宣布了若干推动中拉发展的重大举措,签署上百项双边合作协议。中拉关系将借习主席此次出访东风,迎来新机遇。
  中拉论坛:中拉合作的历史突破
  2014年7月15日,习主席在与包括巴西、阿根廷等16位拉美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或特别代表正式会晤之际,宣布成立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论坛。这是中拉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首先,多年努力终于花开果熟。中国已经与非洲、阿拉伯国家、东南亚分别建立不同形式的“1 多”对话机制,特别是中国与非洲论坛,成为中国与发展中大陆进行政治磋商、经济交流和人文对话的典范。但是中国与另一个发展中大陆——拉美却迟迟没有建立类似的整体交流机制。一方面,是因为拉美一直以来缺乏一个类似非洲联盟这样一个地区统一协调机制。尽管拉美拥有多种形式的经济贸易一体化机制,但直到2011年拉美—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的成立,拉美才首次出现地区性一体化平台。另一方面,在拉美33国中,仍有12个国家尚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而且33国中,既有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加勒比小国,也有列入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列的海地;既有具备大国禀赋的巴西、墨西哥,也有经济结构单一的中美洲小国,这种巨大的差异和独特的地域区情,使中拉整体合作一直步履蹒跚。2013年以来,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决定排除万难,全力推动建立中拉合作机制。2013年6月,习主席访问了墨西哥、哥斯达黎加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三国,尤其是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一次性与加勒比八国领导人进行会晤,成为中拉对话的尝试;2013年6月,在北京举行了首届中国—拉美加勒比农业部长会议,这是中拉首次进行的整体性对话;2014年1月底,在古巴举行的拉共体第二届首脑峰会宣布支持建立中拉论坛,为中拉建立整体机制铺平道路。
  其次,中拉合作机制将具有自身特色。中拉商定将尽快举行中国—拉共体国家协调员预备会议,争取于今年年底前在北京举行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围绕 “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基本合作原则,为中拉论坛建章立制,进行长期制度性规划。这将是中拉论坛的关键性会议,涉及未来基本中拉对话的形式、节奏、议题,特别是当前中拉经贸关系密切、国际外交合作需求增加,更需要建立一个既热烈融洽、又务实高效的合作平台。尤其是,中拉合作还涉及与未建交国关系的把握,既要确保外交慎重严肃,不破坏海峡两岸关系,不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又能充分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密切中拉相互了解。应该说,中拉合作机制将是一个与中非合作或中国—阿拉伯合作相似又有差异的合作平台。
  其三,中拉论坛将助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新秩序。中拉同为发展中国家,对当前国际政治、金融、贸易秩序均有意推动改革,中国此前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秘鲁、玻利维亚等国通过联合国、金砖组织、亚太经合组织、G20集团、气候变化“基础四国”、77国集团等机制进行过立场协调,但未来如能与拉美33国就国际秩序和热点问题进行政治对话沟通,加强立场磋商和合作,必将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多边决策机构中的话语权,促进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此次中国与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的战略伙伴关系均被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凸显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将更多具有战略性和全球性。
  务实经贸合作将成中拉论坛的基石
  中国与拉美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方面均具有巨大互补性和合作领域。农牧业是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国最主要的出口领域,也是拉美比较优势最为突出的产业。随着中国民众生活水平、饮食结构的升级,中国越发成为拉美农牧产品的最主要目标市场。中国还是拉美资源类产品的最重要购买者,拉美自然资源储备丰富,而中国作为“全球工厂”,需要稳定的能源和资源供应。此外,拉美经济的发展,凸显各国基础设施领域落后,各国近年来都在纷纷加强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基础物流体系建设以及油气炼化、输油管道、电站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需要中国企业的建设经验和资金,中国成为拉美扩大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在这种相互需求的巨大背景下,中拉双方共同将务实合作作为推动中拉论坛的重要内容和中拉合作的基础。中拉双方同意,共同确定一个目标,制定《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以增进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之间在多个领域的联系与合作,特别关注中拉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尤其满足拉美国家强烈需求,欢迎拉美国家根据需求,积极参与建立中拉合作基金,并用好中方提供的优惠性质贷款。
  确定“三大引擎”,即以贸易、投资、金融合作为动力,推动中拉务实合作全面发展。优化贸易结构,促进拉美国家传统优势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对华出口,力争改善现有的拉美对华出口产品80%为原材料、而中国对拉美出口80%以上为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结构,扩大信息电子、服务贸易、网络商务等新经济领域的务实合作。此次,百度公司在巴西设立葡语搜索引擎,比亚迪设立新能源电池加工厂,都是中巴经贸合作的新空间。此外,习主席大胆建议,中拉双方努力增量、提质、扩容,力争实现10年内中拉贸易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
  确定“六大合作领域”,即以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为合作重点,推进中拉产业对接,推动中拉互利合作深入发展。通过扩大相互投资,促进投资多元化,引导资金更多流向生产性领域。中国还与巴西和秘鲁共同发表“开展两洋铁路合作”的声明,将就连接巴西—秘鲁、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铁路项目进行前期调研,并表示将扩大中国在南美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参与力度。
  为推动中拉经贸发展,中国将正式实施100亿美元中拉基础设施专项贷款,未来根据需求,在此基础上增至200亿美元;提供100亿美元的优惠性质贷款,全面启动中拉合作基金并承诺出资50亿美元,主要用于能源资源、农业、制造业、高新技术、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合作;正式实施5000万美元的中拉农业合作专项资金,将拉美的先进农业技术、经验和推广能力与中国广阔的消费和生产需求进行结合。而刚刚成立的金砖开发银行也将向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开放,为未来拉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人文合作将是中拉合作的助推动力
  习主席在巴西国会以及中拉领导人会晤中的讲话,多次引用巴西的名言名句,在使拉美民众感到异常亲切的同时,显示中拉在人文交流和相互认知方面仍有巨大空间。
  为加强民间交流,习主席表示愿同拉美加强政府、立法机构、政党、地方交往,尤其加强教育、文化、体育、新闻、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开展不同文明间对话,使中拉人民在文化上彼此欣赏、心灵上相亲相近,为双方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民意基础。为此,中拉将设立“中拉科技伙伴计划”和“中拉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并将举办首届中拉科技创新论坛,通过科技合作,打破西方科技垄断,共同造福发展中国家。
  此外,双方还将鼓励相互增加旅游往来,加强了解,尤其推动双方对均有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和印第安文明的理解;努力通过增加大学交流项目、奖学金和学术对话等方式深化教育领域合作,支持中国教育机构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开办和增设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中国将在未来五年内,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提供6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6000个赴华培训名额以及400个在职硕士名额,邀请1000名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政党领导人赴华访问交流,并于2015年启动“未来之桥”中拉青年领导人千人培训计划,并倡议于2016年举行“中拉文化交流年”。这些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将大大推动中拉人文交流和民间了解。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