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黑龙江省密山市柞树林面积较大,但由于近几年采伐更新以及毁林等因素,造成林分树种结构发生变化以及柞树林数量减少,因此,加强培育和保护柞林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柞林;培育;保护;对策
森林资源保护经营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意义重大。黑龙江密山市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就黑龙江森林资源现状和森林保护经营状况作详细介绍,分析由于森林资源锐减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提出保护森林、创建和谐林业的总体目标。黑龙江省密山市柞树有两种,一种是蒙古柞,另一种是大叶柞。从客观上讲,柞树是最不受重视的乔木之一,经常被大面积破坏性砍伐。它们生长的林地经常被其它树种或耕地挤占而无人过问。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柞树认识不够。
1.柞树的生物学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30m,胸径达60cm;树冠卵圆形;树皮幼时暗灰褐色,老时暗灰色,深纵裂;幼枝紫褐色,有棱,无毛,老枝栗褐色;单叶互生,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7-17cm,宽 4-10cm。叶通常8-9 对,偶有10对者,上面深褐色,下面淡绿色,叶柄短,长2-8mm,无毛。雄花序生于新枝的叶腋,下垂,坚果卵形至长卵形,壳斗碗状,包围坚果 1/3 -1/2,直径1.5-2cm,高0.8-1.5cm,花期6月,果期10月。柞树喜光,喜温凉气候,但耐寒,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对土壤条件适应范围较广,为深根性树种。主根明显,一般可深入土中6-7m,故能适应干旱瘠薄的土壤,其他树种不能生长,柞树也能生长,成绝对优势。虽然生长不良,但对防蚀护坡,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积极作用。其生长速度为黑龙江省次生林中最缓慢的树种之一,一般30年前生长较快,30-70年间处于平稳阶段,70年后生长趋于停滞。柞树15-30年左右结实比较丰富,天然更新也良好,多数种子当年可萌发,年内主根即可达数厘米; 同时具有极强的萌芽力,从一年生幼苗至350龄的老树均具有萌芽能力,一般40年生左右萌芽能力最强。因主根发达,树皮极厚,耐火性能较强。
2.经济价值
材质坚硬,耐朽力强,供枕木、船舶、车辆、细木工、建筑等用,中、小径级木常作农具材、民用材; 枝条、梢头等又是发热量很高的薪炭材;树皮含单宁5-6%,最高可达12%;果含50-75%的淀粉,可做纺织工业的浆纱粉,又可酿酒和作为饲料; 枝干可培养木耳和其他食用蕈类;叶为柞蚕和鹿的饲料。
3.加强森林保护和培育的几点意见
次生柞林多分布在交通方便,人口密度大,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距居民点越近,柞林分布越多、越集中,树种组成越单纯,因而越容易遭受人为破坏。解放初期大兴养蚕业,一次性砍伐蚕场毁林面积达5000余hm2。结果蚕未养成,这部分所谓的“蚕场”一部分变成了荒山,一部分变成了农田。据不完全统计,从1972-1986年15时间里,密山市柞林面积减少 2610hm2,蓄积减少 5500m3。柞林消减速度是十分惊人的,如不采取有力措施,不超过50年,将无柞林存在。综上所述,一方面人们离不开柞林及其提供的产品,另一方面柞林又以极快的速度减少,如何保证长期供给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又不引起柞林大量减少,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首先要对柞林有明确的认识; 其次深入了解柞林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平衡产需关系,以保证柞林长期稳定地发挥对人类的多种有益效能。具体而言,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积极贯彻“森林法”,坚决制止滥砍乱伐及毁林开荒
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柞林资源,对成过熟林要有计划地进行采伐利用;中龄林采取抚育措施,促进生长;幼龄林及立地条件不好、采伐后无法更新的地方要封山育林。坡度在27°以上的陡坡、山脊应禁止采伐,使其发挥防护作用;少部分林相残破、生长不良、无培养前途的林分,则进行改造。积极营造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柞林,可适当营造一些用材林。开展科学实验,尽快解决生长期短、生长慢的问题,促进其速生丰产。
3.2保护经营大森林,创建和谐林业
遵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1998年9月,国务院对东北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003年6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10年12月,国务院通过了“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上述文件、工程和规划都明确指出,加快林业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要坚持三大效益结合,生态优先; 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的原则; 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协调发展林业等。党中央、国务院为我们搞好林业指明了方向,虽然现在停止采伐会给企业带来一定困难,但这是为了让森林休养生息,为以后更好地发挥森林在生态环保方面的独特作用,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我们必须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经营力度,以达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各项要求。
3.3加强森林保护经营,加快培养森林资源
严格保护森林资源企业要严格执行禁伐令,不得乱采或超采,加强监督检查; 要严禁个人偷伐滥采,依法治林; 要尽量以电、以煤代木,解决职工群众的燃料问题; 要加强森林病虫鼠害和森林火灾的防治工作,确保森林安全。
3.4采取多种方式,加快森林更新步伐
主伐停止了,采伐迹地少了,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快森林更新步伐,适合人工更新的要尽快实施,对大面积分散的林中空地、疏林地,应实行人促更新或人工补植,对裸露的山脊、要尽力实行移土,换土栽植,对道路两侧,场屯周围,要尽快绿化,恢复森林植被,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
3.5加大低质(效)林改、造力度
因多年高强度采伐,很多林子变为低质(效)林,对不同的低质(效)林应实行不同的改、造方法,有的可先造后改,有的可改、造结合,通过改、造,使稀林变密林,纯林变混交林,萌生林变实生林,低质林变优质林。
3.6加强良种壮苗培育
要加强母树林、种子园建设,培育良种,不断提高良种利用率。加强育苗基础实施建设,提高育苗机械化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成林抚育进度:成林抚育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如林分选择,采伐木的确定,树种的去留,间伐强度的确定,幼苗幼树保护等,都必须一一落实。一切措施都必须从培育森林资源出发,坚持“三砍三留”的原则,按照近自然育林的理念,培育多树种、多层次、森林永覆盖的针阔混交林。
3.7合理的确定采伐强度
采伐强度的大小不但可以调节森林的生态环境,而且对森林内的幼苗、幼树及保留木的生长发育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采伐强度的变化使林木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林木的营养空间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合理的抚育伐强度,使林木的光照面积及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的面积相对增加,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也就相对加强,这样也就进一步加速了林木的生长,促进其提早成林,尽早地发挥其生态效能。因此,依据分类类型、林种、林分类型、树种、林龄、立地条件等因子的不同,在伐区调查设计时,要根据林分结构、立木的公顷蓄积量、生长状况、平均胸径、平均高、郁闭度等因子,本着采伐量不大于林木生长量的原则,在充分维持好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采伐強度和合理的采伐量。 [科]
【关键词】柞林;培育;保护;对策
森林资源保护经营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意义重大。黑龙江密山市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就黑龙江森林资源现状和森林保护经营状况作详细介绍,分析由于森林资源锐减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提出保护森林、创建和谐林业的总体目标。黑龙江省密山市柞树有两种,一种是蒙古柞,另一种是大叶柞。从客观上讲,柞树是最不受重视的乔木之一,经常被大面积破坏性砍伐。它们生长的林地经常被其它树种或耕地挤占而无人过问。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柞树认识不够。
1.柞树的生物学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30m,胸径达60cm;树冠卵圆形;树皮幼时暗灰褐色,老时暗灰色,深纵裂;幼枝紫褐色,有棱,无毛,老枝栗褐色;单叶互生,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7-17cm,宽 4-10cm。叶通常8-9 对,偶有10对者,上面深褐色,下面淡绿色,叶柄短,长2-8mm,无毛。雄花序生于新枝的叶腋,下垂,坚果卵形至长卵形,壳斗碗状,包围坚果 1/3 -1/2,直径1.5-2cm,高0.8-1.5cm,花期6月,果期10月。柞树喜光,喜温凉气候,但耐寒,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对土壤条件适应范围较广,为深根性树种。主根明显,一般可深入土中6-7m,故能适应干旱瘠薄的土壤,其他树种不能生长,柞树也能生长,成绝对优势。虽然生长不良,但对防蚀护坡,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积极作用。其生长速度为黑龙江省次生林中最缓慢的树种之一,一般30年前生长较快,30-70年间处于平稳阶段,70年后生长趋于停滞。柞树15-30年左右结实比较丰富,天然更新也良好,多数种子当年可萌发,年内主根即可达数厘米; 同时具有极强的萌芽力,从一年生幼苗至350龄的老树均具有萌芽能力,一般40年生左右萌芽能力最强。因主根发达,树皮极厚,耐火性能较强。
2.经济价值
材质坚硬,耐朽力强,供枕木、船舶、车辆、细木工、建筑等用,中、小径级木常作农具材、民用材; 枝条、梢头等又是发热量很高的薪炭材;树皮含单宁5-6%,最高可达12%;果含50-75%的淀粉,可做纺织工业的浆纱粉,又可酿酒和作为饲料; 枝干可培养木耳和其他食用蕈类;叶为柞蚕和鹿的饲料。
3.加强森林保护和培育的几点意见
次生柞林多分布在交通方便,人口密度大,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距居民点越近,柞林分布越多、越集中,树种组成越单纯,因而越容易遭受人为破坏。解放初期大兴养蚕业,一次性砍伐蚕场毁林面积达5000余hm2。结果蚕未养成,这部分所谓的“蚕场”一部分变成了荒山,一部分变成了农田。据不完全统计,从1972-1986年15时间里,密山市柞林面积减少 2610hm2,蓄积减少 5500m3。柞林消减速度是十分惊人的,如不采取有力措施,不超过50年,将无柞林存在。综上所述,一方面人们离不开柞林及其提供的产品,另一方面柞林又以极快的速度减少,如何保证长期供给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又不引起柞林大量减少,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首先要对柞林有明确的认识; 其次深入了解柞林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平衡产需关系,以保证柞林长期稳定地发挥对人类的多种有益效能。具体而言,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积极贯彻“森林法”,坚决制止滥砍乱伐及毁林开荒
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柞林资源,对成过熟林要有计划地进行采伐利用;中龄林采取抚育措施,促进生长;幼龄林及立地条件不好、采伐后无法更新的地方要封山育林。坡度在27°以上的陡坡、山脊应禁止采伐,使其发挥防护作用;少部分林相残破、生长不良、无培养前途的林分,则进行改造。积极营造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柞林,可适当营造一些用材林。开展科学实验,尽快解决生长期短、生长慢的问题,促进其速生丰产。
3.2保护经营大森林,创建和谐林业
遵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1998年9月,国务院对东北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003年6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10年12月,国务院通过了“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上述文件、工程和规划都明确指出,加快林业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要坚持三大效益结合,生态优先; 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的原则; 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协调发展林业等。党中央、国务院为我们搞好林业指明了方向,虽然现在停止采伐会给企业带来一定困难,但这是为了让森林休养生息,为以后更好地发挥森林在生态环保方面的独特作用,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我们必须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经营力度,以达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各项要求。
3.3加强森林保护经营,加快培养森林资源
严格保护森林资源企业要严格执行禁伐令,不得乱采或超采,加强监督检查; 要严禁个人偷伐滥采,依法治林; 要尽量以电、以煤代木,解决职工群众的燃料问题; 要加强森林病虫鼠害和森林火灾的防治工作,确保森林安全。
3.4采取多种方式,加快森林更新步伐
主伐停止了,采伐迹地少了,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快森林更新步伐,适合人工更新的要尽快实施,对大面积分散的林中空地、疏林地,应实行人促更新或人工补植,对裸露的山脊、要尽力实行移土,换土栽植,对道路两侧,场屯周围,要尽快绿化,恢复森林植被,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
3.5加大低质(效)林改、造力度
因多年高强度采伐,很多林子变为低质(效)林,对不同的低质(效)林应实行不同的改、造方法,有的可先造后改,有的可改、造结合,通过改、造,使稀林变密林,纯林变混交林,萌生林变实生林,低质林变优质林。
3.6加强良种壮苗培育
要加强母树林、种子园建设,培育良种,不断提高良种利用率。加强育苗基础实施建设,提高育苗机械化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成林抚育进度:成林抚育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如林分选择,采伐木的确定,树种的去留,间伐强度的确定,幼苗幼树保护等,都必须一一落实。一切措施都必须从培育森林资源出发,坚持“三砍三留”的原则,按照近自然育林的理念,培育多树种、多层次、森林永覆盖的针阔混交林。
3.7合理的确定采伐强度
采伐强度的大小不但可以调节森林的生态环境,而且对森林内的幼苗、幼树及保留木的生长发育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采伐强度的变化使林木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林木的营养空间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合理的抚育伐强度,使林木的光照面积及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的面积相对增加,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也就相对加强,这样也就进一步加速了林木的生长,促进其提早成林,尽早地发挥其生态效能。因此,依据分类类型、林种、林分类型、树种、林龄、立地条件等因子的不同,在伐区调查设计时,要根据林分结构、立木的公顷蓄积量、生长状况、平均胸径、平均高、郁闭度等因子,本着采伐量不大于林木生长量的原则,在充分维持好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采伐強度和合理的采伐量。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