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新生在入学时面对环境的转变会出现一些在心理、生活、学习、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适应性问题。本文笔者根据自身在学校开展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务活动的经验,探究小组工作在介入大学生新生适应中的作用,期待能够作为以后解决大学生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参考和可行性选择。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教育;小组工作
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出现的问题
新生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心理: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之后,使得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产生差距。造成了他们的心理不平衡,使其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2)学习:由于高中和大学的教育体制有着明显的不同,即在新生上所表现出来的是学生很难实现从高中的被动教育向大学主动学习的转变,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对老师的依赖心理较大。(3)生活:由于环境的转变,新生离开父母去外地求学,自身缺乏对独立性,生活难以自理,面对自由的大学生活变得迷茫无助。(4)人际关系:由于从高中到大学,使得人际交往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复杂,新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在面对争执的问题时都不会选择让步,从而使得人际关系产生危机。
二、小组在新生适应中的作用与介入
(一)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本次活动的理论基础是勒温的小组动力学理论。理论主要强调小组是一个动力整体,应该把小组的每个部分放到整体中进行研究。小组动力学的研究运用的场域理论,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形式,个人的行为会受到场域的影响。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基本需要:爱与归属需要。人们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否则就会丧失安全感而影响心理健康。社会学家与人类学家研究发现群体合作具有生物保存与适应功能。
(二)小组工作方法的作用。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组的工作活动过程来影响成员的行为和态度。活动中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支持来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小组工作自身独特的工作方法,使它在介入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过程也起着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小组工作符合大学生合群从众的特点。小组工作有助于他们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学习,从而帮助他们成长进步。第二,小组工作具有兼容并包的作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能够使小组成员产生相互的信任感,对小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降低新成员在新环境中的陌生感,从而克服了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第三,小组活动为成员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社会环境,让其在里面发展适应性行为。在具有信任感的小组中,成员之间通过相互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其适应性行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第四,小组为成员提供认识自我的机会。在小组活动中,成员通过自我表达,相互分享,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使成员对自身有理性的认识,改变原有的不足。
(三)新生适应小组的介入过程。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生活适应以及经济适应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对本次活动的项目有了针对性的选择。通过“找变化”“戴高帽”等活动来让新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自我,认识自身的不足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让新生学会认识和接纳他人与自我。通过“价值拍卖”“丧失练习”等活动引导新生形成正确、积极地价值观,明确自身所需要的,确立清晰的人生目标,并学会尊重他人的价值观。通过“过关问路”“自信训练”等活动,使得新生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自我swot分析”,让新生畅想自己的未来,帮助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其目标,使其不再为学习生活迷茫。
三、活动的效果与评估
经过本次的小组工作实务过程,我们根据各个方面的参与人员对本次活动的看法和体验,对本次活动的效果进行总结评估,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小组工作的方法在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克服了传统说教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教育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真实性,能够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乐趣中掌握了相关的技能。另一方面,小组工作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来源,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是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符合理性的发展过程。其次,小组活动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小组工作者的角色在不断的变化,其中是对小组成员进行引导,而更多的是把自主权交于他们,让其在小组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小组成员的能力,使其印象深刻。第三,小组活动方案训练在大学生新生适应训练中是可行可依的。经过本次活动,我们明显发现小组成员在班级中的交流互动的次数越发的频繁,学生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地提升,达到小组预期的目标效果。
四、总结和启示
经过本次小组工作的实务工作过程,我们可以体验到小组在帮助大学新生适应、缩短适应时间中发挥的独特作用。这也为新生入学教育提供了新途径,新的教育方式。但是由于小组成员对活动的认识性不强、对小组工作者的依赖性较强、活动中的氛围缺乏活力、以及小组工作者自身的经验和能力不足等限制性问题,对活动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反思,在以后的理论与实务的学习过程中去探索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徐自成.陈英. 浅论成长小组在大学生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应用.《传承》,2012年第2期.
[3]张军桃.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及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方案研究.《老区建设》,2013年第22期.
[4]刘聪.论小组工作在新生适应校园中的作用 .《大江周刊》(论坛).
作者简介
1.唐刚(1994- ),男,甘肃武威人,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2.郑浩(1988- ),男,陕西宝鸡人,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组织。
项目来源
本文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提升大学生新生适应能力的创新实践》(编号XC2014043)研究成果。
本文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级教学改革课题“《小组工作》课程实验教学体系设计”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教育;小组工作
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出现的问题
新生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心理: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之后,使得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产生差距。造成了他们的心理不平衡,使其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2)学习:由于高中和大学的教育体制有着明显的不同,即在新生上所表现出来的是学生很难实现从高中的被动教育向大学主动学习的转变,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对老师的依赖心理较大。(3)生活:由于环境的转变,新生离开父母去外地求学,自身缺乏对独立性,生活难以自理,面对自由的大学生活变得迷茫无助。(4)人际关系:由于从高中到大学,使得人际交往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复杂,新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在面对争执的问题时都不会选择让步,从而使得人际关系产生危机。
二、小组在新生适应中的作用与介入
(一)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本次活动的理论基础是勒温的小组动力学理论。理论主要强调小组是一个动力整体,应该把小组的每个部分放到整体中进行研究。小组动力学的研究运用的场域理论,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形式,个人的行为会受到场域的影响。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基本需要:爱与归属需要。人们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否则就会丧失安全感而影响心理健康。社会学家与人类学家研究发现群体合作具有生物保存与适应功能。
(二)小组工作方法的作用。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组的工作活动过程来影响成员的行为和态度。活动中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支持来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小组工作自身独特的工作方法,使它在介入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过程也起着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小组工作符合大学生合群从众的特点。小组工作有助于他们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学习,从而帮助他们成长进步。第二,小组工作具有兼容并包的作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能够使小组成员产生相互的信任感,对小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降低新成员在新环境中的陌生感,从而克服了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第三,小组活动为成员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社会环境,让其在里面发展适应性行为。在具有信任感的小组中,成员之间通过相互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其适应性行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第四,小组为成员提供认识自我的机会。在小组活动中,成员通过自我表达,相互分享,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使成员对自身有理性的认识,改变原有的不足。
(三)新生适应小组的介入过程。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生活适应以及经济适应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对本次活动的项目有了针对性的选择。通过“找变化”“戴高帽”等活动来让新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自我,认识自身的不足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让新生学会认识和接纳他人与自我。通过“价值拍卖”“丧失练习”等活动引导新生形成正确、积极地价值观,明确自身所需要的,确立清晰的人生目标,并学会尊重他人的价值观。通过“过关问路”“自信训练”等活动,使得新生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自我swot分析”,让新生畅想自己的未来,帮助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其目标,使其不再为学习生活迷茫。
三、活动的效果与评估
经过本次的小组工作实务过程,我们根据各个方面的参与人员对本次活动的看法和体验,对本次活动的效果进行总结评估,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小组工作的方法在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克服了传统说教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教育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真实性,能够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乐趣中掌握了相关的技能。另一方面,小组工作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来源,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是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符合理性的发展过程。其次,小组活动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小组工作者的角色在不断的变化,其中是对小组成员进行引导,而更多的是把自主权交于他们,让其在小组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小组成员的能力,使其印象深刻。第三,小组活动方案训练在大学生新生适应训练中是可行可依的。经过本次活动,我们明显发现小组成员在班级中的交流互动的次数越发的频繁,学生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地提升,达到小组预期的目标效果。
四、总结和启示
经过本次小组工作的实务工作过程,我们可以体验到小组在帮助大学新生适应、缩短适应时间中发挥的独特作用。这也为新生入学教育提供了新途径,新的教育方式。但是由于小组成员对活动的认识性不强、对小组工作者的依赖性较强、活动中的氛围缺乏活力、以及小组工作者自身的经验和能力不足等限制性问题,对活动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反思,在以后的理论与实务的学习过程中去探索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徐自成.陈英. 浅论成长小组在大学生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应用.《传承》,2012年第2期.
[3]张军桃.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及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方案研究.《老区建设》,2013年第22期.
[4]刘聪.论小组工作在新生适应校园中的作用 .《大江周刊》(论坛).
作者简介
1.唐刚(1994- ),男,甘肃武威人,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2.郑浩(1988- ),男,陕西宝鸡人,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组织。
项目来源
本文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提升大学生新生适应能力的创新实践》(编号XC2014043)研究成果。
本文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级教学改革课题“《小组工作》课程实验教学体系设计”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