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KI)对帕金森病患者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门诊或住院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30例为病例组,同期招募健康者20名为健康对照组。应用3.0 T GE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分析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嗅觉皮质相关脑区,比较两组嗅觉皮质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系数(MD)、平均扩散峰度(MK)值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并分
【机 构】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福州 350001(现在福建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福清市医院神经内科,福州 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福州 350001(现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KI)对帕金森病患者早期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门诊或住院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30例为病例组,同期招募健康者20名为健康对照组。应用3.0 T GE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分析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嗅觉皮质相关脑区,比较两组嗅觉皮质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系数(MD)、平均扩散峰度(MK)值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并分析病例组嗅觉皮质MK值与年龄、病程、Hoehn-Yahr(H-Y)分期、嗅觉测试、认知功能评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图来确定嗅皮质MK值在帕金森病中的最佳诊断界值。
结果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左侧杏仁核MK值(分别为0.595±0.037和0.647±0.0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3,P=0.037);据帕金森病组左侧杏仁核MK值绘制ROC曲线示:最佳诊断界值为0.597,敏感度65.0%,特异度52.2%。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别为(21.03±3.71)分和(24.25±1.65)分,t=-3.636, P=0.001]、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得分[分别为(13.93±1.36)分和(15.00±1.25)分,t=-2.086,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MoCA、FAB得分与H-Y分期存在负相关(r=-0.548,P=0.007;r=-0.465,P=0.025)。帕金森病组右侧直回MK值与MoCA评估结果存在正相关(r=0.447,P=0.032)。
结论左侧杏仁核DKI可以作为帕金森病早期的生物标志物,对帕金森病早期辅助诊断具有一定帮助。MoCA、FAB量表可用于监测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进展水平的工具。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额叶功能损害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计划靶体积(PTV)和内靶体积(ITV)概念计划差异,论述PTV概念不适合于肺癌质子调强治疗(IMPT)计划,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上海质子治疗示范装置固定束模型和商业化治疗计划系统软件,对6例肺癌患者在平均CT图像上分别制作基于PTV的常规IMPT计划(PTV-IMPT)和基于ITV稳健的IMPT计划(ITV-IMPT)。所有计划均设置3个射束,采用蒙特卡罗剂量算法进行最终剂量计算。评
目的探讨膀胱不同充盈状态下宫颈-宫体内靶区(ITV)在宫颈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中的应用,期望获得更精确的宫颈癌调强放疗的计划靶区(PTV)。方法选取未手术宫颈癌放疗患者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采用膀胱3种充盈状态下的定位CT获得个体化的ITV、PTV与统一外放PTV进行VMA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靶区及靶区内危及器官(OARs)的体积差异。比较两组CBCT验证中靶区脱
目的回顾性探讨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原发灶三维放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2018年经病理诊断、初诊的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198例,按治疗状况分为未治疗组45例、药物治疗组57例、放疗组96例。分析放疗组和药物组近期疗效、总生存和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放疗组有效率为54%、无效率为46%,显著优
目的回顾分析食管癌根治性调强放疗+化疗时放疗靶区范围对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2015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调强放化疗的36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者131例,累及野照射(IFI)者229例。化疗均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随访至2018年12月底,随访率96%,中位随访时间6
目的探讨lncRNA HOTTIP通过调控miR-663a表达对4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放射敏感性影响。方法用0、2、4、6、8 Gy分别照射H838、H157、A549、H1299细胞系,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情况。qRT-PCR检测细胞中HOTTIP和miR-663a表达水平。以A549、H1299细胞为研究对象,沉默HOTTIP表达、过表达miR-663a后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情况
目的依据TG100号报告提出的风险分析方法分析本中心调强放疗流程,改进质量控制方法,保证治疗安全和质量。方法基于TG100报告,成立风险分析小组。构建调强放疗总流程图以及各分支步骤;开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确定流程中所有潜在的差错模式;基于设定的评分标准评估该差错模式发生概率、被检查出的概率以及差错模式发生对临床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计算每个差错模式优先值,并按优先值分值从高到低排序,取前20%
目的系统评价抗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其受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and its receptor, CGRP-mAbs)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在线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
自发性低颅压可出现颅内静脉窦血栓、颅内硬膜下血肿等并发症。脊柱硬膜外血肿在自发性低颅压患者中较少报道。报告1例确诊自发性低颅压的患者,以直立位头痛起病,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出现癫痫发作、癫痫持续状态、脑实质出血。检查发现合并腰段脊柱硬膜外血肿,无明显脊髓压迫症状。经卧床、补液、抗凝、抗癫痫治疗后,患者头痛、颅内静脉窦血栓情况好转。出院3周后患者再次出现头痛,平卧时无法完全缓解,头颅影像提示新发双侧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病,主要原因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震颤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发现部分帕金森病患者改变姿势体位时会引起震颤暂时消失一段时间,之后震颤再次重新出现。这种临床现象被称为帕金森病的再现性震颤(re-emergent tremor, RET)。目前RET的原因机制尚且不清,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因此,我们对帕金森病RET的可能机制、临床特点及意义
神经影像学技术是脑血管病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然而,随着新的影像设备及其技术迅速发展,如何正确使用和分析其结果,对临床精准诊疗非常关键。本文从临床角度,简要介绍脑血管病最常应用的影像学技术原理、特征及临床应用的意义。并配有相关影像图片,帮助理解和正确应用分析。同时介绍了多模态影像技术的应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