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黑洞的探索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d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黑洞天体”到“人造黑洞”


  一直以来,人们都没有停止过对于宇宙中神秘天体的探索,但黑洞究竟是什么,仍然还有着许多谜团。俗语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直到2019年4月10日21点整,黑洞的“真面目”才在一场全球新闻发布会中,被天文学家正式公布。这张照片,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直接拍摄到的黑洞影像,堪称人类空间探索领域的一大里程碑。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已然是人类历史上,甚至可能是太阳系历史上首批亲眼见证黑洞容颜的“吃瓜群众”。
  宇宙中的黑洞,神秘、强大。任何靠近它的物质,如星系、恒星、小行星、时空、光,无一例外都能被其拖拽入内并吞噬。人们对于黑洞感到好奇的同时,这一天体所具有的强大吞噬能力,也不断吸引着科学家们的关注与研究。有科学家在对声波通过某些物质中的表现研究发现,其在流体中的表现与光线在黑洞中的表现极为相似。如果能够令流体的速度超越声速,那么就能够在这一流体中构建出一个涉及声音现象的“人造黑洞”。正是有了这一发现,科学家们随即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可否通过人工方式来打造出一个“人造黑洞”?英国媒体《卫报》曾报道了一位名叫霍拉蒂·纳斯塔西的美国科学家打造出的“人造黑洞”,但最终证实,这一“人造黑洞”的成果只是一个“灼热的火球”而已。
  科学家根据声波在流体中的表现,已经在实验室条件下成功制造出了一个让声波无法从中逃脱出去的“牢笼”。虽然该“声波黑洞”并非完美,只能够吞噬声音,无法吞噬光线,但这一实验也增强了科学家们制造出“人造黑洞”的信心。我们知道,吞噬光线是黑洞的重要特性。蓝色星球上存在的任何物质,都有着一个名为“钱德拉塞卡极限”的质量上限。简单来说,只要将某个物质压入其中,我们就能让光线无法逃逸。如果科学推断没有出错的话,人们打造出“人造黑洞”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人造黑洞”的科学探索用水也能造“黑洞”吗


  黑洞给我们所有人的印象都是神秘的、怪异的,但如果有人告诉你说,用水也能打造出“人造黑洞”,你是否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从理论上来说,以水作为原料未尝不可,但核心在于向水提供强压。我们都知道,水的化学式为H2O,是由氢(H)和氧(O)共同構成。当外力不断对水进行挤压后,水的分子键就会断裂,并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因此,只要能将水压缩到特定程度,任何一杯水都具有形成黑洞的“潜力”。
  随着外力的继续增强,散乱无章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会渐渐聚拢。当这些原子的间距小于一定距离后,就会发生核聚变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此时,原本较轻的原子核会聚合并形成较重的原子核。不过,这一阶段离最终的黑洞还相去甚远。在外部压力的不断作用下,压缩还将持续进行。原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起初质量较轻的原子会随之聚合为质量较重的原子,核聚变反应则会愈加激烈,甚至还会因内外压力之间的不平衡而引发爆炸。为了能制造出黑洞,压力还需要继续增强。在此过程中,电子将被迫进入原子核内,并与原子核中的质子相结合,从而形成中子。最终,原子核内只留下数之不尽的中子。在持续不断的强压下,中子还将会压缩成为密度更大的“夸克”。形成“夸克”后,距离最终的成果——黑洞也就近在咫尺了。
超大型粒子加速器的问世,让更多的科学家相信,黑洞完全可以通过人工方式来制造
如果光学“人造黑洞”最终能普及的话,原本那些阳光散射过于厉害、无法利用反射镜来收集太阳能资源的区域,未来便可以用光学“人造黑洞”来替代了

  倘若这一理论能够成立,人们将制造出多大的“人造黑洞”呢?据科学家推算,如果以我们这颗蓝色星球作为原料来压缩的话,最终可以形成一个半径不到10毫米的黑洞。若使用地球上所有的液态水资源作为原料来压缩,其最终形成的“人造黑洞”体积还不到以地球为原料的十分之一。虽然这一研究在理论上可行,但人们无法,也不可能使用地球上所有的液态水来制造“人造黑洞”。不过,这并不妨碍科学家们通过其他途径尝试从事“人造黑洞”的研究探索。

“迷你黑洞”的尝试


  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物理学家认为,在粒子对撞过程中,很有可能产生类似于黑洞的高密度物质。此外,超大型粒子加速器的问世,也让更多的科学家相信,黑洞完全可以通过人工方式来制造。只要将粒子加速器中的基本粒子,以光速相撞,其在撞击过程中引发核聚变,并释放出等同于3亿倍太阳表面温度的热量,就能让人们获得一种与黑洞极为近似的物质。已故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也曾提出,超大型粒子加速器的确能够人为制造出黑洞,但这一“人造黑洞”并不会在我们这个世界中停留太多时间。不过,也有人担心,如果这种人造“迷你黑洞”能够吞噬周围的一切,会不会对地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呢?美国物理学家史蒂夫·吉汀斯经过分析后认为,通过粒子碰撞后获得的“迷你黑洞”是无害的。“人造黑洞”能够毁灭地球的说法,只存在于科幻或虚构的情节之中。
  除粒子对撞外,有研究团队发现,当使用世界上最强的X射线轰击单个分子时,也可以形成“迷你黑洞”。通过直线加速器相干光源,单束激光脉冲能够从内到外将分子摧毁,把分子中的原子几乎全部“清空”,只留下一个类似于黑洞天体的“空泛”之物。

“人造黑洞”的前景与隐忧


  如同宇宙中的黑洞天体,“人造黑洞”同样有着吸收物质的特性,就像一台吸力强大的“吸尘器”。正是由于这一特性的存在,科学家们也看到了“人造黑洞”的未来前景。
  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等各方面,都需要以能源作为基础。许多年以来,能源的发展覆盖了化石燃料、蒸汽、核能、自然能源等类型。但在这些能源中,有的容易破坏环境,有的则有潜在的危险性。不过,“人造黑洞”的发展前景,让科学家看到了一个堪称完美的能量来源。在黑洞的入口处,会以伽马射线和X射线的形式泄漏辐射。黑洞的体积与旋转速度成反比,体积越小,旋转速度越快,辐射也就越多。这些泄漏的辐射具有足够的能量能够为人们所利用。
  此外,有科学家设计研究的“人造黑洞”,或许还将能够吸收电磁波和可见光。这也可为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能源利用模式。按照这一设计,当入射可见光靠近“人造黑洞”装置时,光线即会被其所捕获,并沿着装置内的环形结构进入“黑洞”中心,从而被中心柱所吸收。这一光学“人造黑洞”可以把周围的太阳能全部吸入位于“黑洞”中心的太阳能电池组内。如果该光学“人造黑洞”最终能普及的话,现有利用反射镜来收集太阳能的方式可能会被淘汰。原本那些阳光散射过于厉害,无法利用反射镜来收集的区域,便可以利用光学“人造黑洞”来收集并使用太阳能资源了。
  尽管“人造黑洞”会吞噬整个地球的说法已被科学家们的分析所否定,但“人造黑洞”所隐藏的潜在忧虑仍为人们所争议。有研究认为,“人造黑洞”技术,将有可能诞生“黑洞炸弹”。这一武器很有可能成为继原子弹等核弹后,人类所面临的另一大威胁。
  不过,当前人们对于“人造黑洞”的研发还处在实验室探索阶段,不少关于“人造黑洞”的理论也尚处于假设阶段,唯有当人们对于宇宙中的黑洞天体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掌握后,“人造黑洞”技术方能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编辑:黄灵
其他文献
虽然将身躯困在自己的王国和花丛中,心却风驰电掣。这一次罗旭越过城市,越过文明,越过人群,终于追上了自己的命运。  在《云端》上看见造房子的罗旭,于是找人联系他。学术界的说:“知道,是个奇人,找不到联系方式。”媒体界的说:“找不到,他只和少数几个人保持互动。”艺术界的说:“没用,他说话我也靠猜,你听不懂。”  这个被称为怪才的罗旭,外表看起来乌漆墨黑,艺术创作却极尽鲜艳鬼魅之能事。他雕塑的那些大腿,
“非遗扶贫”是近年来传统手工艺行业里出现的高频词。自2018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文件,拟定了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这些地区一直培养着传统技艺的“课代表”,它们不仅盘活了当地的地域与人文资源,更在促进群众增收,助力精准扶贫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文化底蕴深厚的贫困地区来说,通过非遗助力扶贫,不管从非遗传承的角度还是扶贫效益的角度,都是可以优先选择的脱贫新路径。为此,我们列举了由文化和
既能﹁俏﹂雕玛瑙废料,又能推动玉石产业发展,曹志涛在阜新,是当之无愧的玛瑙第一人。  2014年9月,大舷墙游艇展在法国拉罗谢尔市盛大开幕。不过,在这场富商和名流云集的盛会上,豪艇出人意外地受到“冷落”,倒是置放于会场入口处的十余件玛瑙摆件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贤淑温婉的少女、光滑白嫩的脚丫、腾云驾雾的祥龙……当国外游客近距离接触玛瑙作品后,都竖起了大拇指。其中,法国夏朗德省省长梅尼克·比瑟罗一眼相
还记得宫崎骏的经典动画“千与千寻的神隐”吗?穿过洞口就到达的神秘世界,新世界的奇妙旅程……日本Ensky公司将推出“千与千寻的神隐”系列套娃,把善良的萝卜神,可爱又孤独的无脸男,还有汤婆婆的宝宝,煤球精灵变成俄罗斯套娃,现在你可以把神秘世界的精灵们带回家了。  约335元  www.ensky.co.jp
傳统工艺中有很多关于拼木的应用,日本寄木细工中的“无垢”技法和北欧的Wood Mosaic饰面拼花便是其中的代表。一直致力于木材多样性研究的品物集,从2014年起,也开始在细小的木作分支上尝试拼木。马赛克杯垫    马赛克造型千变万化,随机拼接才有惊喜,所以不用画样稿。直接准备材料和工具。  选取黑胡桃(黑)、樱桃木(黄)、枫木(白)、紫芯苏木(紫)、绍氏紫檀(红)五色木块、木工胶水、3张砂纸、皮
2015年1月16日,苏州被“黄金时代”刷屏了。此“黄金时代”非彼《黄金时代》,没有萧红,而是一次时尚优雅的设计师联合走秀。众多佳人盛装华服出席,作为首次在苏州之巅环球188顶楼的秀场,首次全外国人乐队现场配乐,首次启用3000朵玫瑰的鲜花墙为背景,也是首次古典与时尚完美结合的设计师发布会。  从时装秀到茶仪,从旗袍秀到昆曲表演,最后是古典珠宝秀,姹紫嫣红开遍。姑苏寻古,便从这样一场华丽的“黄金时
这两天都和嵇万青老师在一起。来自苏州的嵇老师是研究和倡导中华五道慢生活的生活家。他说:“重庆的大排档就是重庆人慢生活的体现!”因为相比其他饭点,宵夜吃大排档是重庆人劳累了一天的休闲方式,可以很放松很开怀,可以慢慢吃。  一方水土,一方性格。  读人,即是读城,也是读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  很多时候,我们总被一些误导所囿。那些曾背上“文化沙漠”之名的地方,多少都有被误读之嫌。文化从来就没有高低之分,
东林小学原为“东林学堂”,其前身即历史上有名的东林书院。1903年。东林选派顾倬去日本弘文学院学习,回国后任校长,施教新学,在课程上增加了史、地、数理、体操、图画、唱歌、手工等课,重视国民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教育。  20世纪20年代,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设立儿童自治机关——“东林市”,“养成儿童将来为党治下健全之公民”。东林市有市徽、市歌,东林市市政府下设公安局、财
1月: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及其培养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周济部长也表示,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量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光靠考试制度改革是不能解决的。
去年10月,周祺挎着“杭州篮”去虹口区一处热闹的菜市场,不少阿姨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还叫住她询问是不是从别区过来的。周祺惊讶如何一眼就被认出了来路。“我们这边以前买小菜都是用圆的篮子,不太用这种‘杭州篮’的。”一位阿婆索性跑回家拎出自己以前用的篮子给她看。两种篮子都是圆形,但高度不同,疏密也不一样,编法自然不同。  对此,周祺很是感慨:一只篮子,对于年轻人或外地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可对于长辈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