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随迁子女的音乐课堂参与积极性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诸多子女跟随父母迁居一线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鉴于此,本文对如何有效提高随迁子女的音乐课堂参与积极性进行研究,通过阐述随迁子女在音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进而提出几点参考性建议。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随迁子女在音乐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为促进教育发展献力。
  关键词:随迁子女;音乐课堂;参与积极性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我国加大力度发展教育的政策下,诸多乡镇居民迁居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城市,主要目的是为了其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提升子女的文化水平。提高随迁子女的音乐课堂参与积极性作为提升随迁子女文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随迁子女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于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提高随迁子女在音乐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有利于其缓解迁居陌生城市的恐惧心理,减轻其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压力。
  二、随迁子女在音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鄉群体之间缺乏沟通
  在随迁子女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将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而城乡群体之间缺乏沟通,造成城乡之间沟通存在语言障碍和思维模式的障碍。由于城乡之间的语言差异,随迁子女在进入新学校后,语言之间交流困难,虽然随迁子女通过普通话进行交流,但家乡方言较为明显,导致诸多学生和教师难以听懂,或者出现口音浓厚而被嘲笑的现象,加重随迁子女的心理压力,使其避免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随迁子女的知识储备与城市学生存在差异,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紧跟教学进度,导致其学习成绩下降,增加其与城市学生进行交流的心理压力,加深城乡群体之间缺乏沟通的现象。
  (二)课堂存在隔离教育缺少互动机会
  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人民群众潜移默化的形成随迁子女“隔离教育”的现象,导致城乡子女之间缺少互动机会,在学校的课堂教育中也存在隔离现象。在城市学校的公告栏中,存在诸多领导慰问、社会人士捐助和受资助的随迁子女的照片,造成随迁子女身份的“标签化”,并在较高程度上降低随迁子女对城市环境的认同感。而诸多学校对随迁子女进行单独的编排工作,成立借读班,将其与本校学生进行隔离,进行单独管理,减少其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并不断强调学生的纪律情况,忽视随迁子女的心理压力,伤害其自尊心,导致随迁子女对学校形成排斥心理,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有效提高随迁子女的音乐课堂参与积极性的策略
  (一)建立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学工作时,应建立平等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加强随迁子女与城市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其互相接触的机会,打破随迁子女对身份的藩篱,促进其与城市教学环境的相互融合。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实现教育平等、混合分组、混合排练的教学模式,实现其身份平等,在班级管理中,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促进随迁子女的共同参与和管理,使随迁子女尽快的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建立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时,还应积极淡化学生之间的界限。例如,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合唱比赛,将学生之间进行混乱编组,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师应避免过分表扬或者忽略一方,对学生应实现一视同仁,提高随迁子女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教师运用多媒体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随迁子女进行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能够增加音乐教学的生动性、形象化、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吸引随迁子女的注意力,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视频或者乐曲时,学生能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故事,感受作者的真实情感,使学生快速的进入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新性思维。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歌唱交流,有效降低随迁子女对音乐学习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其归属感。
  (三)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师应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常规,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音乐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教学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应收集较多的音乐素材,避免局限于音乐课本知识,教师应积极拓宽其教学视野,引进国外较为优美的音乐故事,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可选择较为简单的音乐剧,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学习较多的音乐知识,而且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激发其学习兴趣。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如何有效提高随迁子女的音乐课堂参与积极性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建立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城乡群体之间的互帮互助、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提高随迁子女在音乐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未来还应进一步加强对有效提高随迁子女的音乐课堂参与积极性的研究,进而提高随迁子女的文化教育水平。望此次研究能被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为促进我国教育的稳步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陶晓芳.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7(16):257.
  [2]柯金火.九年级学生音乐课参与度提高的六个策略——以《西北放歌》为例[J].音乐时空,2016,5(1):141-144.
  [3]杨曜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J].内蒙古教育,2017,14(12):32-33.
其他文献
由Puccinia str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屡屡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小麦条锈病菌喜凉怕热,主要在纬度较高或高海拔地区越夏,并且具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领域内,对情境的创设已成为了如今教育工作者深究的一个热点。而数学学科在众学科是一门最具有严谨逻辑体系和较高抽象思维的学科,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思维活动持续发展,这是数学教学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情境;理解;创造性  在“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已构成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的今
摘 要:在素质教育已经普遍的今天,教学质量的提升变得尤其重要,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其高效地学习。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效率低下等都亟待解决。小学数学是为了让学生學会运用基本的数学思维观察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单纯的灌输式教学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基于此目的,并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自己对于构建高效小学数学教学课
摘 要:现今“慕课”以新的教学形态进入了中小学生的教学课堂,在线教学的方式,新式的教学方法,各种各样的兴趣教学加入到了数学课堂中。但学生不感兴趣、“慕课”教学完成率低、“慕课”课程本身设计等问题,让目前数学“慕课”的学育形势不容乐观,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关键词:课程设计;学生中心;“翻转课堂”  一、对于“慕课”课程设计的反思  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学校认识到了“慕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
摘 要:本文对小食品添加剂、过量摄入添加剂的危害及常见的小食品中所含的添加剂进行了统计分析。为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小食品摄取量,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的零食消费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小食品所含添加剂给青少年带来的健康危害,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對儿童和青少年的零食消费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即青少年不应只依据口味和喜好来选择零食,在选择零食之前要注意各添加剂含量;还要注意零食的摄入量及频率,避免过多
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的产物,是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是实施校改和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需要,是加强教师备课程度、优化课堂教学课程的需要。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电化教育主体,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探讨如何通过多媒体的组合达到课堂教学优化成为当务之急。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现代化电教手段,结合多媒体及其组合发挥其作用已成为新的形势。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才
期刊
为了利用飞行能力低的异色瓢虫法国种群合理控制蚜虫对作物的危害,更加有效地发挥其害虫天敌的重要角色,从而为应用于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研究5部分:即异色瓢虫法国种
摘 要:“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递超越了时空,而且表现出非常强的及时性与开放性。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载体与方法都受到非常大的挑战,本文将探讨“微时代”下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  关键词:“微时代”;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递超越了时空,而且表现出非常强的及时性与开放性。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载体与方法都受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因为有阳光,万物才会生长;因为有了爱,孩子的精神人格才能健康成长。爱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原因,也是孩子成长的原因。  “学会无条件的爱孩子”,每当我说出这句话时,很多家长都会发笑,感到不置可否,难道我们在爱孩子的过程中还讲过什么条件吗?天下为人父母者,只要有一颗正常人的心,都会无私的、毫无怨言的爱孩子,可问题是,你的愛孩子感觉到了吗?你的心情、你的付出孩子理解吗?我们常听到这样
期刊
摘 要: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关注,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切实体验到了其优势带来的快乐和便捷,同时也为其应用时的不足深深困扰。现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不断进行,课程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