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加强企业文化管理,提升我国企业文化竞争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当前企业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弘扬企业精神——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员工群体的心理定势、内心态度、价值取向和思想境界,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和企业哲学的综合体现和高度概括,反映了全体员工的认识和追求。企业精神犹如《孙子兵法》所重视的“道”一样,“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企业精神作为企业的灵魂,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国外许多上百年的长寿公司,很多东西都已发生变化,但它的企业精神却是百年不变,历久不衰。这正是其基业长青的重要原因。反之,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种蓬勃向上的企业精神,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就会缺少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生长培育起来的,并为职工群众认可的群体意识。企业首先要结合自身性质特点和经营战略以及时代要求,用简明扼要、精炼确切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企业精神,如海尔的企业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它体现了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精神风貌。其次,要运用多种途径宣传强化企业精神,使之渗透进员工的心灵,成为员工自觉的追求,并且要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重塑和优化,使文化管理处于不断整合、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之中。另外,当前,要特别注意培养企业的团队精神,即要培养和塑造员工团结奋斗、目标一致的群体意识,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树立强大的精神支柱,统一员工的共同追求,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凝成团结奋斗的合力。
二、坚持人本管理—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根本措施
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表现为产品和市场的竞争,但其背后反映的是人才的竞争。人,尤其是人才是企业中最大的资源,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管理的成败。因此,企业文化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的各种要求,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因素,求得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是通过文化的渗透和导向来进行的,实行人本管理是进行企业文化管理的根本措施。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将管理的重点由制度层次转移到观念层次,由着重直接管理人的行为变为着重管理人们的观念,重视企业人文精神的塑造。着重解决员工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培养员工以厂为家的自主意识,形成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团队归属感。同时,要从员工的企业主体性地位出发,充分肯定每个职工的个人价值,认真考虑员工的需求,为他们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共同的价值观念的作用下,陶冶情操、激发斗志,心情舒畅地努力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的同时,真正实现自身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开展文化创新——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灵魂
在新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基础,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时代要求社会组织不断突破组织本身的局限,突破既定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创新是企业文化管理的灵魂。在加强企业文化管理,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上,首先就要树立创新理念。理念创新是创新的根本,是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产品和市场创新的前提条件,管理理念创新实质上是对人类管理智能及文化的整合与发展。现代管理理念创新的实现就是对东方管理思想精髓与西方管理理念精华的融合与发展。同时,企业要注重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主导文化,是由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及市场创新所组成的有机体系。创新文化的关键是营造激励型、开放型的创新环境,通过激励机制充分释放人的智慧和才能,以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
四、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目标模式
在新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企业组织形式向灵活的扁平式方向发展,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源于知识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潜能及智慧的开发”。可见,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经济社会也是学习型社会,企业要成为学习型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新经济社会的呼唤,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摆在企业组织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是企业文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
企业应成为具有学习能力的有机体,将个人和团队的学习纳入管理的轨道,并转化为创造性行为。为此,企业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适应员工学习、交流、知识共享的气氛,在员工中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形成学习创新的思维,提升企业员工的生活境界,激发自身潜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选择。其次,要建立多元开放的学习系统,使组织学习有目的、有层次、有计划,才能取得实效。各个学习系统随着项目进展而组织学习,从而实现组织学习目标,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最后,组织学习制度要与成员的成功欲相匹配,与个人职业生涯相结合,使员工在个人事业发展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建立共同的目标以及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机制,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共同发展,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
五、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评价。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企业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吸引到更多的投资,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企业文化管理,正是通过企业形象的塑造,获得这种财富和资源的。因此企业必须在素质、境界、品行、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打造,真正塑造融人先进企业文化的现代企业的全新形象,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企业首先必须坚持诚信理念。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长,诚实是做人之本,守信是立业之根。企业要正确处理企业的社会价值和长远目标,辩证地对待义与利、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明确企业的历史使命不仅是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产品,而且还要创造独特品格和信用。其次,要全面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品牌。通过全面系统打造精良质量品牌、诚信服务品牌、社会责任品牌、高新技术品牌和国际化经营品牌的扎实工作及全方位宣传,努力提高公司知名度、社会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同时,要通过创新形象,塑造独特新颖的企业形象,将组织的经营理念、精神文化和经营活动的信息传递出去,以凸显组织的个性和精神,从而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提高文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
一、弘扬企业精神——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员工群体的心理定势、内心态度、价值取向和思想境界,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和企业哲学的综合体现和高度概括,反映了全体员工的认识和追求。企业精神犹如《孙子兵法》所重视的“道”一样,“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企业精神作为企业的灵魂,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国外许多上百年的长寿公司,很多东西都已发生变化,但它的企业精神却是百年不变,历久不衰。这正是其基业长青的重要原因。反之,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种蓬勃向上的企业精神,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就会缺少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生长培育起来的,并为职工群众认可的群体意识。企业首先要结合自身性质特点和经营战略以及时代要求,用简明扼要、精炼确切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企业精神,如海尔的企业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它体现了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精神风貌。其次,要运用多种途径宣传强化企业精神,使之渗透进员工的心灵,成为员工自觉的追求,并且要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重塑和优化,使文化管理处于不断整合、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之中。另外,当前,要特别注意培养企业的团队精神,即要培养和塑造员工团结奋斗、目标一致的群体意识,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树立强大的精神支柱,统一员工的共同追求,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凝成团结奋斗的合力。
二、坚持人本管理—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根本措施
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表现为产品和市场的竞争,但其背后反映的是人才的竞争。人,尤其是人才是企业中最大的资源,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管理的成败。因此,企业文化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的各种要求,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因素,求得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是通过文化的渗透和导向来进行的,实行人本管理是进行企业文化管理的根本措施。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将管理的重点由制度层次转移到观念层次,由着重直接管理人的行为变为着重管理人们的观念,重视企业人文精神的塑造。着重解决员工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培养员工以厂为家的自主意识,形成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团队归属感。同时,要从员工的企业主体性地位出发,充分肯定每个职工的个人价值,认真考虑员工的需求,为他们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共同的价值观念的作用下,陶冶情操、激发斗志,心情舒畅地努力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的同时,真正实现自身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开展文化创新——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灵魂
在新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基础,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时代要求社会组织不断突破组织本身的局限,突破既定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创新是企业文化管理的灵魂。在加强企业文化管理,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上,首先就要树立创新理念。理念创新是创新的根本,是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产品和市场创新的前提条件,管理理念创新实质上是对人类管理智能及文化的整合与发展。现代管理理念创新的实现就是对东方管理思想精髓与西方管理理念精华的融合与发展。同时,企业要注重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主导文化,是由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及市场创新所组成的有机体系。创新文化的关键是营造激励型、开放型的创新环境,通过激励机制充分释放人的智慧和才能,以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
四、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目标模式
在新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企业组织形式向灵活的扁平式方向发展,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源于知识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潜能及智慧的开发”。可见,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经济社会也是学习型社会,企业要成为学习型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新经济社会的呼唤,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摆在企业组织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是企业文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
企业应成为具有学习能力的有机体,将个人和团队的学习纳入管理的轨道,并转化为创造性行为。为此,企业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适应员工学习、交流、知识共享的气氛,在员工中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形成学习创新的思维,提升企业员工的生活境界,激发自身潜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选择。其次,要建立多元开放的学习系统,使组织学习有目的、有层次、有计划,才能取得实效。各个学习系统随着项目进展而组织学习,从而实现组织学习目标,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最后,组织学习制度要与成员的成功欲相匹配,与个人职业生涯相结合,使员工在个人事业发展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建立共同的目标以及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机制,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共同发展,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
五、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评价。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企业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吸引到更多的投资,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企业文化管理,正是通过企业形象的塑造,获得这种财富和资源的。因此企业必须在素质、境界、品行、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打造,真正塑造融人先进企业文化的现代企业的全新形象,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企业首先必须坚持诚信理念。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长,诚实是做人之本,守信是立业之根。企业要正确处理企业的社会价值和长远目标,辩证地对待义与利、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明确企业的历史使命不仅是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产品,而且还要创造独特品格和信用。其次,要全面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品牌。通过全面系统打造精良质量品牌、诚信服务品牌、社会责任品牌、高新技术品牌和国际化经营品牌的扎实工作及全方位宣传,努力提高公司知名度、社会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同时,要通过创新形象,塑造独特新颖的企业形象,将组织的经营理念、精神文化和经营活动的信息传递出去,以凸显组织的个性和精神,从而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提高文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