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的英语旅游专业备受青睐,应用型的英语旅游人才也成为了中国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本文探讨一种对应用型本科英语旅游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 英语旅游人才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44-0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同世界各国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特别是2008年中国成功的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后,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到2015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望来中国旅游。中国将需要更多有良好英语水平的旅游专业人才,国内各高校纷纷设立了英语旅游专业,为国家培养专业的英语旅游人才,所以,如何进行高校英语旅游专业的开拓与发展将是本专业未来研究的主要课题。
1 应用型本科英语旅游人才培养现状
1.1 传统的英语旅游专业考核模式
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还普遍存在着应试型教学模式,课程考核主要以卷面考试为主,缺少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英语旅游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交际能力和旅游技能的培养和考核,而这些技能的考核是无法在单一的笔试考试中实现的。这方面的教学问题在高校教学的各专业中都普遍存在,这是以前国内推行应试教育的结果。虽然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摆脱单一以考试为主的应试教育模式,但在很多高校中因为各种原因,素质教育改革推行缓慢。
1.2 高校专业教学课程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旅游专业教学,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上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缺少于专业相关联的其他知识的教学。课程编排者和教学者往往不知道哪些知识和技能是以后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所重视和需要的,因而在课程教学中缺乏对相应知识的教学和考核。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国高校中的英语旅游专业普遍开展的比较晚,也就短短几年时间。缺乏与相关的旅游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联系,高校和旅游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信息桥梁。
1.3 专业技能实践教学资源和环境的缺乏
英语旅游专业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特别要注重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而在我国高校中,因为教学资源的匮乏,很多院校没有实践教学实施设备和环境。
2 适应应用型本科英语旅游人才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英语旅游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并不是把英语专业和旅游专业简单的结合。而是以英语为工具,旅游为专业,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了解中西方各国不同的旅游业发展、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正因为英语旅游专业实践性强这个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坚持做到把课内教学和校外实践相结合,即“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积累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把“课堂教学,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
2.1 课堂教学
根据“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师和课程组成员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老式的教学模式转变到“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的新型教学模式。课程编排与人才需求相挂钩:在课程编排之前应该走访相关用人单位和往届毕业生,广泛了解行业对英语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以往教学中的不足,在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系统的编排。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规划毕业后的就业计划:教学可以和职业资格考试相挂钩。在教学中多涉及一些相关的知识点与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的内容相符。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也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2.2 校内实践
教师要抓住英语旅游专业应用性强这个特点,在专业课程安排上要做到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在完成课内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多安排一些实践课,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单一的课堂教学的枯燥;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校内实践包括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模拟导游,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部分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建立小的模拟饭店,模拟旅行社,让学生在更逼真的环境下进行英语旅游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3 校外实习
鉴于目前大多数院校缺乏给学生进行校内实践的设施设备,而且这种情况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改变,所以校外实习将是学生获取实践机会的重要场所。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将会有效的提高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实践。学校可以和当地有实力的旅行社和相关企业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随着校企合作的开展和深入,企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更容易的适应工作的要求;实习学生的到来,也会解决旅游企业面临的专业旅游人才的匮乏问题,同時企业也可以在实习学生中发现优秀人才,充实和优化自身的人力资源结构;学校在校企合作当中,也可以确切的了解到企业需要怎样的旅游专业人才,从而在自己的教学课程安排中增加和将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3 结语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英语旅游专业将为中国旅游业提供大量优秀的专业旅游人才。在目前阶段,在我国高校的英语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式的落后,学生实践能力的缺乏等。所以培养专业人才的各大高校,应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的深化教学改革,有效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了解旅游企业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变化,才能培养出符合旅游企业需要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秀旅游专业人才,继而使英语旅游专业教育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何建伟.旅游产业化国际化背景下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探索[J].社会科学家,2006(1):132-135.
[2] 肖肃,刘玉梅,吴敏妹,等.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构想和实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S1):290-292.
关键词:应用型 英语旅游人才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44-0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同世界各国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特别是2008年中国成功的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后,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到2015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望来中国旅游。中国将需要更多有良好英语水平的旅游专业人才,国内各高校纷纷设立了英语旅游专业,为国家培养专业的英语旅游人才,所以,如何进行高校英语旅游专业的开拓与发展将是本专业未来研究的主要课题。
1 应用型本科英语旅游人才培养现状
1.1 传统的英语旅游专业考核模式
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还普遍存在着应试型教学模式,课程考核主要以卷面考试为主,缺少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英语旅游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交际能力和旅游技能的培养和考核,而这些技能的考核是无法在单一的笔试考试中实现的。这方面的教学问题在高校教学的各专业中都普遍存在,这是以前国内推行应试教育的结果。虽然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摆脱单一以考试为主的应试教育模式,但在很多高校中因为各种原因,素质教育改革推行缓慢。
1.2 高校专业教学课程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旅游专业教学,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上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缺少于专业相关联的其他知识的教学。课程编排者和教学者往往不知道哪些知识和技能是以后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所重视和需要的,因而在课程教学中缺乏对相应知识的教学和考核。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国高校中的英语旅游专业普遍开展的比较晚,也就短短几年时间。缺乏与相关的旅游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联系,高校和旅游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信息桥梁。
1.3 专业技能实践教学资源和环境的缺乏
英语旅游专业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特别要注重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而在我国高校中,因为教学资源的匮乏,很多院校没有实践教学实施设备和环境。
2 适应应用型本科英语旅游人才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英语旅游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并不是把英语专业和旅游专业简单的结合。而是以英语为工具,旅游为专业,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了解中西方各国不同的旅游业发展、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正因为英语旅游专业实践性强这个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坚持做到把课内教学和校外实践相结合,即“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积累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把“课堂教学,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
2.1 课堂教学
根据“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师和课程组成员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老式的教学模式转变到“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的新型教学模式。课程编排与人才需求相挂钩:在课程编排之前应该走访相关用人单位和往届毕业生,广泛了解行业对英语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以往教学中的不足,在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系统的编排。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规划毕业后的就业计划:教学可以和职业资格考试相挂钩。在教学中多涉及一些相关的知识点与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的内容相符。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也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2.2 校内实践
教师要抓住英语旅游专业应用性强这个特点,在专业课程安排上要做到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在完成课内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多安排一些实践课,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单一的课堂教学的枯燥;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校内实践包括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模拟导游,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部分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建立小的模拟饭店,模拟旅行社,让学生在更逼真的环境下进行英语旅游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3 校外实习
鉴于目前大多数院校缺乏给学生进行校内实践的设施设备,而且这种情况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改变,所以校外实习将是学生获取实践机会的重要场所。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将会有效的提高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实践。学校可以和当地有实力的旅行社和相关企业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随着校企合作的开展和深入,企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更容易的适应工作的要求;实习学生的到来,也会解决旅游企业面临的专业旅游人才的匮乏问题,同時企业也可以在实习学生中发现优秀人才,充实和优化自身的人力资源结构;学校在校企合作当中,也可以确切的了解到企业需要怎样的旅游专业人才,从而在自己的教学课程安排中增加和将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3 结语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英语旅游专业将为中国旅游业提供大量优秀的专业旅游人才。在目前阶段,在我国高校的英语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式的落后,学生实践能力的缺乏等。所以培养专业人才的各大高校,应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的深化教学改革,有效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了解旅游企业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变化,才能培养出符合旅游企业需要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秀旅游专业人才,继而使英语旅游专业教育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何建伟.旅游产业化国际化背景下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探索[J].社会科学家,2006(1):132-135.
[2] 肖肃,刘玉梅,吴敏妹,等.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构想和实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S1):29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