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研究与实践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u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出版行业及其传播方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学术期刊面临诸多挑战,新兴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编辑的出版理念和技能亟待更新。在这一背景下,学术期刊要想占领学术传播的高地,就需要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道路,要挣脱纸质媒介的束缚,积极与网络传播和移动传播互补共生。基于此,《当代职业教育》开展了依托纸媒、网站、在线投稿平台、微信公众号及电子期刊的媒体融合研究与实践,并提出在融合探索中要注意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实现媒体资源的融合;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推进媒体功能的融合;以创新管理为保障,加强媒体宣传的融合。
  关键词:“互联网+”;学术期刊;媒体融合;数字媒体;移动阅读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7-0007-04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以互联网数字化平台为支撑,利用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入融合,促进产业的结构升级,实现产品的创新,构建链接一切的新生态[1]。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信息逐渐成为媒体传播的主流信息,移动阅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互联网+”时代的出版和传播方式也发生着快速的变化,专注于学术交流的学术期刊既面临着严峻的新媒体挑战,也充满着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一、 “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新兴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1年2月最新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7%,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台式电脑上网比例(32.8%)。网民的各类互联网应用中,网络新闻类APP成为使用率排名第三的应用[2]。网络新闻媒体不断创新报道形式并通过打造视频传播矩阵等方式,为用户带来了更加直观、详实的新闻体验,传统纸媒在传播时间上的滞后性和内容形式上的单一性日益凸显。随着去纸化阅读的日渐盛行,纸媒传播渠道严重失灵是目前期刊遇到的最大问题[3]。尤其对于学术期刊而言,作为承载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渠道,其出版周期相对更长,阅读群体相对有限,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传播范围都较新兴媒体有较大差距,传播效率受到极大冲击[4]。
  (二)编辑的出版理念和技能亟待更新
  传统纸媒经过长期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从事期刊出版的技术人员,他们熟练掌握了出版的各个环节,接受了各种各样的专业技术培训,专业根基厚植。在对稿件的处理以及新闻的采访过程中处处彰显着新闻专业主义,以身作则践行着行业的职业准则[3]。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由于媒体资源的充裕和媒体渠道的多样化,这批专业队伍在这个新形式面前显得较为落伍,虽然他们在编辑出版的专业性方面具有传统的优势,但在对新兴媒体的应用上往往无法与大量涌现的自媒体人员相匹敌。无论是对互联网的应用能力和熟悉程度,或是对微信、微博等即时通信工具的运用开发,还是与作者、读者的网络沟通和个性化服务方面,都与当前的现实需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编辑的出版理念和技能亟待通过培训、学习不断地更新完善,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出版生态模式。
  二、“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
  (一)媒体融合与学术期刊
  “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5]。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要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6]。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构建新型采编流程,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7]。
  在这种背景下,学术期刊要占领学术传播的高地,就需要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道路。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是指传统纸媒学术期刊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为适应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和阅读方式移动化,与网络平台、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实现纸媒和数字媒体的有机结合。
  (二)“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主要传播媒介
  纸质媒介一直以来都是学术期刊的主要传播媒介,以邮政订阅等发行渠道为主要传播方式。尽管在“互联网+”时代,纸质媒介因其传播范围与传播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学术期刊对传播效率和传播面的新诉求,但纸质媒介也具有其独特的权威性和品质性,目前仍然被众多院校、图书馆、作者等集体或個人用户所需要。而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手机客户端用户的快速增长,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已成为网络传播、移动传播的“新宠”。学术期刊纷纷尝试从纸质媒介传播中走出来,积极与网络传播、移动传播互补共生,走融合发展的道路。
  郭雨梅等研究者认为,媒体融合对学术期刊的传播方式、产品形式提出了挑战,数字技术打破了媒体界限,使跨媒介传播成为可能[8]。陈鹏等研究者认为,学术期刊应尝试利用新技术,尽快创建微信或微博平台,借助移动阅读平台的开放特性,提升期刊服务水平[9]。李若溪等研究者对我国学术期刊的网站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认为期刊自建网站具有显著提高期刊和论文的网络显示度的作用[10]。陈蕊等研究者认为在期刊数字化建设的创新阶段,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还要有创新的思路,提出了“一刊、一网、一微博”的办刊模式[11]。上述研究从多个角度探讨和分享了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理论、实践和经验。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纸质媒介、网络平台还是移动客户端,其核心都是提供专业和高质量的内容服务,要围绕着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媒体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一方面,学术期刊要保持内容定力,不盲目跟风,始终专注期刊的内容质量,不断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另一方面,学术期刊需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积极创新内容表现形式,着力提升内容传播效果。   三、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实践:《当代职业教育》的探索
  (一)数字媒体的一体化建设
  1.期刊网站
  《当代职业教育》期刊网站是编辑部适应网络传播需要和数字化趋势而设立的。其目的一是打造期刊的官方宣传平台,扩大影响力;二是使其成为编辑部联系作者和读者的纽带,方便编读交流;三是依托该网站推出在线投稿平台,简化和规范作者投稿流程;四是打击各种仿冒期刊的虚假网站和信息,维护读者、作者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基于上述分析,并调研读者、作者的需求,编辑部与信息技术人员重新设计了《当代职业教育》期刊网站的总体框架,优化整合了相关栏目,主要设置“刊物简介”“在线投稿”“投稿指南”“过刊浏览”“资讯动态”“联系方式”等栏目,使导航及条目更为清晰。而在所有的栏目设置中,核心栏目是“在线投稿”与“过刊浏览”,前者主要服务于作者,后者主要服务于读者。
  2.在线投稿平台
  期刊在线投稿平台旨在为作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投稿、查稿、稿件编读交流等服务,为编辑提供规范的审稿、统计、稿件编读交流等服务,其中最为核心的应用设计是编辑审稿流程及各环节的逻辑实现。根据“三审三校”和加强同行评议的要求,该流程设置了编辑初审、编辑复审、专家外审和主编终审四个环节,各环节分别设置等待、未通过、通过并接入下一个环节等多个状态。在具体开发时,主要从投稿者角度对注册流程进行了简化,投稿者只需填入必要信息即可快速完成注册投稿,具有较强的用户友好性;从编辑角度对管理流程进行了规范,通过标准流程的稿件处理方式和清晰明了的管理界面,有助于提高编辑的审稿效率和管理质量。
  3.微信公众号
  为满足科研读者的移动阅读需求,笔者通过对比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两类主流移动客户端,鉴于微信公众号的受众针对性更强、接受度更高,同时微信公众号的功能接口更为丰富,可以为作者、读者提供较为全面的服务,建议学术期刊选择以微信公众号为主要的移动媒体。通过期刊微信公众号,可以使用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对科研成果进行介绍及阐释,充分利用阅读群体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科研成果信息的分享及交流。
  《当代职业教育》在建设微信公众号时,主要针对作者、读者两大用户群体的需求进行了功能设计,搭建了微信公众号的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该框架基本构架清晰,不同角色的用户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菜单栏导航,获取所需项目和服务。
  4.电子期刊
  电子期刊是编辑部运用专门的软件,将纸质期刊电子化(如图2所示),并对手机屏幕进行适配,内置于微信公众号的服务模块中。电子期刊可以完整呈现每一期刊物的全貌,其仿真的閱读界面、便捷的阅读方式,可以进一步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提升读者移动阅读的体验。
  (二)媒体融合路径的探索
  1.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实现媒体资源的融合
  《当代职业教育》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基本实现了纸媒、网站、微信公众号和电子期刊多种媒体的资源融合。在当期刊物印刷出版后,编辑部会及时将所有文章的PDF文件上传到期刊网站,读者可以进行在线阅读,也可以把文章下载到本地进行阅读。期刊网站已提供2015年至今刊发的全部文章的免费下载。编辑部也会选取当期发表的优秀文章和专题栏目进行二次加工,如配以作者的图文简介或内容摘编,在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同时,及时制作当期电子期刊,发布到微信公众号的服务模块。这样基本实现了资源在多种媒体间的融合互通,实现了从纸质媒介到网络平台再到移动客户端的全覆盖,并且资源形式呈现的多样化和获取的便捷化得以体现,不仅在空间上扩大了资源的影响范围,也从时间上延伸了资源的持续影响力。
  2.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推进媒体功能的融合
  《当代职业教育》依托主办单位信息中心的技术力量和微信公众号提供的诸多服务接口,推进媒体功能的融合,现阶段主要围绕投稿者最为关心的审稿进度做了功能研发。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后台接口与自主开发的在线投稿平台做了联通,实现了稿件查询功能的融合。作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后,进入菜单中“稿件查询”栏目,只需要简单地输入稿件编号和姓名,即可查询到稿件的审稿进度,免除了打开期刊网站、登录投稿平台查询的繁琐[12]。下一步将尝试推出“视频号”功能,采用短视频作为内容传播的新形式,拓宽以文字和图片这一传统表现形式为即时通信内容的主要呈现方式。此外,如微会员、微支付、微活动等第三方平台的基本服务模块,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多样、有效的一站式服务,有助于提高用户黏性。
  3.以创新管理为保障,加强媒体宣传的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信息生产领域,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6]。学术期刊的纸媒、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也是思想文化的阵地之一,在出版发行和运营管理中,需要通过实施流程管理,加强新兴媒体管理,探索纸质媒体和数字媒体的一体化管理等手段,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宣传融合。以《当代职业教育》为例,编辑部充分考虑了纸媒、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在信息宣传中的不同要求和优势特点,制定了不同的管理流程。纸媒虽然受众相对较少,但形式更为正式与庄重,更具权威性,其出版发行需要遵循严格的出版发行秩序,包括审校要求、出版标准、印刷时间、发行流程等都有明确的规定。网站信息发布更为灵活多样,可以形成对纸媒的必要补充,但由于网络风险的存在,如页面被篡改风险、用户信息泄露风险等,因此需要健全网站日常监管制度,指派技术专员对网站进行维护。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受众针对性强,讲求及时性和精准性,期刊发布的原创信息要注意保护,而由于微信公众号对已群发文章的修改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如只支持图文消息的1次20个字符内的修改,因此需要在推送前对每篇文章做细致的审核和校对,避免因为文章修改或删除而影响用户的阅读体验。
  四、小 结
  “互联网+”时代,伴随着各种数字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纸质媒介、网络平台和移动客户端的融合发展已从理论走向实践。作为学术期刊,应充分重视新兴媒体的传播功能,借助新兴媒体传播速度快、周期短、范围广、灵活多样、及时便捷的优点,弥补传统纸媒传播功能的缺陷,实现传播效率最大化,努力建成具有强大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学术期刊全媒体传播体系。   参考文献:
  [1] 徐春梅,乔兴媚.数字化时代传统学术期刊的发展:特征、挑战与路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5):24-26.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EB/OL].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 14.htm,2021-02-03.
  [3] 刘守伟.传统纸媒的现状及融合路径研究[J].今传媒,2017,25(3):82-83.
  [4] 于茜.媒體融合背景下的学术期刊转型之路[J].新闻爱好者,2019(10):60-62.
  [5] 柳倩.媒体融合背景下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对策[J].出版广角,2016(2):14-19.
  [6] 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4-8.
  [7]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2020-09-26.
  [8] 郭雨梅,郭晓亮,吉海涛,张璐,景勇.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创新之路[J].编辑学报,2014(6): 521-525.
  [9] 陈鹏,叶宏玉,梁凯,卢怡,江敏.移动阅读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发展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300-304.
  [10] 李若溪,游中胜,田海江,王维朗,张栒,胡英奎,郭飞,郭建秀.我国学术期刊的网站建设现状调查与网络期刊进化趋势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049-1056.
  [11] 陈蕊,宋悦.新媒体时代期刊数字化建设创新——“一刊、一网、一微博”[J].编辑之友,2013(12):33-35.
  [12] 乔兴媚,黎恩,林亮亮.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关键问题[J].新媒体研究,2020,6(15):82-84+93.
  [责任编辑:杨楚珺]
  收稿日期:2020-09-28
  基金项目:2019年全国高职成高学报研究会立项课题:“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理论探析与个案研究”。
  作者简介:乔兴媚,女,四川开放大学《当代职业教育》编辑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数字化出版研究;徐春梅,女,四川开放大学《当代职业教育》编辑部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数字化出版研究;范文丽,女,四川开放大学《当代职业教育》编辑部编务,主要从事网络编辑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早期的阅读教学对其整体的教育教学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幼儿收获知识、认识世界的关键途径。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幼儿的早期阅读教学,对他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智力发展等多个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提出几点有关幼儿园早期阅读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一些基础。   关键词
摘 要:近几年,家园共育已经成为教育者重点研究的话题。家园共育有效地拓宽了幼儿教育的空间,为幼儿成长带来良好的体验,可以有效整合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资源。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 家园共育”模式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尚待解决,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制订完善的优化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互联网 家园共育”;问题;优化方法   幼儿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并不是家庭或者幼儿园可以单独完成的,需要家庭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及家长自身的素质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探究家园共育的新形式也必然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使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等手段,论证借助家庭项目式学习推进家园共育的实践路径、内容设计及过程指导策略,
摘 要:午睡是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一日活动的精细化管理中,幼儿的午睡管理精细化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只有精细化才能使得幼儿教学优质、高效。要想让幼儿在幼儿园有高质量的学习,就要保证幼儿的午睡质量,做好午睡精细化管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發展。   关键词:午睡;精细化;问题;策略   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只有保证幼儿的充足睡眠才能保证幼儿在幼儿园里健康发展
摘 要:倾听是幼儿开始学习语言以及语言发展的启蒙阶段。探讨目前小班幼儿培养倾听故事能力的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选择灵活的方式,讲述活泼有趣的故事内容,营造轻松的氛围,采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来培养小班幼儿倾听故事的能力,旨在为幼儿教学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幼儿教学;倾听能力;探讨   幼儿开始学习语言的前提是必须学习倾听,倾听能力是小班幼儿认知语言与理解语言的一种行为表现力,是小班幼儿在语
摘 要:幼儿园时期的发展对幼儿将来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很多习惯都是在幼儿时期养成的,所以幼儿园一定要注重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是否拥有生活自理能力,对其将来的学习生涯,还有现实生活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但是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不能全都依赖学校,毕竟家长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幼儿教育的现状,对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家园合力;幼儿教育;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