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农村教育应该承担起培养新农村建设主力军的使命。作为农村教育的一个侧面,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应该结合农村实际,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走出一条有农村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
  关键词:语文教学 农村特点 农民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对农村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始终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必须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必须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快改革的步伐,才能充分发挥其基础学科的作用。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还是放在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上,而对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有较高素质的后备力量不够重视。
  能升学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仍然要留在农村。然而,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单一的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书本知识,缺乏适应农村经济建设的能力,更有少数学生没有扎根农村,建设家乡的打算。
  这种教育背离农村实际,与社会需要脱节,使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走入了一条死胡同。如果升不上学,则所学知识在农村无甚大用,而有用的又学得少或没有学。最近对本校初三3个毕业班和邻校初三5个毕业班共435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应用文”写作测试调查,取样统计数据表明了如下几点:
  1、学生因缺少练习,未能掌握已学过的某些应用文的写法,如一般书信、介绍信、证明信等。
  2、能写介绍信、合同书、说明书、电报、广播稿等8种应用文的学生均不超过被调查人数的17%,其中会写合同书的只有11%。
  3、会写演讲稿、广播稿的人数占8%,能作对联的不足2%,会写调查报告的只占3%。
  4、能识、会写“农村实用杂字”的,能写毛笔字的只有5%。
  通过以上调查说明,农村语文教学脱离农村实际需要。不少农村初中对应用文的教学很不重视。
  二、结合农村实际改进语文教学。
  如今,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高速发展,使“语文”更有了用武之地。如何使语文教学适应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认为,根本出路就在于接通农村生活这个源头,在改革第一课堂的同时,注意丰富第二课堂,促进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具体做法如下:
  (一)适应农村需要,加强应用文教学。应用文体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农村中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要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对他们来说,会写各类应用文就是一种实用本领。
  1、从发展农村经济现实来说,要让学生学会写合同、广告词、请示报告,产品说明书、发票、契约等。
  2、从民俗礼仪来说,应让学生掌握请柬、祝辞、题词、讣告、悼词、碑文、对联等七种应用文的写作方法。
  3、从参与行政管理来说,学生要能写会议记录、计划、总结等。
  4、从宣传与民事活动来说,要能写通讯报道、演唱材料、广播稿等。
  5、从普法方面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增强了,知法、执法、护法、守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要能写起诉写、答辩状等。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必须结合农村的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才能提高语文的实用价值。教师可组织学生调查专业户和重点户,让学生了解某些产品的制作过程,然后再要求他们进行练习试写有关应用文。在指导学生写应用文时,最好能借助实例,着重使学生领会每种应用文的性质、作用,学会每种应用文的格式,掌握习惯用语、术语或专名词,并要求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真正掌握,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为止。
  (二)选择反映农村生活的优秀文章,作为补充教材或乡土教材。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初中的培养目标,加快教材改革步伐。选择反映农村生活的优秀文章作为教材,以填补统编教材的不足,使学生学有所用,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三)结合农村社会调查,进行写作训练指导。调查前,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的基本要求。
  1、说,是调查时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在调查中应让学生着重把握以下环节:(1)提问(向对方提出要了解的问题);(2)引问(被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时可能偏离主题,怎样引导他回到正题来);(3)层递(怎样使提出的问题层层深入地围绕主题发展下去);(4)趣味(采访时注意语言的趣味性、生动性,使双方都进入角色)。
  2、听,着重于“听记”方法的指导。应让学生把握以下几个环节:(1)抓住契机。有的内容很重要,而说话者常作简述,这时就应指导学生抓住时机,让对方进行深入的表达。
  (2)以点带面。即由一点想到与此相关的“面”,从而纵观全局。
  (3)提纲挈领。对被采访对象的言论进行过滤,分析、归纳、综合,再作记录。
  3、读,着重于写作鉴赏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在写的时候心中有一个“参照物”。
  4、写,这是写调查报告重要环节。先讲写作方法,进而“导写”勾划写作系列线,确立专题,划分小组--→观察与采访笔记--→调查报告--→通讯或特写--→议论杂感--→“采珠”,搜集生动形象、丰富简明的群众口语,借鉴运用--→谈整个写作过程。
  这种写作训练在课堂内是无法进行直接有效训练的,应借下乡调查之机(每当农村学校放农忙假时,我总借此之际部置學生搜集作文素材,要他们在与农民同劳动、同交谈中,调查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民的精神面貌的变化,物质生活的提高等状况。如习作(《家乡巨变》、《秋假见闻》),让学生在调查中写,在写中调查;在调查中改,在改中调查。
  (四)结合生活进行适应农村特点的语言交际训练。当前,农村文化站(室)大多已经建立,需要大批文艺节目创作和表演人才;村广播室也需要采编人员和播音人员。所以,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辅导也是必要的。
  可确定专题,进行有效的训练。联系农村的实际设立专题:(1)当前农民的心理;(2)当前农民对知识的探索;(3)当前农民对未来的展望和畅想;(4)当前农民的思想动向、农村难点和热点问题等。
  可采用下列形式进行训练:(1)复述;(2)讲述故事、事件;(3)发表议论;(4)交谈;(5)即席讲话;(6)演讲;(7)讨论;(8)辩论;(9)说明事物;(10)口头报告。
  (五)扭转忽视写字教学的倾向,开设书法课;加强书法训练与小学衔接,迅速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书写能力,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六)组织“采风”及民间文学的搜集活动,着重培养学生听和记的能力。
  (七)补充“农村实用杂字”的教学。对“农村实用杂字”教学,我国古代已有这方面的经验。今天完全照搬有其弊端。但是杂字也有值得借鉴之处可以有选择地用来进行教学试验。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给广大农村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也必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快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实用人才。
其他文献
一、生态风险是风险社会的突出特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风险和人类是共存的。进入21世纪后不断出现的种种灾害和意外无疑郑重地向我们宣布了风险无处不在,我们将面临的是
期刊
北京时间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2006年1月13日纽约交易所当日收盘时,每股达到34.02美元.其董事长兼CEO施正荣持有6800万股,也就是说,其最新身
作为党员,入党这一天是永生难忘的,因为这是自己的“政治生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生日”比人的自然生日更为重要,它是政治旅途的正式开启,源于个人信仰的自主选择.rn进
期刊
村里办起普法学校陈斌是三门县珠岙镇西陈村人,曾在宁波市公安局工作,后赴安徽省安庆市担任安庆法院副院长、司法局局长等职,一直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工作。5年前,陈斌退休了,和
语文是国语的前言,是打开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钥匙;语文课便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
[摘要]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积极将自己获得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增强自我指导和自我批评的能力,不断对教学进行诊断、纠错、创新,这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反思;运用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何谓“教学反思”?概而言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师的
外界事物有侵蚀孩子的一面,也有促使孩子长大的机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家长只有先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且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局内人,才有说话的声音和分量。在教育的发言权上
早些年电影市场里只有种萝卜的,后来张艺谋找到了张伟平替他卖萝卜,冯小刚也有王中军替他卖萝卜。现在,大部分的华语电影都需要寻找合适的专业的电影宣传者,于是,影行天下这样的公司出现了。    《伊索寓言》里,风和太阳在争论谁更强。它们看到了路上的旅行者,就商量好谁能让旅行者脱掉外套,谁就更强大。风先开始,越刮越厉害,旅行者把身上的外套里得越来越紧;轮到太阳出现了,阳光四射,旅行者很快感到了炙热,脱下了
期刊
有人说岁月不饶人,殊不知,比容颜衰老更可怕的是心灵的衰老.你我都知道变老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变老的路上,有人活得疲惫,老气横秋;有人活得轻松,老得漂亮.rn良好的心态很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