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是一种瘾

来源 :中学生天地(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work_w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搬家时整理东西,翻出一大堆积满灰尘的外语学习书刊。其中有英语的,除了大量的书和杂志,还有五六十盘磁带;有德语的,光教材就有好几套,词典也有好几种,还专门订阅了《德语学习》杂志;有日语的,《一番日本语》堆起来有厚厚一叠,有的连包装都没拆过……我看着这些如同弃妇般被幽禁于书橱角落的书刊,想起曾经热血沸腾最后却意兴阑珊的往事,心里充满了伤感。
  说来简直是个笑话,我在外语学习上耗费过大把金钱和宝贵时光,却未修成正果。英语听不懂美剧对白,德语只会几句类似于“古登塔克”的简单问候语,至于日语嘛,还是看着文中的汉字猜测意思更靠谱些。当然,一些考试倒都是过了关的,但分数跟真实的外语水平是两码事,你懂的。我选修过大学的“二外”课,参加过业余学校培训,厕身过外教高级班,远赴过北京新东方学校,还报过留德800学时学习班……可以说,学习的热情不可谓不高涨,立志不可谓不恳切,投入不可谓不巨大,可惜一切都打了水漂:“二外”课从未上到过期末,业余培训总是虎头蛇尾,从新东方学校回来后就把书和磁带都冷落了,德语课本的下册始终是崭新的,每一次发狠学习——英语都从背《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文开始,日语都从读诵“五十音图”开始,德语都从强记性数格的变化规则开始……开始,也只有开始而已。如果把外语比作情人,那么我的表现实在不堪:承诺情比金坚,却都是浅尝辄止,最后则是始乱终弃。我在一篇文章里记录过那段“我与外语的错乱恋情”,《读者》转载时放入了《幽默》栏目,《青年文摘》转载时干脆放入了《人生败笔》栏目。
  为什么一次次高调的努力成了笑话和败笔?只因我的学习少了两个字:坚持。这算是我的泣血之悟。
  人要有雄心,但如果不把它转化为每一天持续不懈的行动,那么雄心终究只是个白日梦。始终怀抱一种自我成就的愿望当然非常重要,但即便是再宏大的愿望,倘不曾落实为一以贯之、心无旁骛的坚持,也是孤悬的、脆弱的,哪怕咬牙切齿,哪怕赌咒发誓,一有风吹草动,“五分钟热度”很快消退,怠懒就会主宰身心,梦想即刻支离破碎。
  “从明天开始我一定怎样”的话谁没有说过?总是寄托于“明天”的想法,只会酿成像我学外语那般的苦果:决心越多,就越软弱。我对《白鹿原》里白嘉轩有一回的举动印象极其深刻:一天,他看到两个儿子正在奶奶带领下准备买零食吃,决定断掉他们吃零食的习惯,外面诱人的叫卖声已响起,白嘉轩的母亲替孩子求情,希望“今个算是尾巴巴一回”,但白嘉轩坚持从今天起,从此时此刻开始断,居然也就断了。头脑发热决心如何如何谁不会,但仅有立志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持志”。王阳明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哪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鲁迅也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不需要震骇一时的牺牲,要有深沉韧性的战斗。学习正是这样的“战斗”,激情一回、慷慨一下是很容易的,难的是“有恒”。而这,也是我自己从“败笔”中收获的切肤之痛。没有好好坚持,我只能得到岁月的残骸——就像我那些蒙尘的书籍,以及凋落一地的挫败心情。
  只有坚持,才能品尝到学习和做事的真趣,并使之变得不再苦兮兮的。最初总是要有约束的,当坚持到一定时候,他律就会成为自律,甚至浑不自觉,因为习惯成自然,因为有趣味在牵引。坚持也就成了一种欲罢不能的“瘾”。美好的味道往往不是第一口就能尝到的,只有在坚持到一定份上以后,才会生出如曾国藩所说的“回甘滋味”。有时候我很惊讶,那些一辈子坚持自己的初衷、哪怕在苦难岁月也不曾放弃梦想的人,几乎都有一颗天真质朴的赤子之心,他们显得那么年轻、那么单纯、那么快乐!画家黄永玉已经90岁了,可这位湘西老头却还像个顽童,活得无比有劲。他办个人画展,也写长篇小说,他的自传体小说写了上百万字,竟然还在写穿开裆裤时候的事。他用生命坚持艺术,艺术更坚持他的生命,他的人生从中得到真趣,得到寄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对艺术如胶似漆的执著追求。
  我们总说要快乐成长、幸福生活,却没明白,快乐基本上不会来自不做什么或放弃什么,比如不做作业、不考试和放弃学习之类,而恰恰来自完成作业、通过考试和坚持学习。一个人克服外在的困难,尤其是打败了自己的惰性,完成一件事,实现一个目标,能够管理自己,养成了好习惯,才有可能快乐起来。实现感、力量感、成就感才是构成快乐的基础。所以,当你行进在学习的开端或中途时,请不要轻易放弃。你坚持学习,学习会反过来“坚持”你。你放弃努力,美好的风景也将在你眼前消失。我曾经放弃掉的不仅仅是外语,更是一种敞开的可能性。
  都听说过“破窗效应”吧?不必做名词解释,道理其实很显豁。“虱多不痒,债多不愁”“破罐破摔”说的都是这个意思。洗碗池里搁着一只脏碗,就会很轻易地堆上第二只、第三只,直至整个生活都散发出腐败颓废的气息。地上如果保持得很干净,人们就不会随便吐痰,而肮脏的地面则只会越来越脏乱。其实一些人只是偶尔一次不做作业、不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但令人忧心之处在于,偶尔的一两次放弃往往会产生叠加效应,以至于很快就发展到完全不做作业、不按计划学习的地步。我曾经以一句颇拗口的话自我警醒——越积极就越积极,越消极就越消极——所谓优等生与后进生、成功者与失意者的差距就是这样越拉越大的。坚持和放弃都有惯性,都会成瘾。
  我已真切体会到,放弃带来的多是苦涩,而坚持之中必有甜美。让我们坚持初心、坚持梦想,使之成为一种完全不想戒、也根本戒不掉的瘾。让我们坚持学习、坚持做事,对它们始终怀着黄永玉说的那种“如初欢般的永远的爱慕”。
其他文献
墨西哥以南,南美洲以北——在这个狭长的“走道”上分布着7个国家:伯利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或许大多数国人对这些国家并不熟悉,毕竟这其中只有哥斯达黎加与中国有外交关系。可就在这片看上去并不广袤的土地上,经历了玛雅人的迁移、西班牙人的侵略、美国霸权的影响,充满了太多历史与传奇色彩,让行走其中的我,仿佛经历了千年的穿越。  中美洲同样见证了玛雅人最辉煌的时期,大
爱天空,爱文字,性格多元,内心“矛盾”——人群中可以很疯狂、很不“淑女”,一个人的时候,又可以很安静。她就是本期封面人物任罗晨,来自浙江长兴的金牛座女生。  Q
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TA又出现了(#锐·写作 淡写繁华)  @青春琉璃华年:今天老师家访,别人家的孩子在我家隆重登场,被提到不下十次,伤心……  @泱年:别人家的孩子,勤俭节约,不吃零食,别人家的孩子皮肤好,腿细,身材好,不玩电脑、不看电视、不看小说……文武双全,才高八斗!  @曾萧瑀:我是拼不过别人家的孩子了,因为别人家孩子不止一个,简直就是一大撮啊。  @影子月:别人家孩子又不是个个好,为什么
“三个一”  在MSN上,朋友们问我在哪里,我回答:“巴林。”他们大多不清楚巴林在哪儿,有的竟说:“你打错字了吧?是巴黎吧?”  知道巴林的人确实少。它很小,在地图上找到它还有点难度。我对它感兴趣,是因为这么一个只有70万人口的国家的足球队,竟然都能战胜中国男足。  近十几年来,巴林旅游业发展迅猛,号称海湾明珠。但在我看来,景色也顶多算是尚可而已。人称不能不看的“三个一”,看起来也乏味得很。不过乏
纵向  1.中国名茶之一,绿茶的一种,产于江苏省。  2.一种花卉,又叫相思草或八月春,其块茎和果实可以入药。  3.指水温高于周围海水的洋流,通常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4.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常用来比喻人才。(从下往上写。)  5.进入春天,一般指农历正月或立春前后。  6.指由耐寒的常绿或落叶针叶树种所组成的森林类型。主要由落叶松属和一些耐寒的松属等植物组成。  7.一种动物,又
预备铃响了,同学们匆匆地跑进教室。一不小心,小胖和小杉撞在了一起。“啪”,小胖手里的书掉在了地上。“对不起,对不起!”小杉说着,蹲下身来帮小胖捡书。  “咦,这是什么?”小杉从地上捡起一张原本夹在书里的照片,不禁叫了起来,“哇,刘翔呀!刘翔和小胖的合影!”  这一嗓子立刻吸引了教室里的同学们,大家纷纷围了上来:“真的?让我看看!”“我也要看!”一时间,同学们像追星一样把小胖围在当中,不断发出“啧啧
回想三年寄宿生活,感觉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每到上午或下午最后一节课要下课时,我就一只脚伸到桌边过道,做出冲刺的姿态,等着老师一声 “下课”,然后拉着“仓鼠”狂奔100米到食堂吃饭。  虽说每天像饿鬼投胎一样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奔跑似乎有伤大雅,我也曾尝试像那些淑女一样迈着优雅的步子去食堂打饭,但总被那些不停地从我身边跑过的学长学弟刺激,显然,若以这样的速度赶过去,轮到我时就没好菜吃啦!  1. 战友“仓
在这个时节,谈论明信片正合时宜。圣诞、新年相继来临,一张张精美的卡片,承载着手写的祝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这是多年以来常见的一道岁末风景。  在这个时代,谈论明信片又好像越来越不合时宜。我们有了电脑、手机,有了短信、QQ、微博、微信……讯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传播,而这种要特地去购买、要手写、要贴邮票、要找邮筒去寄、还要耐心等待的明信片显得多么麻烦啊!  但是总有一些热爱明信片的孩子。在他们心里,明
我从小喜欢画画,喜欢在调色板上调出各种好看的色彩。但是上了科学课以后,我发现一个现象:不同颜色的光叠加得越多,就会越接近于白色;而各种颜料配在一起,非但配不出白色,反而往往是越调颜色越深,甚至变成黑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衢州 半调天使     你提出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特别好,所以我们这次先来动手做个神奇的小实验,再来分析和解答。   【做做看:香蕉不见了】   准备一根黄
我们再一次坐了从前每天一起回家时坐的那趟地铁。一路上,我感慨万千,突然觉得路过的风景,熟悉又陌生。   那一年,我们高三。   1   教室后面的大黑板上,原先花里胡哨的板报已被擦得一干二净,上面只写着几个字:高考倒计时XXX天!数字每天都在变化。   2   楼道里横冲直撞的小伙子变少了,也很难听到姑娘们凑一堆讨论偶像时的聒噪声了。这里突然变得安静了。老师们苦口婆心地劝说:“现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