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QQ群构建课外辅导答疑平台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1026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辅导答疑是课堂授课的重要补充。笔者在分析了现有课后辅导答疑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结合QQ群各组件的功能特点,提出利用QQ群开展课外辅导答疑的理论构想,并通过课程“教育技术导论”的课外辅导答疑实践,实证研究QQ群在课外答疑、作业提交和发放以及指导小组学习中的可行性,旨在为身处异地的师生有效地开展课外教学辅导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即时通讯软件;QQ群;课外辅导答疑
  中图分类号: G 4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2-0047-03
  
   一、 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过程三个阶段五个环节(备课、讲课——课后辅导、作业——复习考试[1]) 中,课后辅导与作业属于中间环节。它上承教师备课、讲课,下关学生复习考试,[2] 因此,无论是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能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和有针对性的指导,都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教育迅速崛起的时代,在线辅导答疑更是网络课程和远程教育系统的有力支持,也是网络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主要交互方式。
  但是,就目前而言,较常见的传统面授辅导和远程辅导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无法满足师生开展及时有效教学辅导的需求。传统面授辅导最大的优势是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其局限性是实施过程受时空限制。传统的课外辅导答疑实施与否受双方有无空闲时间,是否身处同一空间等因素影响,不能随时随地开展,不利于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及时沟通。同时开展这种辅导答疑的师生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有些学生会因为某些原因不敢或不愿意与教师当面交流,从而使教学辅导效果大打折扣。
   传统的远程辅导主要是基于网站、E-mail、校园论坛以及博客等的非实时教学辅导以及通过电话进行的实时辅导。非实时网络辅导虽然克服了传统面授辅导的时空障碍,允许师生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但由于交互的非实时性,学习者的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地解答,有些问题时间一久也便遗忘了,最后导致问题越来越多地积压在学生的头脑中,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电话辅导则因其昂贵的通话费用不能成为常态的教学辅导形式。鉴于此,探寻一种新的廉价而又高效的答疑平台势在必行,本研究提出利用QQ群开展课外答疑。
  
  
   二、QQ群的功能特点
  
  腾讯QQ是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讯(IM)软件,是目前国内最流行的网络聊天工具。由于腾讯将QQ定位在16-30岁的消费群,因此学生群体成为QQ战队中的主力军。[3]QQ群(以下简称群)类似于虚拟的网络社会,是腾讯为QQ用户中拥有共性的小群体建立的一个交流空间,主要提供多人交流服务。群主在创建群后,可以邀请朋友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加入到一个群中。在群内除了聊天之外,腾讯还提供了群留言板(群BBS)、群邮件、群相册和群硬盘等多种功能组件。[4]各组件的主要用途如表1所示。
  
  三、利用QQ群构建课外教学辅导平台的构想
  
   课外教学辅导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集中或个别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需要时也可以分组辅导;提供学生辅导材料,参考资源;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批改日常作业,并通过反馈对学生进行指导等。[5]结合QQ群各组件的功能可知,QQ群已基本满足课外教学辅导的要求。如图1所示,常见的教学辅导活动都能通过特定的QQ群组件来实现。
   1.教师利用群公告、群BBS和群邮件发布教学通知
  群公告是群内发布信息的空间,教师可用其发布一些简短的日常通知。在教学辅导过程中,尤其是需要集中辅导的情况,教师可以事先通过群公告发布辅导的时间,便于学生事先预留时间,届时参与辅导答疑活动。
   2.师生利用群聊、群BBS、群邮件开展实时或非实时的答疑解难
  群聊、群BBS和群邮件代表实时通讯和非实时通讯两种不同的交互方式。所以QQ群是一个兼具同步和异步交流的讨论平台,理想状态下,任何讨论都可以在群中开展,师生课外答疑辅导当然也不例外。群聊主要用于实时讨论,供师生进行即时的释疑解难,学习指导。如需要即时解决的问题,师生可将内容发布在群中,等待他人的回复;而群BBS与普通的BBS类似,主要用于非实时通讯,适用于需要长期深入探讨的问题。群BBS的帖子由QQ系统永久保留,即使用户重装了QQ后也不会丢失,具有可重复浏览性。
   3.师生利用群共享、群相册和群邮件等传递和交换数据
  群中用于数据交换的途径共有三条:一是群共享,它的实质就是一个简易的FTP服务器,可用于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实现资源的共享。二是群相册,它是一个用于组员共享图片资源的空间。每个群相册的空间为10M,容量有限但实用;三是群邮件,它的特点是可以群发邮件,教师可以用其向学生群发教学辅导资料等。在教学辅导过程中,教学辅导资源的传递和共享、学生作业的上交和下发等数据交换都可通过上述三种方式来完成。
   4.教师利用临时群讨论组指导学生小组学习
  一个普通QQ可建1-2个固定群和无数个临时群。虽然较之于固定群,临时群功能不尽完善。临时群只能在短时间内存在,长期不活动的临时群将被系统解散,其聊天记录也不会被保存进服务器。但它也并非一无是处,利用临时群可方便地开展小组课外学习和指导。教师可将有共同问题的学生加入同一小组,分小组回答和解释,提高辅导答疑效率;学生也可根据需要与多个好友建立相应的群内讨论组。
  
   四、利用QQ群开展课外教学辅导的实践
  
  本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选修教育技术学专业入门课程《教育技术导论》的71名学生(2006届2个教学班)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教育技术导论》所有授课都采用班级面授形式来完成,而整一学期的课外辅导则是面授辅导与QQ群辅导相结合。
   1.实验过程
   (1)创建群。首先由助教创建一个“教育技术导论”群(如果助教无权新建QQ群,则可借用其他同学的群,只要被创建立者任命为管理员即可),并任命任课教师为管理员。教师在课堂面授时公布管理员的QQ号码和群号码,与此同时,管理员在“群公告”中通知并邀请所有选修《教育技术导论》课程的学生加入群中。学生自愿选择用名字还是昵称,建议学生使用真名,但不作强制要求。
   (2)开展个别辅导和集体答疑。助教通过与学生一对一聊天或群聊完成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的任务,其中集体辅导是主要的辅导形式。在辅导过程中,简单的问题由学生集体讨论自行解决,助教不作解答;只有遇到少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助教才参与其中,给予解释和解答。
   (3)指导小组研究性学习。教师和助教通过QQ群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先利用QQ群的寻找组员,组成学习小组;然后将群内讨论组作为小组内部讨论区。
   (4)提交和发放作业。师生通过QQ群共享作业的上传和下发。首先,学生在规定日期前将以“学号 姓名 作业名”命名的作业上传到“教育技术导论”群的群共享;然后,教师下载学生作业,批改完毕后再上传到群共享;最后,学生下载和查看教师的作业反馈。
   (5)共享教学资源。师生间将有用的学习资源上传到QQ群共享,供需要的组员下载;必要时也通过QQ文件传送和QQ邮箱等方式传递教学资源。
   2.实验结果
  经过《教育技术导论》课程一个学期的课外教学辅导实践,得出如下实验结果:
   (1)QQ群可用于课外辅导,尤其适用于集体辅导。QQ群组功能强大,既支持同步交流,又支持异步交流。教师既可以通过群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进行集中辅导,但总体来看,群更适用于集体辅导。教师在QQ群中集中答疑,不仅节约时间和精力,同时有助于问题的深入探讨,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而学生习惯于将不懂的问题直接发在群讨论区。因此,QQ群可用于课外辅导,尤其适用于集体辅导。
   (2)QQ群为师生提供三种不同的资源传递和共享方式。在QQ群中,师生可选择三种不同的途径进行资源的传递和共享:第一,学生或教师可以通过QQ群共享传递和共享资源,对于QQ群共享不支持文件夹的上传与下载,师生可以将文件压缩后上传;第二,师生可通过QQ文件传送实现,但前提是传收双方都在线;第三,学生或教师可使用QQ邮箱粘贴附件的形式传递和共享教学资源,附件的最大限度为20M。
  (3)QQ群适于学生分组学习和教师分组指导。通过合理利用群聊和群内讨论组,扬长避短,QQ群是师生开展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好场所。如利用群聊,教师可以完成小组学习活动的整体部署工作,学生可以快速找到组员并形成研究性学习小组。而利用群内讨论组,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学习,教师也可以分组进行指导。
  
   五、结论
  
  近年,QQ功能日渐丰富和完善,QQ群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QQ群组功能的深入剖析,不仅从理论上提出了QQ群为师生答疑解难、传输和共享教学资源、发布教学通知或公告以及上传与下发作业等提供便利条件,而且还通过教学实践验证得出QQ群可用于课外教学辅导。但作为构想和尝试性实验,QQ群用于课外教学辅导的课题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如如何减少答疑过程中的非教学因素的干扰;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答疑;如何考核教师的辅导时间和辅导工作量,评定教师业绩等。总之,此次实验只是刚跨出了一小步,后续研究的道路将更长。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16.
  [2]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督学处.教学辅导和课后作业[EB/OL].http://ks.znuni.cn/du d/html/ddpl/82.html, 2007-7-19.
  [3]夏芳如.腾讯QQ:一个三亿人聊天的品牌[J].品牌真言,2005,(2):49.
  [4]什么是群[EB/OL].http://group.qq.com/,2007-7-20.
  [5]商丘广播电视大学关于“两导两学”的实施办法[EB/OL]. http://www.sqzy.edu.cn/ xingzhengjigou/dianda
  chengjiaoyuan/gongzuotiaoli/20061126/734.html,2007-3-16.
其他文献
卫星导航系统逐渐在各种领域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而卫星导航信号具有易受到干扰的先天性技术软肋。通过分析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的关键特征,提出了未来导航战可能面临的干扰模式及其应对措施,并以阵列天线抗干扰技术为例,重点对其抗干扰效果进行了研究。基于接收机受干扰信号处理的基本流程,仿真分析了不同功率条件下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对接收机实施攻击的效果。
随着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安全应用面临着严峻挑战,有必要对系统周围的电磁干扰进行感知。为了使得到的感知结果落到实处,实现最终抗干扰方的利益最大化,干扰感知完成后的对抗决策也是重中之重。基于此,为深入开展卫星导航干扰感知与对抗决策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在现有GNSS干扰与抗干扰理论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GNSS干扰感知与对抗决策方法的应用背景、理论方法与研究进展,并进一步分析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