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考制度改革和高考英语改革
英语的权重加大。
一年两考的意义:改革机会。
口语考试开设的讨论:应用能力。
能力标准的研制和相应体系性英语能力评价体系的建构:基础建设,与国际接轨。
网络条件下过程性形成性评价体系建立:对外语教育和学生诚信体系建立的作用
英语高考改革:能力趋向,强调语用(语言语境化,实用化,真实性、试题形式和考查点变化),技能为基础〔焦点上移,前移:从语言点到语段,从形式、结构到信息建构和解读,从单技能到跨技能和技能融合, Skill based Integrative /functional testing〕。
二、如何在新背景下推进课程改革
(一)小学英语
小学英语的开设是战略决策,是必要的;小学英语总体是健康的、成功的,必须充分肯定近十年来全国小学英语界的努力、探索和获得的经验;重视小学英语的基础作用,它是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外语教育的“四字经”:
蒙——启而不发。
情——情先于理。
行——活动为主。
成——Yes,I can!(如何考,看课标)
(二)初中英语
1.九年义务教育的体系衔接和效益。2.teenager语言学习规律。3.如何突破听说能力。4.语法的隐性呈现和显形学习。5.评价体系的改革,如何发挥评价的本体功能,促进学生学习。
(三)高中阶段语用能力的内化和提升
大量扩展阅读,丰富视野,培养有效的语感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更多机会接触真实语境下的真实语用,锻炼理解、沟通和表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有效的用英语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和与母语进行有效转换的能力,为高层次语言应用储备基本能力。
三、抓高考要有高度
(一)如何认识课标的表述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产奠定基础。”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思维能力是外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二)外语教学到外语教育:从学习者成长过程研究语言教学规律
课程标准提出外语学习的“人文性”属性。外语教育要研究语言的特点和结构,更要研究语言学习和使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过程。
四、对外语教学一些习惯的再审视
(一)语法
更新语法理念:语法是语用的规则;语法是一个语言无限应用可能性和无限具体言语行为的支持体系和规律总结,是人类的思维成果,是一个语言的人用于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也体现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具有具体语言的个性和人类语言共性;对不同语言的语法学习有助于学习者更好掌握语言体系,理解语言规律,认知语言本质,提高语言学习效率和使用能力;更能够促进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语言特别是语法要从有利于学习者思维能力提高的层面出发,学习过程要符合学习者认知规律:呈现、讲解与要求掌握(presence,presentation and active use as required)。
(二)单词
不要记“单”词,也不要“单”记词,死记硬背是无效的教学,不利学生学会词语的意义和应用;单词教学要重语义、语境、语感。
(三)阅读和高考的阅读
体现语言学习的三个层次:语言、文化、思维(用英语思维)。阅读文段:掌握文体、语言的真实性、外语表达的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作用和意义:理解语言、了解文化、进入英语思维,培养语感。要积累、指导、超越考试,培养真正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是英语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技能,它是指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从各种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阅读材料包括故事、人物传记、史地知识、科普知识、广告、告示、说明、书信等体裁和题材。在全国各省市的各类考试中,阅读理解是必考的一部分,任何考试对教学和学习都会产生一定的反拨效应。(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的权重加大。
一年两考的意义:改革机会。
口语考试开设的讨论:应用能力。
能力标准的研制和相应体系性英语能力评价体系的建构:基础建设,与国际接轨。
网络条件下过程性形成性评价体系建立:对外语教育和学生诚信体系建立的作用
英语高考改革:能力趋向,强调语用(语言语境化,实用化,真实性、试题形式和考查点变化),技能为基础〔焦点上移,前移:从语言点到语段,从形式、结构到信息建构和解读,从单技能到跨技能和技能融合, Skill based Integrative /functional testing〕。
二、如何在新背景下推进课程改革
(一)小学英语
小学英语的开设是战略决策,是必要的;小学英语总体是健康的、成功的,必须充分肯定近十年来全国小学英语界的努力、探索和获得的经验;重视小学英语的基础作用,它是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外语教育的“四字经”:
蒙——启而不发。
情——情先于理。
行——活动为主。
成——Yes,I can!(如何考,看课标)
(二)初中英语
1.九年义务教育的体系衔接和效益。2.teenager语言学习规律。3.如何突破听说能力。4.语法的隐性呈现和显形学习。5.评价体系的改革,如何发挥评价的本体功能,促进学生学习。
(三)高中阶段语用能力的内化和提升
大量扩展阅读,丰富视野,培养有效的语感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更多机会接触真实语境下的真实语用,锻炼理解、沟通和表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有效的用英语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和与母语进行有效转换的能力,为高层次语言应用储备基本能力。
三、抓高考要有高度
(一)如何认识课标的表述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产奠定基础。”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思维能力是外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二)外语教学到外语教育:从学习者成长过程研究语言教学规律
课程标准提出外语学习的“人文性”属性。外语教育要研究语言的特点和结构,更要研究语言学习和使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过程。
四、对外语教学一些习惯的再审视
(一)语法
更新语法理念:语法是语用的规则;语法是一个语言无限应用可能性和无限具体言语行为的支持体系和规律总结,是人类的思维成果,是一个语言的人用于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也体现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具有具体语言的个性和人类语言共性;对不同语言的语法学习有助于学习者更好掌握语言体系,理解语言规律,认知语言本质,提高语言学习效率和使用能力;更能够促进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语言特别是语法要从有利于学习者思维能力提高的层面出发,学习过程要符合学习者认知规律:呈现、讲解与要求掌握(presence,presentation and active use as required)。
(二)单词
不要记“单”词,也不要“单”记词,死记硬背是无效的教学,不利学生学会词语的意义和应用;单词教学要重语义、语境、语感。
(三)阅读和高考的阅读
体现语言学习的三个层次:语言、文化、思维(用英语思维)。阅读文段:掌握文体、语言的真实性、外语表达的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作用和意义:理解语言、了解文化、进入英语思维,培养语感。要积累、指导、超越考试,培养真正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是英语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技能,它是指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从各种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阅读材料包括故事、人物传记、史地知识、科普知识、广告、告示、说明、书信等体裁和题材。在全国各省市的各类考试中,阅读理解是必考的一部分,任何考试对教学和学习都会产生一定的反拨效应。(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