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研究生与导师平等关系的建构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methean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中,学生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就是与自己导师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双方的关系,是值得研究生与导师共同去探究与反思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研究生 导师 平等关系
  近年来,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个别学校出现的研究生因与导师产生矛盾而导致的自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激烈讨论,纷纷将矛头指向导师,并将无良导师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谴责其师德泯灭、品行不端、权力越界。在对自杀事件感到痛心与无奈的同时,其映射出来的“病态”的师研关系更让人觉得压抑,让人不得不对置于紧张关系的两端——导师与研究生本身进行深入的思考,探讨导致这一局面的可能因素以及师研平等关系的合理建构。
  师生关系的错位是矛盾产生的根源。现阶段,导师和研究生表现出的“病态”关系主要有老板与员工型、师父与徒弟型、牧民与小羊型几种,师生关系如何,关键还是在导师,社会的不断发展,相伴随的是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掺杂着双方的利益关系,导师的伦理观念如果不能适时更新,不能正确把握与学生交往的尺度,师生关系的不断恶化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就师徒型的师生关系而言,它在古代中国就已经存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在当时被广为推崇,也有不少师生故事被后人所传颂,老师对学生敦敦教诲、关怀备至,学生对师长尊敬有加、难忘师恩,学生是千里马,老师就是独具慧眼的伯乐,这样的一种师生关系具有适时性,传道授业与生活情感似乎融为一体,然而它却过分强调师道权威,尊长有序,学生与老师之间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人身依附关系,甚至将传统的孝道思想也融入师生关系中。随着社会的变迁,平等与独立的精神成为时代的主流,对传统的师道提出挑战,并要求当代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曾经“亦师亦父”、“亲如一家”的师生关系放到当代已不再适用,甚至会产生诸多弊端。有的导师在对待与学生的关系上,混淆授业与生活感情的主次关系,过分干预学生的私事,或利用职务之便强迫学生为自己的私人生活服务,从侧面映射出导师伦理观念的守旧,使得师生关系的模糊成分太多,进而导致师生关系的错位。
  导师的首要任务是传道授业,其中还应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而不是以利益为中心的索取和压迫。
  师生之间权力不平等是矛盾产生的直接原因。导师的权力过大,掌握着学生整个求学生涯的生杀大权,研究生论文发表的质量、能否顺利毕业都与导师的态度密切相关,这就为部分师德不过关的导师满足一己私欲提供了要挟学生的筹码,把学生当成工具使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地位上的不平等是事实,也可以理解,尊师重道乃中国历来所提倡的传统,老师拥有的教育权力是教育活动进行顺畅的前提,但是师生之间在人格尊严上却是平等的,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所在。有的导师身居其位,功利化地看待与学生的关系,逾越权力的界限,用着表面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服务于自己,学生则碍于地位上的不平等一味地忍让与服从,渐渐丢了人格、失了尊严。
  教育本就不是私人权力,它是一种公共权力,导师权力的越界颠覆了教育的本质,违背了人才培养的初衷,给原本应当纯粹的师生关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导师对学生的随意指使、操纵甚至压迫反映的是导师权力的失范,不明确不清晰的公私界限造成了师生关系的异化,研究生不甘压迫走上绝路正是不断异化的师生关系的折射,是异化师生关系的一种最极端的表达方式。
  研究生教育中,导师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面对时下师生关系紧张的状况,导师不能隔岸观火,应勤于反思,同时,研究生群体也应积极探索与导师的相处之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刻不容缓。
  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双方人格平等基础之上。导师的权力仅限于教育权力,一旦逾越,就容易造成压迫学生的局面,同时,导师也得有作為教师的威严,认清自己的职责所在,把握与学生交往的度,不过于亲密也不一味疏远。研究生对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负有责任,教育专家提出的以下六条建议具有一定实用性,包括保持与导师的联系、让导师经常得到学生的消息、摸清导师的性格、赢得导师的尊重、敢于向导师提问题,适当展现个性、多与导师交流学术论文。实际上,研究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才是王道,只有自身能力提高了,对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才能增强自我认同感与自我效能感,自然也能正确把握与导师的相处之道。
  研究生与导师的理想关系,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康宁看来,应当是人与人、脑对脑、肩并肩、心连心这四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双方人格上的平等,互相尊重对方人格,对这一关系的认识不清则容易造成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出现;脑对脑的关系以探寻真理为基点,导师与研究生都是终身学习者,以探究奥秘、寻求真理为人生追求,提倡怀疑精神、批判学术崇拜;肩并肩的关系体现的是导师与研究生共同的责任与价值追求,在教育研究过程中不只看重个人利益,而是着眼于中国教育现实的解释和改造;心连心的关系是基于情感交流而产生的一种心灵呼应,这对导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导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携手并进,共同成长。
  教育与被教育、指导与被指导这种纯粹的师生关系是前提,是建构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追求,人与人、脑对脑、肩并肩、心连心的关系不仅体现了学术上的教学相长,更体现出高度的人文关怀,是理想师生关系的更高追求。
  “祝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不是革命的一块砖,也不是某架机器上的螺丝钉,既不是谁的羊,也不是谁的枪,你是你自己”,借用慕容雪村的话告诫每一个遇到挫折产生轻生念头的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应建立共同创新的合作关系 何云峰
  【2】研究生与导师:理想关系的追求 吴康宁
  【3】新常态下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研究 黄明福、张景瑞
  【4】研究生应怎样与导师交往 冯长根
  作者简介:姓名:周耀玫(1998年1月18日)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重庆梁平职务:学生 学历:本科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师生关系均衡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调研了湖南省4所高校三助一辅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研究生结合自身情况与导师意见考虑是否参岗;根据岗位类别实行差异化津贴,加强过程管理与考核;高校坚持“三全”育人理念,加强“三助一辅”工作指导。  【关键词】:高校 “三助一辅”工作 影响  2014年研究生教育进入到收费时代,“三助一辅”制度成了研究教育投入机制改革的重要配套政
期刊
【摘要】:在现阶段“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理念指引下,中职语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是中职语文教育的需要,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的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堪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低下。为此,可以采取講解清楚各种口语交际形式的特点和注意点、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言语意识、课内课外结合强化训练等策略培养学生的口语
期刊
【摘要】:将项目化教学模式引入《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过程中,在模块化工作任务中理论寓于实践。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单片机教学质量。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单片机 设计 创新  一、引 言  中等职业院校在开设单片机课程时,多是利用实验教学设备进行实训项目训练。由于实训设备电路板已设计好,加之生产商很少配备完整的电路原理图,致使学生很难参与到
期刊
【摘要】: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单靠说教这种枯燥的方式帮助学生,效果不明显,而借助音乐鉴赏--音乐文化与音乐作品赏析,提高大学生音乐修养,可以使人的情感得以抒发,情绪得到释放,良好的心理状态得以恢复。本文以研究音乐鉴赏本质及其社会功能为切入点,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就音乐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音乐作品赏析对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作了一些研究,试图探索一条适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
期刊
【摘要】:散打是一种在对峙中互相奋力斗争的运动,当今已经逐渐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柔韧性与灵活性,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在高校散打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的作用,并重点对其科学运用进行了分析,以便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高校 散打教学 作用 科学运用  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
期刊
【摘要】:名师网络工作室以近年来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平台,但是随着工作室的内容积累,以及大量工作室的开设,教师用户往往难以就个人能力和需求对教育资源进行精准匹配。结合这一问题,本文建立名师网络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的评级机制,并以该机制为导向,探索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水平的方式。  【关键词】:名师网络工作室 评价机制 专业能力 学习共同体  一、名师网络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的基本要求  (一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博物馆工作中文物讲解的重要性,包括文物讲解能够提高参观者的兴趣体验,文物讲解能够提升参观者的文化素养,文物讲解有利于传播文物历史文化等。我们重点提出了要注重情感交流,把“说教”的文物讲解变成“服务型”讲解,将讲解顺序、集中式讲解方法进行完善等文物讲解在博物馆工作中的艺术性。  【关键词】:博物馆工作 文物讲解 艺术性  一、前言  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的不断追求,博物馆越来越受到
期刊
【摘要】:共青团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自身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这也是党寄予共青团的厚望。共青团组织是高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普遍途径,而德育教育又是共青团组织的主要工作。高校的多年以来,共青团利用自身政治性、年轻活力的优势,结合高校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团工作、学生工作、校园实践活动等途径全面参与高校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大学校园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尤其高校学生党员又是党的肌体细胞和活动主体,抓住“两学一做”这一党建时代背景探究如何通过“两学一做常态化”更好促进立德树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 两学一做 信仰教育  我国高校人才是党员事业的新生力量,高校的学生党员又是党的肌体细胞和活动主体,高校应努力抓住“两学一做”这一党建时代背景,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
期刊
【摘要】:足球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足球裁判是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校园足球裁判的来源进行分析,同时针对目前校园裁判的培养现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校園足球 开展 裁判员 培养 策略  1引言  现阶段校园足球的开展如火如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对足球运动越来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