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价值的资源丰富多彩,但是如何才能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本文旨在初步的探究有效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方法,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在物质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各学科的教科书、辅导材料、各种教学软件、网络信息等都可以是小学教师和学生选用的课堂教学资源,如何才能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一、合理处理教材和练习册
1、小学语文教材是最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资源
(1)语文教师要钻研教材。既要了解教材的结构,又要理解教材的内容。比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我家门前的海》、《天窗》这些课文比较抽象难懂,学生读过课文后一时无法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帮助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也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调查学生的兴趣,摸清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认知风格,对教材的处理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语文教师要利用好教材。比如语文实验教科书(S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真诚的心“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旨在让学生感受一颗颗朴实真诚的心。《月下桨声》是一篇意境很优美的文章,反映出主人公勤劳、诚实、淳朴的高尚品质,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彩票》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发生在彩票投注站的真实的故事,颂扬了诚实守信的崇高美德,也是对学生身心的一次洗礼。
2、练习册的资源价值。练习册是教师手中的重要课堂教学资源,练习册的资源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课堂教学资源的来源。教师在选择和利用练习册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习册,精选练习的题型和题量,达到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内容,又不增加负担的目的。
二、把握丰富珍贵的学生资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学生的经验资源。学生的原有经验是他们获得新的经验的基础和前提。每个孩子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总是建立在自己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状况,使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融合,进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经验结构。另外,学生的经验还是教师的教学资源。
2.学生的错误资源。“从错误中学习”是特别值得提倡的一条重要教学策略,它体现了教师教学观的深刻转变,即从单纯的注重知识结果的获得转向强调教学过程的体验,从不断“试误”中获得成长的经验。
3.学生的差异资源。学生是特定的个体,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生理上的差异,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的差异,性格气质和学习方式的差异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如反应速度、努力程度的不一致等,导致了教学结果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客观存在,是学生互相学习的宝贵源泉,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素材。
三、更新教学理念,发挥教师本身的重要资源价值
教师本身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实践智慧、特长技能、道德修养、人格气质等都对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线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都会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这些经验包含很多方面,概括地说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教材、学生、课堂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理性认识和能力的积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熟悉教学内容、研究和了解学生、掌握熟练的教学技能。教师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重要之处就在于教师要有及时发现瞬时显现的教学资源的一双慧眼,要有挖掘和捕捉各种教学资源的自觉性和敏感性。学生出现的问题、错误、争论等都可以用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服务,并可能促成课堂教学的亮点,关键是教师要凭自己的敏感、顿悟而善于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资源。
四、善于抓住独特的课时资源,向有效教学要时间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小学阶段学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应创造宽松和谐、快乐有趣、有适度竞争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使其能主动探究、愉快而高效地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主体角色中来,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有帮助。
2.教学节奏要“张弛有度”。教师应把握好一个课时的时间分配,课堂教学既要张弛有度,又要高效流畅。课堂上既要保持适度的紧张,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观念,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创造适度宽松和谐的氛围。
3.严格遵守课堂规范。课堂规范是指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在课前和课中所要遵守的课堂教学规则。
4.巧用课时“边角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无形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详略和重难点把时间分割成很多小块,在这些小块的缝隙中间其实会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边角料”。比如,教师在板书时要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可以是练习,可以是思考,也可以是讨论等。一个课时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作为教师有责任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五、创造良好的环境资源,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室蕴含的环境资源会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室的设施环境是条件性课程资源的范畴,主要包括课桌椅、教学器材、卫生用具、多媒体设备等。教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和照明条件。教室的课桌椅设计要与学生的生理发展相适应。教室的空间环境主要是指班级规模和座位编排形式。教室的座位编排形式直接影响到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教室的环境布置往往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情绪。优美舒适的教室环境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更为重要,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情景,又可以刺激和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使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能起到教育的作用。”我们应让这些环境的教学因素充分发挥出来,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服务。
六、甄选有用的网络信息资源,为教和学提供支持
网络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将网络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了 “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但能够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网络资源要符合“有利于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的原则。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和一些专门的小语网站上有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可供语文教师参考和使用,一些名师在自己的博客和个人网站上会及时公布最新的教育界动态和撰写教学经验,这些资源可以被一线教师内化为专业能力或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网络资源也支持着学生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部分要求学生能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相关资料,掌握査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网络在这方面起到了很方便快捷和有效的作用。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之旅”《武松打虎》、《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这两篇课文的讲解配合影视作品的播放起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条件所无法满足的。选择合适的网络资源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把网络技术与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要求教师有更强的课堂驾奴能力,学生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物质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各学科的教科书、辅导材料、各种教学软件、网络信息等都可以是小学教师和学生选用的课堂教学资源,如何才能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一、合理处理教材和练习册
1、小学语文教材是最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资源
(1)语文教师要钻研教材。既要了解教材的结构,又要理解教材的内容。比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我家门前的海》、《天窗》这些课文比较抽象难懂,学生读过课文后一时无法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帮助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也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调查学生的兴趣,摸清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认知风格,对教材的处理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语文教师要利用好教材。比如语文实验教科书(S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真诚的心“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旨在让学生感受一颗颗朴实真诚的心。《月下桨声》是一篇意境很优美的文章,反映出主人公勤劳、诚实、淳朴的高尚品质,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彩票》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发生在彩票投注站的真实的故事,颂扬了诚实守信的崇高美德,也是对学生身心的一次洗礼。
2、练习册的资源价值。练习册是教师手中的重要课堂教学资源,练习册的资源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课堂教学资源的来源。教师在选择和利用练习册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习册,精选练习的题型和题量,达到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内容,又不增加负担的目的。
二、把握丰富珍贵的学生资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学生的经验资源。学生的原有经验是他们获得新的经验的基础和前提。每个孩子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总是建立在自己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状况,使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融合,进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经验结构。另外,学生的经验还是教师的教学资源。
2.学生的错误资源。“从错误中学习”是特别值得提倡的一条重要教学策略,它体现了教师教学观的深刻转变,即从单纯的注重知识结果的获得转向强调教学过程的体验,从不断“试误”中获得成长的经验。
3.学生的差异资源。学生是特定的个体,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生理上的差异,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的差异,性格气质和学习方式的差异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如反应速度、努力程度的不一致等,导致了教学结果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客观存在,是学生互相学习的宝贵源泉,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素材。
三、更新教学理念,发挥教师本身的重要资源价值
教师本身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实践智慧、特长技能、道德修养、人格气质等都对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线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都会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这些经验包含很多方面,概括地说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教材、学生、课堂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理性认识和能力的积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熟悉教学内容、研究和了解学生、掌握熟练的教学技能。教师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重要之处就在于教师要有及时发现瞬时显现的教学资源的一双慧眼,要有挖掘和捕捉各种教学资源的自觉性和敏感性。学生出现的问题、错误、争论等都可以用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服务,并可能促成课堂教学的亮点,关键是教师要凭自己的敏感、顿悟而善于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资源。
四、善于抓住独特的课时资源,向有效教学要时间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小学阶段学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应创造宽松和谐、快乐有趣、有适度竞争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使其能主动探究、愉快而高效地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主体角色中来,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有帮助。
2.教学节奏要“张弛有度”。教师应把握好一个课时的时间分配,课堂教学既要张弛有度,又要高效流畅。课堂上既要保持适度的紧张,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观念,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创造适度宽松和谐的氛围。
3.严格遵守课堂规范。课堂规范是指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在课前和课中所要遵守的课堂教学规则。
4.巧用课时“边角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无形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详略和重难点把时间分割成很多小块,在这些小块的缝隙中间其实会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边角料”。比如,教师在板书时要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可以是练习,可以是思考,也可以是讨论等。一个课时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作为教师有责任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五、创造良好的环境资源,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室蕴含的环境资源会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室的设施环境是条件性课程资源的范畴,主要包括课桌椅、教学器材、卫生用具、多媒体设备等。教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和照明条件。教室的课桌椅设计要与学生的生理发展相适应。教室的空间环境主要是指班级规模和座位编排形式。教室的座位编排形式直接影响到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教室的环境布置往往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情绪。优美舒适的教室环境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更为重要,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情景,又可以刺激和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使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能起到教育的作用。”我们应让这些环境的教学因素充分发挥出来,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服务。
六、甄选有用的网络信息资源,为教和学提供支持
网络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将网络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了 “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但能够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网络资源要符合“有利于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的原则。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和一些专门的小语网站上有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可供语文教师参考和使用,一些名师在自己的博客和个人网站上会及时公布最新的教育界动态和撰写教学经验,这些资源可以被一线教师内化为专业能力或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网络资源也支持着学生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部分要求学生能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相关资料,掌握査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网络在这方面起到了很方便快捷和有效的作用。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之旅”《武松打虎》、《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这两篇课文的讲解配合影视作品的播放起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条件所无法满足的。选择合适的网络资源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把网络技术与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要求教师有更强的课堂驾奴能力,学生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