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经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故在民间素有“秋补”习俗。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忌无病乱补、忌多多益善、忌以药代食。
  九月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或用中药食疗。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下面介绍几款秋季食疗保健的小药膳。
  
  生地粥
  
  原料:生地黄(鲜品)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生地黄洗净切细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煎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山药百合大枣粥
  
  原料: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清补瘦肉汤
  
  原料:瘦肉250克,薏米10克,莲子5克,百合5克,怀山药10克,玉竹5克,芡实5克。
  做法:把瘦肉放入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再洗净全部配料。把适量的清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五彩蜜珠果
  
  配料:苹果1个,鸭梨1个,菠萝半个,杨梅10粒,荸荠10粒,柠檬1个,白糖适量。
  做法:苹果、鸭梨、菠萝洗净去皮,分别用圆珠勺挖成圆珠,荸荠洗净去皮,杨梅洗净待用。将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于锅内烧热溶解,冷却后加入柠檬汁,把五种水果摆成喜欢的图案,食用时将糖汁倒在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除此之外,秋季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精神调养在秋天非常重要,因为秋天有万木凋谢之感,人容易产生“悲秋”,所以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如天气好的时候,外出走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排解秋愁,以达心身健康之境界。
其他文献
原文    明府家制花边月饼,不在山东刘方伯之下。余尝以轿迎其女厨来园制造,看用飞面拌生猪油子团,百搦,才用枣肉嵌入为馅,裁如碗大,以手搦其四边菱花样。用火盆两个,上下覆而炙之。枣不去皮,取其鲜也;油不先熬,取其生也。含之上口而化,甘而不腻,松而不滞,其工夫全在搦中,愈多愈妙。  ——清·袁枚《随园食单》    译文    明府自家制作的花边月饼,不在山东的刘方伯之下。我曾经用轿子接他家的女厨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