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南唐后主李煜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是中国词史上两位才华杰出的人物。两位词人的词作都充满了真挚沉郁的感情,词风都呈现出哀感顽艳的色彩,情感意象的选择具有相似性,语言散发淡雅自然的魅力。同时两人又各具独特性。作者试从二人词风入手,探求其同样悲剧人生下,愁苦的意绪中,所显示出的别样词风。
【关键词】李煜纳兰性德词风
李煜(937-978),南唐国君,著名词人。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极富艺术感染力。他凭着古典的忧郁、超人的才华,为后世留下了诸多魅力的词作,创造了宋词之前的第一个艺术高峰。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纵观纳兰性德词风,大有南唐后主遗韵,成为宋词之后的又一座艺术高峰。历史上,这两位才华绝代的人物,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生活境遇,但两人的词作,从哪个整体角度讲,却有着一以贯之的承继关系。然而,任何一位能够傲立于词坛的大家,又都具备自己凌于他人之上的特色。笔者从两人词作的创作风格、艺术形式方面来论述两人词风的异同。
一 词作创作风格的异同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柳永等所谓的“婉约”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
纳兰性德的词既感伤幽婉又抒胸臆。纳兰性德身为贵胄公子,又担任康熙侍卫,但他却将这些荣耀地位视为难以解脱的束缚,并由此形成了郁郁寡欢的性格和壮志难酬的情怀。这种心绪给他的作品蒙上了一层浓厚的哀婉幽绝的色彩。纳兰性德的这种既感伤幽婉而又抒胸臆的词风上承南唐后主李煜,旁则与清初文学的感伤思潮相融合。如《长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我国古代的词创作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个类别,在给两者的词进行分类上,都不约而同的具有婉约不胜的特点。试以两人词为例。如纳兰性德的《蝶恋花》与李煜的《相见欢》。
两人在词创作上的艺术风格固然都有真切自然、哀感顽艳以及凄婉悲壮的婉约共性。然而确切地说李煜属于南唐派词人,而纳兰于婉约的词风之外,还包含了豪放的特点。两者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后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对世道的艰辛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前期,他的词多半是描写宫廷宴乐、歌舞升平的景象,与此对应的,纳兰词早期作品中隐隐透露出建功立业的报负。因此虽然纳兰的凄婉近乎李煜,然而他并不自缚于南唐一家,特具的那种豪放苍茫绝非后主所能概括。试以两者词为例。如纳兰性德的《金缕曲》和李煜的《玉春楼》。
二 词作艺术风格的异同
三百多年来,很多文学评论家都注意到了纳兰性德与李煜的某种承继关系。通过比较二人的词,的确能够看到他们都以写离愁别绪为主,词作都具有凄清委婉的风格。
李煜后期词的最高成就之所以呈现出凄婉凄凉的风貌,其成因是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的现实与心理落差在词中的表现。但纳兰性德只活了三十一年,但他却深刻地体味了人生的苦涩。妻子的早逝,引发他对世间万物终将逝去的悲愁,敏感多愁的气质、淡泊名利富贵的天性,又使他厌倦了仕宦生活,他把这种人生的遗憾、失望、哀伤和悲痛全部重重融合在词作中,使他的词作总是流露出难以掩抑的伤感意绪和无可奈何的悲怆凄。
下面以两人词作为例,具体分析两人在同样凄婉艺术风格上的相异之处。
李煜早期的词中,渴求隐逸的词《渔夫》二首,描绘了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希望自己寄身渔樵、举酒垂钓、逍遥自在的生活。在自然中超脱而得到精神上的富有,但这理想的图景却总是被现实打破,因而词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李煜后期词中非常著名的一首《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是表现李煜囚徒生活和国破家亡的哀痛心情的。没有了情趣、兴致与洒脱。只剩下说不尽的痛苦与悲哀。这是李煜词风格和艺术魅力的主要体现。
纳兰性德的词,会感到他对人生理想、爱情理想非常执着,于凄婉低沉中海燃烧着一种像火一般炙热人心的东西,这就颇具力量,而不纯粹是消沉。《蝶恋花》(辛苦最憐天上月)就是范例,虽然此词主题是悼亡,基调凄婉,色彩素淡,但悲哀中又不失欢娱成分,雅淡出也不缺鲜艳色彩。恋情、畅想都能给人以快慰,又使人感到些许的暖意。由此可见,同样悲惨命运下的李煜和纳兰性德。其词反映的人生态度却不尽相同,一个深刻而哀痛,而一个深广而哀怨。
总结:后世评论大多认为纳兰性德词崇尚南唐后主李煜。的确,纳兰性德与李煜有着相近的一面,一是都发挥了词便于抒情的长处,直抒胸臆,深入细致地抒写了自己的真实感觉;二是都具有凄婉的艺术特色;三是语言具有明净本色的共性。而二人相异的一面体现在:首先,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如李煜词写宫廷之乐、亡国之悲,纳兰性德写友谊酬赠、咏物怀古、边塞之作等、即便写相同的事物,两人也有区别,如爱情词,李煜表现爱情的欢乐与喜悦,纳兰表现爱情的苦闷和悲伤;其次,在风格上,二人都以写离愁别绪为主,但李煜在凄婉中见明丽,纳兰在凄婉中见缠绵。总的来说,纳兰性德和李煜相似的风格所蕴含的情感,还是有或多或少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差异,给后人带来不同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冯杰飞.论李煜与纳兰性德词风之异同[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03).
[2]刘欣.李煜词与纳兰性德词艺术创作比较谈[M].作家,2008,(20).
[3]刘萱. 一种凄惋 两样情怀——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2)
【关键词】李煜纳兰性德词风
李煜(937-978),南唐国君,著名词人。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极富艺术感染力。他凭着古典的忧郁、超人的才华,为后世留下了诸多魅力的词作,创造了宋词之前的第一个艺术高峰。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纵观纳兰性德词风,大有南唐后主遗韵,成为宋词之后的又一座艺术高峰。历史上,这两位才华绝代的人物,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生活境遇,但两人的词作,从哪个整体角度讲,却有着一以贯之的承继关系。然而,任何一位能够傲立于词坛的大家,又都具备自己凌于他人之上的特色。笔者从两人词作的创作风格、艺术形式方面来论述两人词风的异同。
一 词作创作风格的异同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柳永等所谓的“婉约”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
纳兰性德的词既感伤幽婉又抒胸臆。纳兰性德身为贵胄公子,又担任康熙侍卫,但他却将这些荣耀地位视为难以解脱的束缚,并由此形成了郁郁寡欢的性格和壮志难酬的情怀。这种心绪给他的作品蒙上了一层浓厚的哀婉幽绝的色彩。纳兰性德的这种既感伤幽婉而又抒胸臆的词风上承南唐后主李煜,旁则与清初文学的感伤思潮相融合。如《长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我国古代的词创作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个类别,在给两者的词进行分类上,都不约而同的具有婉约不胜的特点。试以两人词为例。如纳兰性德的《蝶恋花》与李煜的《相见欢》。
两人在词创作上的艺术风格固然都有真切自然、哀感顽艳以及凄婉悲壮的婉约共性。然而确切地说李煜属于南唐派词人,而纳兰于婉约的词风之外,还包含了豪放的特点。两者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后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对世道的艰辛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前期,他的词多半是描写宫廷宴乐、歌舞升平的景象,与此对应的,纳兰词早期作品中隐隐透露出建功立业的报负。因此虽然纳兰的凄婉近乎李煜,然而他并不自缚于南唐一家,特具的那种豪放苍茫绝非后主所能概括。试以两者词为例。如纳兰性德的《金缕曲》和李煜的《玉春楼》。
二 词作艺术风格的异同
三百多年来,很多文学评论家都注意到了纳兰性德与李煜的某种承继关系。通过比较二人的词,的确能够看到他们都以写离愁别绪为主,词作都具有凄清委婉的风格。
李煜后期词的最高成就之所以呈现出凄婉凄凉的风貌,其成因是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的现实与心理落差在词中的表现。但纳兰性德只活了三十一年,但他却深刻地体味了人生的苦涩。妻子的早逝,引发他对世间万物终将逝去的悲愁,敏感多愁的气质、淡泊名利富贵的天性,又使他厌倦了仕宦生活,他把这种人生的遗憾、失望、哀伤和悲痛全部重重融合在词作中,使他的词作总是流露出难以掩抑的伤感意绪和无可奈何的悲怆凄。
下面以两人词作为例,具体分析两人在同样凄婉艺术风格上的相异之处。
李煜早期的词中,渴求隐逸的词《渔夫》二首,描绘了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希望自己寄身渔樵、举酒垂钓、逍遥自在的生活。在自然中超脱而得到精神上的富有,但这理想的图景却总是被现实打破,因而词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李煜后期词中非常著名的一首《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是表现李煜囚徒生活和国破家亡的哀痛心情的。没有了情趣、兴致与洒脱。只剩下说不尽的痛苦与悲哀。这是李煜词风格和艺术魅力的主要体现。
纳兰性德的词,会感到他对人生理想、爱情理想非常执着,于凄婉低沉中海燃烧着一种像火一般炙热人心的东西,这就颇具力量,而不纯粹是消沉。《蝶恋花》(辛苦最憐天上月)就是范例,虽然此词主题是悼亡,基调凄婉,色彩素淡,但悲哀中又不失欢娱成分,雅淡出也不缺鲜艳色彩。恋情、畅想都能给人以快慰,又使人感到些许的暖意。由此可见,同样悲惨命运下的李煜和纳兰性德。其词反映的人生态度却不尽相同,一个深刻而哀痛,而一个深广而哀怨。
总结:后世评论大多认为纳兰性德词崇尚南唐后主李煜。的确,纳兰性德与李煜有着相近的一面,一是都发挥了词便于抒情的长处,直抒胸臆,深入细致地抒写了自己的真实感觉;二是都具有凄婉的艺术特色;三是语言具有明净本色的共性。而二人相异的一面体现在:首先,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如李煜词写宫廷之乐、亡国之悲,纳兰性德写友谊酬赠、咏物怀古、边塞之作等、即便写相同的事物,两人也有区别,如爱情词,李煜表现爱情的欢乐与喜悦,纳兰表现爱情的苦闷和悲伤;其次,在风格上,二人都以写离愁别绪为主,但李煜在凄婉中见明丽,纳兰在凄婉中见缠绵。总的来说,纳兰性德和李煜相似的风格所蕴含的情感,还是有或多或少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差异,给后人带来不同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冯杰飞.论李煜与纳兰性德词风之异同[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03).
[2]刘欣.李煜词与纳兰性德词艺术创作比较谈[M].作家,2008,(20).
[3]刘萱. 一种凄惋 两样情怀——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