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列为“六艺”之一,它在激发幼儿的想象,开发幼儿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在幼儿教育中,如何让音乐走进幼儿心灵,感受艺术美,谈几点方法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利用环境资源开展音乐活动,让幼儿感受音乐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幼儿艺术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艺术活动,应走向大自然,接近大自然,通过大自然让幼儿感受音乐。在活动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在一次观察活动中,幼儿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伞,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幼儿兴奋的在操场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飞跑,有的在积水处踏得“啪啪啪”响,我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于是引导幼儿发现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什么声音。幼儿带着问题在玩耍中仔细寻找,发现了雨点落在雨伞上会发出“滴滴塔塔”的声音,落在小草上没有声音,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笃笃”的声音等;然后参与到幼儿感兴趣的踏雨水的活动中,发现会发出“叭叭”的声音。幼儿在大自然中,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快乐的创造,同时也感受了音乐的美丽。
二、巧用表演游戏开展音乐活动,让幼儿喜欢音乐
游戏是幼儿表现生活、表现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他们常在游戏中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我们的音乐活动如果只停留在让幼儿被动地听唱歌曲的层面,那必然会让幼儿感到索然无味。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常贯穿着游戏进行来开展音乐活动。例如:边唱边做开火车游戏,边唱边玩拍球游戏,边唱边做红灯、绿灯游戏,这些玩起来很简单的游戏不仅减轻了幼儿唱歌时的心理压力,还体验了唱歌的乐趣。
例如在上音乐游戏《小老鼠上灯台》时,我就与幼儿一起带着小老鼠的头饰,和他们一起手拉着手,饰演小老鼠,与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快乐的游戏,当小花猫发现小老鼠在偷油吃时,我便和幼儿一起表演从灯台上滚下来,这时候,教师是幼儿的伙伴。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体验着幼儿的快乐,幼儿也感受着教师的快乐,这时候,我们是一体的,没有距离,师生共同融入到音乐活动中,尽情的享受着音乐。《理发》这首歌曲简单形象,诙谐有趣,贴近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听音乐节奏和旋律,接着我让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做理发的一系列动作,幼儿们起劲地表演起来,他们自由发挥,把在理发店里见到的情景用身体动作表现了出来。最后让幼儿在理解歌词,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这样的教学既轻松又有趣,幼儿十分喜欢。
三、挖掘兴趣寻找音乐源泉,让幼儿享受音乐
能让幼儿快乐的接触音乐,首先是幼儿喜闻乐见,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过去往往教师自己费许多时间选出音乐,但幼儿却不喜欢,因为教师忽略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于是我想到,在选择教材时为什么不能让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幼儿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幼儿喜爱动画片,观看动画片成了每日必须完成的事,也是幼儿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巧妙运用图谱理解歌曲,让幼儿爱上音乐
由于幼儿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日常活动渗透,让幼儿多倾听,多哼唱,多模仿。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歌曲的情感。一些简单的线条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节奏,音高。如节奏缓慢的就~~~表示,节奏快的就用 ””””表示。形象又生动,有些歌曲中的附点是幼儿们难掌握的地方,我就用—表示前半部的3/2拍,*表示后半部的1/2拍。幼儿们一下就明白了,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五、让幼儿参与活动设计,激发幼儿活动动机
《纲要》指出,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一般兴趣引申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让孩子参与到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来。于是我大胆尝试着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方式。交流中有幼儿提出:“老师我想唱《大耳朵图图》的歌”,“我想用《大耳朵图图》的歌来跳舞,我想用来打打击乐”,“我想画大耳朵图图……”幼儿有许多的想法,这时我感到一种单一的形式已不能满足众多幼儿的愿望,于是我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活动中尝试多种表现空间,让幼儿得到满足。这样,教师不再是设计者和指导者,而是观察者和支持者,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在快乐的活动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六、综合开展音乐教学,让音乐走进幼儿心灵
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善于为幼儿提供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使很多幼儿喜欢上了音乐,而且在音乐的熏陶下,幼儿的自制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不同音乐的熏陶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音乐的感受能力得到了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得到了巩固,幼儿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其他活动中同样学会了从各个不同的方法去考虑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一节音乐欣赏活动,是要用到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恰当结合各种方法,让幼儿在有限的经验基础上,丰富对音乐的感受,使音乐欣赏活动成为幼儿喜爱的、轻松地、愉悦的、充满趣味的艺术活动。学前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作者单位:东丰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一、利用环境资源开展音乐活动,让幼儿感受音乐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幼儿艺术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艺术活动,应走向大自然,接近大自然,通过大自然让幼儿感受音乐。在活动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在一次观察活动中,幼儿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伞,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幼儿兴奋的在操场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飞跑,有的在积水处踏得“啪啪啪”响,我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于是引导幼儿发现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什么声音。幼儿带着问题在玩耍中仔细寻找,发现了雨点落在雨伞上会发出“滴滴塔塔”的声音,落在小草上没有声音,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笃笃”的声音等;然后参与到幼儿感兴趣的踏雨水的活动中,发现会发出“叭叭”的声音。幼儿在大自然中,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快乐的创造,同时也感受了音乐的美丽。
二、巧用表演游戏开展音乐活动,让幼儿喜欢音乐
游戏是幼儿表现生活、表现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他们常在游戏中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我们的音乐活动如果只停留在让幼儿被动地听唱歌曲的层面,那必然会让幼儿感到索然无味。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常贯穿着游戏进行来开展音乐活动。例如:边唱边做开火车游戏,边唱边玩拍球游戏,边唱边做红灯、绿灯游戏,这些玩起来很简单的游戏不仅减轻了幼儿唱歌时的心理压力,还体验了唱歌的乐趣。
例如在上音乐游戏《小老鼠上灯台》时,我就与幼儿一起带着小老鼠的头饰,和他们一起手拉着手,饰演小老鼠,与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快乐的游戏,当小花猫发现小老鼠在偷油吃时,我便和幼儿一起表演从灯台上滚下来,这时候,教师是幼儿的伙伴。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体验着幼儿的快乐,幼儿也感受着教师的快乐,这时候,我们是一体的,没有距离,师生共同融入到音乐活动中,尽情的享受着音乐。《理发》这首歌曲简单形象,诙谐有趣,贴近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听音乐节奏和旋律,接着我让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做理发的一系列动作,幼儿们起劲地表演起来,他们自由发挥,把在理发店里见到的情景用身体动作表现了出来。最后让幼儿在理解歌词,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这样的教学既轻松又有趣,幼儿十分喜欢。
三、挖掘兴趣寻找音乐源泉,让幼儿享受音乐
能让幼儿快乐的接触音乐,首先是幼儿喜闻乐见,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过去往往教师自己费许多时间选出音乐,但幼儿却不喜欢,因为教师忽略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于是我想到,在选择教材时为什么不能让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幼儿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幼儿喜爱动画片,观看动画片成了每日必须完成的事,也是幼儿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巧妙运用图谱理解歌曲,让幼儿爱上音乐
由于幼儿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日常活动渗透,让幼儿多倾听,多哼唱,多模仿。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歌曲的情感。一些简单的线条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节奏,音高。如节奏缓慢的就~~~表示,节奏快的就用 ””””表示。形象又生动,有些歌曲中的附点是幼儿们难掌握的地方,我就用—表示前半部的3/2拍,*表示后半部的1/2拍。幼儿们一下就明白了,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五、让幼儿参与活动设计,激发幼儿活动动机
《纲要》指出,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一般兴趣引申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让孩子参与到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来。于是我大胆尝试着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方式。交流中有幼儿提出:“老师我想唱《大耳朵图图》的歌”,“我想用《大耳朵图图》的歌来跳舞,我想用来打打击乐”,“我想画大耳朵图图……”幼儿有许多的想法,这时我感到一种单一的形式已不能满足众多幼儿的愿望,于是我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活动中尝试多种表现空间,让幼儿得到满足。这样,教师不再是设计者和指导者,而是观察者和支持者,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在快乐的活动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六、综合开展音乐教学,让音乐走进幼儿心灵
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善于为幼儿提供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使很多幼儿喜欢上了音乐,而且在音乐的熏陶下,幼儿的自制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不同音乐的熏陶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音乐的感受能力得到了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得到了巩固,幼儿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其他活动中同样学会了从各个不同的方法去考虑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一节音乐欣赏活动,是要用到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恰当结合各种方法,让幼儿在有限的经验基础上,丰富对音乐的感受,使音乐欣赏活动成为幼儿喜爱的、轻松地、愉悦的、充满趣味的艺术活动。学前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作者单位:东丰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