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旅游英语翻译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e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行业正勃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朝阳行业。而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深入发展与全球化的深入接轨,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我国各个景点观光旅游,而这就对旅游英语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巨大差异的影响,在许多地方的旅游翻译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切入,探讨在旅游英语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以以及解决策略,以期提高相关译者的翻译能力,从而为中西文化的顺利沟通架起一座重要的桥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视角;旅游英语;翻译策略
  引言:
  旅游业在我国的发展正值上升之际。并且除了能够促进中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之外,它还可以发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文明的作用。要让外国游客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更好的享受我国广袤疆土的自然人文风光,我们就需要重视旅游文化方面的建设,不断加强对旅游文本的翻译。
  一、在跨文化的交际视角下当前旅游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开展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众多地方的旅游文本翻译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中式英语频出的现象。部分译者在翻译额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汉语语境的影响,从而导致误译或错译现象的发生。例如,“后殿有开花显像佛”。这里句中的“花”就是指莲花,而“佛”是特指文殊菩萨。但当它们在翻译中受到中文语境的影响时,就在翻译中变成了中式的英语,也就很难有效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清晰的传递给外国游客。第二,部分译者缺乏对旅游景点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他们在翻译旅游文化信息时,往往只了解片面或部分的文化信息,而大部分的外国游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入,这就会有许多的疑问和问题。例如,代表佛的文殊菩萨是哪位?这种翻译就很难对游客产生文化上的影响。因此,译者就需要对它做出合理的翻译,达到信达雅的要求,从而能够准确的翻译,避免发生误译。
  二、在跨文化的交际视角下开展旅游翻译的策略
  1、译者要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转化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要想提高旅游翻译的质量,首先就要注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弘扬。也只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好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让游客更好地在景点的旅游中得到体会,不断宣传和推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是目前,传统文化理念在旅游业中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而大多数额外国游客也只能够享受我国美丽的自然风景,人文景点难以有效的发挥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就需要加强在旅游英语翻译上的培训教育,定期的组织相关旅游翻译以及服务人员进行传统文化培训和学習,进而深入掌握中国额传统文化以及艺术国粹,并需要对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以及解读,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除此之外,旅游翻译还需要自觉和主动的进行挖掘背景翻译。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因此,旅游翻译人员就需要结合当地的旅游景点,利用互联网、古文书籍等工具,深入了解和掌握好与旅游景点相关的传统文化与历史背景信息,然后结合自身的专业能力,并考虑到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从而确保旅游文本的翻译能够被外国游客真正接受和掌握,并使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真正发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引导外国游客体会中国的传统文化。
  2、翻译的多样化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要想提高旅游翻译的质量,还需要注意翻译文本信息的多样化。目前,翻译有直译、附加翻译、类比、音译以及意译。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各个景点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翻译。例如,对于文化名词,比如一些历史典故的翻译,就可以进行直译,即直接翻译单词的基本意思。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应该进行逐字的翻译。这不是直译的本意,而是“死译”。我们需要要保证翻译的译文生动而直接,能够准确地传达我们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这个前提就是旅游英语译者需要了解包含文化意义的各种翻译材料,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故事以及精神内涵,方可进行翻译。比如在旅游背景信息翻译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附加意义的翻译,即在原翻译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相关的词语,对原文文意起到补充的作用。例如,对于一些历史遗迹景点,其遗留的信息大多是短小精悍的古文言文,因此译者就可以在翻译的过程中添加附加信息,帮助外国游客更好的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有产生深刻的了解。
  结语
  结合以上可以看出,要想提升旅游英语翻译的水平,就必须重视对传统文化以及多样化翻译的应用,这样才能提升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程度。
  参考文献:
  [1]王娜.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01):80-81.
  [2]徐甜.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研究[J].海外英语,2017(16):120-121.
  [3]语言经济学在旅游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性研究[J]. 王琴琴. 国际公关. 2019(12)
  [4]跨文化交际下的旅游英语翻译策略研究[J]. 忽丽娟.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9(05)
  [5]旅游英语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策略探讨[J]. 袁勤. 校园英语. 2018(26)
  [6]关于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J]. 韩呼和. 高教学刊. 2017(06)
其他文献
【摘 要】校园环境的好坏不仅能够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及师生的思想。因此,进行校园建设时应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工作,其中具代表性的是校园的景观绿化。景观绿化下的环境建设工作要重点考虑一下2个方面:校园的景观设计与校园景观的配置。本文阐述了校园绿化景观设计与设计要点,旨在运用景观植物设计来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关键词】高校植物;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校园景观中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从高职院校统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探究《统计学基础》课程项目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关心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多次就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培养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不久前,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对现代职业教育提出目标,既要完善体系框架,更
期刊
【摘 要】《资本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的心血,马克思是《资本论》的直接写作者,恩格斯是《资本论》的参与者和完成者,在《资本论》的创作出版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从四个阶段,从不同历史时期探析恩格斯在《资本论》创作过程中的贡献。  【关键词】恩格斯;《资本论》;创作;贡献  一、第一阶段:《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进一步激发马克思进行《资本论》的创作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代表作之一,但在19世纪40
期刊
【摘 要】所谓“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协同手段,将课程中的具教育意义的内容引申到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性作用,达到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教育目的。本文在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提出背景及内涵的基础上,探析在教育教学中构建“课程思政”的初步方法,提出构建教学体系、组建师资团队、更新教学模式、建立长效评价体系
期刊
【摘 要】思想道德教育历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德育课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德育课时代性的重要体现。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引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德育;《职业生涯规划》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全国各地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重大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东北特色零食的研发到东北方言文化的符号转换应用出发,从品牌整合设计角度,为发开的零食进行品牌包装设计推广,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品牌设计融合东北方言文化,從东北方言到图形设计,结合食品五味设计,更好的体现了东北文化特色,符合当下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研究性。本文涉及食品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相关知识,跨专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了各专业优势,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关键词】“三农”问题;乡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越来越多,形成了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岗位。Photoshop面向数字艺术设计行业、摄影及平面设计领域的数字影像处理职业岗位,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1+X数字影像处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相一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相关教学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对“图层”一课的教学进行探讨。  素质
期刊
【摘 要】在探讨高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远程化教学的特点及优势和现有的远程化教学模式及不足,分别从教学任务、学习组织形式、学习情境、学习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远程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教学模式  继续教育是社会教育系统下的子系统,在高等教育中至关重要,有助于促进终身学习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积极开展继续教育不仅能完善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还能形成完整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与之有着紧密的联系,教育行业也一样。教育信息化俨然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过程中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由此可见,信息科技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将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不仅能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本人以雨课堂、实时通信等常用软件作为载体,探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
期刊
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正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加速进入转型的历史新时期,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出现了一定的不匹配现象,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结构也在深刻变化,由原来单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逐步向现在的面向职业岗位群需求的“一专多能”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变。因此,在高职教育中,也应理论联系实际,将课程教学联系不同行业中职业岗位群所需求的若干职业技能,将教学侧重点转到职业技能实践中,以职业等级证书所要求的职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