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T兄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a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法官辞职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势头。但辞职的法官很多只知道“墙”内的不易,却不了解“墙”外的艰辛。事实上,很多法官辞职后投奔的律师工作,并非如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容易。其中的身份转换,不仅需要很多的知识储备,更需要心态上的深度调整。易胜华律师的这篇文章,在一个侧面呈现并分析了从法官到律师所需要做出的改变
  
  T兄:
  見信如面。
  深夜收到你给我发来的这条微信,顿时无限感慨。你终于还是走了出来。虽然以你的资历,铁定可以进入员额,你仍然决定做律师。正如你以前所说的:要用残余的青春,过一种向往已久的富足而自由的生活。
  “能做什么”,
  是决定收入高低的前提条件
  T兄,你现在遇到的这些困扰,我并不意外。任何职业的转型期都是痛苦迷茫的,从法官到律师的蜕变,更是相当于一次新生。绝大多数辞职做律师的法官、检察官,都把律师这个职业看得太简单了。以为自己有多年的办案经验,做律师不费吹灰之力,当事人应当趋之若鹜。辞职出来,不必再受领导的气。
  实际情况却是,绝大多数刚刚辞职出来做律师的法官、检察官,收入方面并不比刚刚大学毕业的实习律师强多少。而该受的气,照样还是要受。只不过给气受的人,由之前的上司变成了现在的当事人。
  我们先聊聊收入的话题。
  这两年,我收到不少辞职法检给我的简历。无一例外,他们最关心的问题都是待遇。他们说得也很直白:辞去稳定的公职,如果没有更好的收入,无法向领导、同事和家人交代。我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我都会反问:你能为我做什么?如果你能替我挣到钱,我可以给你挣到的一半甚至更多。如果你能替我分担重要的工作,我也可以给你满意的待遇。如果能做的非常有限,那么,如果你是我,会提供怎样的待遇?
  谈钱总是伤感情的。曾经有一位辞职法官,私下向我提出20万年薪的要求,我没有回应,可能伤害到了他,以致于后来他在网上寻找一切机会对我冷嘲热讽。当然,我对此是无所谓的。
  律师和任何自由职业一样,收入也是金字塔构造。你看到的,大多是金字塔尖的律师,至少也是中层的律师,那些底层律师的情况,被你选择性忽略了。你可还记得我刚做律师时的窘迫?吃了上顿惦记下顿,公交车都舍不得坐。
  “能做什么”,是决定收入高低的前提条件。在原单位工作时,你能做的事情很多,包括开会、主持庭审、写审理报告等等。但这些工作与律师业务并无太大关联。
  律师业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解答客户咨询、搜集整理证据、会见当事人、研究证据材料、撰写法律文件、参加庭审、参加谈判等等。虽然和法官、检察官的工作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立场、角度、方法完全不同。
  说到业务能力,T兄可能会非常自信。在法院工作时,每年要办理一两百起案件,刑庭、民庭、行政庭都待过,审理过不少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虽然你审理过这么多案件,却只是个美食家,说起各大菜系的优劣,头头是道,却从未下厨做过一道菜。
  即使是公诉人,似乎工作和律师很相似,也是下厨做过菜的,但是,食堂的菜和餐馆的菜,做法和味道能是一样的吗?
  法检辞职出来做律师,天生有一种优越感,有一种“下嫁”的高傲,却陷入眼高手低的尴尬。T兄每次谈案子都是以失败告终,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曾经的法检工作经历,不但对律师业务的开拓与提升没有明显帮助,反而成为了巨大的包袱和障碍。
  在中国,法官这个职业还是受到尊敬的。你虽然有万般委屈与厌烦,但是在你的心中,必然已经习惯了这个职业带给你的尊严和荣誉。坐在审判席上,你就是帝王,所有人都要听你指挥。在法庭之外,当事人和律师对你点头哈腰、毕恭毕敬。你习以为常,这些是你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已经长在了你的身体上,成为你肉体的一部分。现在,这些东西就要离你而去,就像从你的身上挖去了一块肉,而且是很重要的一块肉。
  曾经有一位当过多年法官的律师对我夸下海口:“百分之九十五的刑事案件没有技术含量,可以一眼看穿。”这句话只能说明,每年办理几百件案子,其实并没有什么用。法检在职的时候,由于巨大的工作量,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每一个案子,忽视了案件的细节和差异性。长期养成的经验主义,是辞职法检对自身业务能力充满自信的基础。而这种工作经验,实事求是地说,水分太大,养分不多。
  法检处理案件,好比是工厂里的流水线,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律师的工作却需要独具匠心,把每一个案件当做艺术品去精心雕琢、耐心打磨。这也正是你们一直愤愤不平的律师收入远远高于法检的原因之一。流水线做出来的产品,不可能卖出艺术品的价格。
  曾经拥有的权力、留在司法机关内部的人脉,看上去似乎是辞职法检获得高薪的加分项。可是,那些所谓的人脉真的有那么高的价值吗?有位法官对我说过很实在的一句话:“我虽然是刑庭庭长,最大的权力也就是在量刑幅度内少几个月,最多一两年。”你在职的时候也就是这么一点儿大的权力,在你辞职之后还能保留多少、多久?
  有个成语叫做“人走茶凉”。你想必还记得《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那句话吧:“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也就是说,你自以为的那些丰厚的人脉资源,他们存在的基础大多是基于你的法官身份。你在那个岗位上,可以为他们做一些事情,所以他们愿意结交你,跟你称兄道弟,信誓旦旦。你离开这个岗位以后,他们中间讲点情义的,也许会请你吃饭、喝酒,举手之劳、顺水推舟之事,也许会帮帮你。真要他们付出一定代价、承担一定责任去为你做一些事情,我想是不太可能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会越来越淡,最后沦为点头之交而已。
  眼下的反腐形势大家都很清楚,老百姓也越来越精明。有几个在职的法检胆敢顶风违纪,拿自己的前途和自由做人情?所谓的人脉,无非是相对灵通的信息渠道而已。可以提前得知案件的处理结果,却很难对案件产生重大的、尤其是反转的结果。   曾经的权力与人脉,只是幌子而已,可以拿来忽悠客户,却蒙不了经验丰富的老律师。退一万步说,即使是真的有这方面的能耐,出事也是迟早的。律师这个职业,出事比挣钱更容易。我相信,T兄和大多数辞职做律师的法检一样,是想凭业务能力挣钱,而不是想成为自己以前鄙视的勾兑派律师。
  回答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不要以你曾经的工作经历、职务来评估你现在的价值,那些经历和职务已经是过去。辞去公职,就要有归零的心态,一切从头开始,你就是律师新人。你身上还有多少适合律师工作的业务能力,你就值多少。
  即使当前你的收入与你的能力不匹配,也要淡然处之。毕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律师这个自由的职业里,短期内收入的高低并不代表能力的大小。从长期来看,能力与收入一定是成正比的,那就让市场来检验。
  律师这个行业的水,
  比你想象的要深很多
  你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谈案能力”。
  
  法律咨询是律师的入门功夫,也是获得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又是辞职做律师的法检的短板。以往法检工作中,承办的案件是由单位领导分配的,巴不得工作任务越少越好。而现在的案件是要自己去努力争取的,多多益善。这种形式的转化,也是挺有意思的。
  在司法机关里,虽然会有很多的业务培训,但完全没有开拓案源的训练,所以,辞职的法检都非常欠缺市场营销的能力。在“市场为王”的时代,在律师这个自由职业中,“案源”是重中之重。这就回到了我们讨论的第一个话题:为什么法检刚入行律师的时候,不要期望太高的收入待遇。因为你欠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获得案源。
  关于律师如何营销的话题,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网上能找到很多的营销攻略。建议T兄抽时间认真研究一下,弥补这方面的欠缺。从某种意义上说,法检辞职做律师,是从“官”到“商”的转变,是从不食烟火的仙界来到了万丈红尘的人间,需要放下身段,以餐馆服务员的心态面对每一位客户。
  以往的工作经历中,T兄可能给身边的亲友做过大量的法律咨询,认为法律咨询对你而言是小菜一碟。但是,律师的法律咨询和你以往的法律咨询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你以前是法官身份,而你的咨询是不收费的,也不以“接受委托”为目的。身份不同,目的不同,咨询的内容和效果当然就截然不同了。
  长期在法检机关里养成的传统思维习惯和接待当事人的戒备心理,会让法律咨询的过程变得生硬和无趣,很难赢得当事人的信任和委托。律师的法律咨询并不是简单的法条复述和解析,也不是单纯的吹牛,而是建立在充分了解案件情况和客户需求基础之上的,为客户提供法律解决方案的服务过程。在短短的咨询过程中,律师要让客户获得超值的最佳体验,这样才能获得委托的机会。
  很多辞职法检在接待当事人的时候,并没有耐心认真倾听客户陈述的案件细节,以往的工作经验严重干扰了自己对案件的判断,很难摸准客户的脉搏,很难走进客户的内心。前面谈到的那位辞职法官声称“百分之九十五的刑事案件能一眼看穿”,你都一眼看穿了,还有多少好聊的呢?可是,这一眼看过去,有多少的细节被忽视了?
  我做律师已经有十几年,照说也积累了一些办案经验。可我越来越觉得,律师这碗饭很不好吃。越研究案件,越发现里面可做的文章太多,涉及的知识面太广,技术含量太高,非常吃力。所谓“一眼看穿”,不过因为你看到的只是表面而已。
  关于法律咨询,我曾经总结了自己的办案经验,在点睛政法网络学堂有《法律咨询四步法》的讲座。T兄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也许能有一些启发。
  最后一个问题:遇到不太好对付的当事人怎么办?
  T兄的这个问题,直接扎到我的心窝上了。这个问题,也是困扰律师行业的千古难题。我从事律师职业十几年,接触的当事人成千上万,毫无疑问没少遇到过这种“不好对付”的当事人。据我所知,律师行业的很多大佬,包括名声显赫的几位大牌律师,都有这样的遭遇,甚至与当事人对簿公堂。
  在法院工作的时候,你也经常会遇到蛮不讲理的当事人。只不过那个时候,你有单位撑腰,有法警保卫,遇到那种当事人,说理无效后你可以不理不睬。而律师事务所的门是畅通无阻的,遇到难缠的当事人,不管有理没理,律所的负责人会让你安抚解决,律协也会多次找你谈话,要求你妥善处理。律师有很大一部分工作精力,要用来对付这些不讲道理的当事人。
  而我的处理办法是:
  首先,真诚对待每一个当事人,尽心尽力为当事人提供服务。我相信绝大多数当事人是讲道理、重感情的。只要我们以诚相待,即使工作中出现一些瑕疵,也能得到当事人的体谅。有些律师为了拿到委托、为了偷懒,把当事人当小孩哄骗,当事人一旦醒悟过来,肯定是要找上门理论的。
  其次,工作严谨,身正不怕影斜。在签订委托合同的时候,尽可能把一些可能会出现争议的事项做出明确的约定。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有侥幸心理,违反执业纪律做一些事情。当事人与律师是短暂的利益联盟,如果他们手中有了律师违法违纪的把柄,在利益驱动下,完全有可能做出不利于律师的举动。如果真的有把柄被当事人攥在手里,那就只有自认倒霉,尽可能协商解决,避免承担更大的不利后果。
  有一位辞职法官做律师后急于求成,在某起影响重大案件的侦查阶段,同时担任两名在押嫌疑人的辩护律师,多次分别会见在押当事人。这一情况最后被办案单位和当事人察觉,律师只能认栽。这种执业过程中的硬伤,律师只能自行承担后果,别人是帮不上忙的。刚刚进入律师行业就遭受这样的挫折,不禁令人惋惜。
  最后,对于无理取闹的当事人,我认为应当区分两种情况对待:
  第一种是息事宁人。俗话说:玉器不和瓷器碰。有些当事人出身卑微,经历复杂,做人无节操,做事无底线。他们不敢和公权机关斗狠,只敢和律师死缠烂打。如果争议的利益不大,在律师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那就不必过于较真。我们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没有时间精力来对付这些人。“恶人自有恶人磨”,他在你这里尝到了甜头,还会去寻找下一个目标,迟早会尝到苦头的。
  另一种是以牙还牙。有些当事人自以为比律师聪明很多,想在与律师的博弈中找到胜利的快感。如果你实在咽不下这口气,那就用出所有的资源和智慧,還有狠劲,跟他斗争到底。了不起受个处分,照样做律师。就算不做律师,以你现在的人脉与能力,也不至于找不到饭吃。
  T兄,不管怎么说,你现在已经是一名律师了。律师这个行业的水,比你想象的要深很多很多。送你一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律师这个职业里,只要不急不躁,稳扎稳打,你所期待的“富足而自由”的生活,很快就会到来。
  祝:顺利!
  易胜华
  2016年7月4日
  (易胜华:盈科刑事诉讼委员会主任)
其他文献
近卫军是俄罗斯的一种历史符号,也是俄当前内外双重压力下普京的一款“私人订制”。成立国家近卫军并非偶然,是俄罗斯酝酿了十多年的结果,目的在于打赢其当前面临的“混合战争”  “新组建的国家近卫军将负责打击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将在内务部的框架下发挥特种部队、特别反应部队的作用,但是,近卫军将独立自主地展开行动。”莫斯科当地时间2016年4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与俄内务部部长科洛科利采夫、内务部内卫部
新年伊始,楼市在各项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调整中拉开去库存大幕。  春节前后,楼市已经迎来三轮政策利好。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监会首先送出“信贷大礼”,决定在不实施限购的城市对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降至两成,二套房首付比例最低可付三成。  紧接着,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住建部联合财政部发布通知,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由现行按照归集时间执行活期和三个月存款基准利率,调整为统一按一年期定期存
经过艰苦谈判,希腊政府和国际债权人(欧盟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稳定机制)8月12日就第三轮救助的内容达成救助协议,并在欧元区财长会上获得通过,为协议顺利实施扫清障碍。  随后,欧元区国家议会会陆续对协议内容进行表决,若无意外,希腊将获得新一轮救助贷款的首批资金,还清于8月20日到期的32亿欧元欧洲央行债务。  为了能使谈判顺利走到今天这一步,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宁愿逆此前公决之民
来自美国Gladstone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水杨酸——阿司匹林中的一种关键化合物,可通过一条新的途径来停止炎症和癌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5月31日的《eLife》杂志上。该文作者埃里克·沃丁博士說:水杨酸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药物之一,我们仍发现了关于它新的一面,为这一药物打开了新的临床可能性。
我有一个同事是个90后,就是那种喜欢随时更换手机铃声的90后,如果办公室响起“我跟你什么仇什么冤”,那准是他的。   这个90后是个星二代,自然也就是富二代,从小在国外长大,拿到了国外的身份证,到了就业年龄,回国闯荡了。接触一段时间,发现他和其他的小孩有点不一样。  比如,总是老老实实排队,进电梯的时候排队,午餐等座时排队,进地铁排队,从来不插队,遇到插队的,一般都是后撤一小步,不气恼,不理论,显
最近發表在《自然》上的一篇文章或可揭开人类做梦的原因,并有可能通过让人们不再做噩梦来治疗睡眠障碍。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用正向遗传学方法揭示非快速动眼睡眠期和快速动眼睡眠期是受两个单基因控制的。论文作者柳泽教授说,希望该研究为研发新型睡眠调节药物开拓新途径。
近些年来,法官面向律师招考的口子越开越大。拥有权利优先视角的律师的加入,也被认为会对法律适用上的国家工具主义和政治实用主义做出刚性的矫正。但在本轮司法改革实施员额制的背景下,究竟能给律师留出多少名额进行公开选拔,尚待观察  当穿着一身商务装的商建刚出现在媒体面前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他根本不像个法官。  深色西服,白领蓝条纹衬衣,与之色系相配的深蓝色彩条领带。衬衣的白色袖口比西装袖长一截,露出别致
发表在《美国生理、内分泌与代谢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发现,携带过多脂肪或许并不会促进肥胖小鼠机体暖和,也就是说,肥胖和保温效果的增加并不相关,然而这项研究是否也适用于人类机体,目前研究者并不清楚。研究還发现,为小鼠提供保温措施的是皮毛。
但当我们能够走入一个人的“历史现场”,看着他们一点点变化的过程,才会明白,一个人的复杂与斑驳。从过程进入一个人才会产生“共情”与“同理”。  客观地讲,这部《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其实缺乏成为热门电影的基础。它平缓、琐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戏剧高潮,但它之所以打动了那么多人,或许是因为它的主人公欧维,让我们想起了自己身边经常遭遇的那一类人:倔强、固执、对一切人和事都充满愤懑。通常,我们把他们当做
一个从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副教授,偏安河北科技大学,却一鸣惊人地发表了一项“诺贝尔级”的实验成果,而他自己也因此成为了“网红”科学家。他热爱周星驰,那句“其实我是个演员”的台词给过他很多力量,所以,他说,“其实我是个科学家”  “河北科技大学、一个副教授、连续十年没有发过文章了,以前就算有点战绩,也就那样了。说要把文章发到通常只向哈佛、耶鲁、北大、清华、浙大敞开大门的顶端学术平台,没人信啊,就高峰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