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灵活、互动、乐趣;科学、有效、便捷;和谐、民主、开放等课堂教学方式,对当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探索。
【关键词】中学 课堂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53-01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仍然僵化使用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又盲目崇尚新异,学生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归避这类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肤浅感悟,谨为抛砖引玉。
一、灵活 互动 乐趣
曾经的高中地理课堂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只是单纯的传递知识,机械、沉闷、缺乏生命的活力,而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应该是高智商汇聚的快乐家园。
1. 导语入手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要紧扣教材精心设计,或提出疑问,或创设情境,或抒发激情,或以旧引新,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
2. 过程丰富 “领异标新二月花”。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像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如讲《山地垂直自然地带分布图》时,选用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山地气温及热量的垂直变化,这使得地理事物更加直观、鲜明;在讲授季风一节的时候,可引出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承载科学详实的内容,利用简捷、明快、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讶、刺激、疑惑、悬念,产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而“愿者鱼儿上钩”,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夸美纽斯说“课堂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地方”。
3.演练结合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实物标本、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拼扳、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幻灯片、投影仪和各种课件,包括实习实验。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语言明快 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把地理课讲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乐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
二、科学 有效 便捷
有效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探索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中,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且,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最深刻影响在于能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抽象性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高,而多媒体技术正好能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且可以动态模拟地球转动、大气运动、海陆变迁、岩浆喷发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达到化难为易、方便有序的效果,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展开。课件应具有可调控性、可修改性,根据实践、实际,达到日臻完美、完善。老子云:“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诗人布莱克也在《天真的预言》中深情吟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掌心握无限,刹那是永恒。”
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必须强调两点:首先是地理语言的规范使用,它既可以在试卷上获得高分,也可以在很多问题上一针见血地从学科的角度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重要途径。其次是图像,中学地理课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几乎都能在图像上反映出来。图像比文字叙述更准确、更直观,而且对比性强。不管地理事物多么巨大,只要通过图像,就能一览无余,简单明了。不仅如此,还能通过图像把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对照,显示不同地区的类同和差异,找出其中的联系和规律性。图像知识及运用图像的能力,往往是考查一个人地理知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三 和谐 民主 开放
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
新课改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要求教师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大胆尝试,循循善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涉”问能力 ①敢问: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教师博大无私的奉献,首先从爱出发,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交往活动是等级的,老师良苦用心,真诚至上,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懂得欣赏、乐于赞美这是为师之道。师生关系不是医患关系。学生表现好时要及时点赞。特别是面对所谓的“弱差生”,及时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捕捉时机对其进行表扬,将促进其在思想上学习上的不断进取。②想问: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与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能力水平,借助艺术性加工,精心创设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勤思好问,将地理知识、地理概念和原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变单向的、平面的、灌输的教学模式为多向的、纵深的、探究的问题解决活动。③设问: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要有“标新立异”的思想,“不唯书”,“不唯上”, “只唯真”,适当适度地把学生引领到一个新的,或是某种程度上从未预料到的情境中去,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实事求是。而提高自我,研究课标,活化教材,融洽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狠抓落实,始终是我们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法宝。
【关键词】中学 课堂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53-01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仍然僵化使用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又盲目崇尚新异,学生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归避这类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肤浅感悟,谨为抛砖引玉。
一、灵活 互动 乐趣
曾经的高中地理课堂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只是单纯的传递知识,机械、沉闷、缺乏生命的活力,而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应该是高智商汇聚的快乐家园。
1. 导语入手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要紧扣教材精心设计,或提出疑问,或创设情境,或抒发激情,或以旧引新,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
2. 过程丰富 “领异标新二月花”。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像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如讲《山地垂直自然地带分布图》时,选用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山地气温及热量的垂直变化,这使得地理事物更加直观、鲜明;在讲授季风一节的时候,可引出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承载科学详实的内容,利用简捷、明快、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讶、刺激、疑惑、悬念,产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而“愿者鱼儿上钩”,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夸美纽斯说“课堂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地方”。
3.演练结合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实物标本、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拼扳、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幻灯片、投影仪和各种课件,包括实习实验。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语言明快 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把地理课讲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乐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
二、科学 有效 便捷
有效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探索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中,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且,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最深刻影响在于能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抽象性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高,而多媒体技术正好能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且可以动态模拟地球转动、大气运动、海陆变迁、岩浆喷发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达到化难为易、方便有序的效果,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展开。课件应具有可调控性、可修改性,根据实践、实际,达到日臻完美、完善。老子云:“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诗人布莱克也在《天真的预言》中深情吟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掌心握无限,刹那是永恒。”
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必须强调两点:首先是地理语言的规范使用,它既可以在试卷上获得高分,也可以在很多问题上一针见血地从学科的角度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重要途径。其次是图像,中学地理课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几乎都能在图像上反映出来。图像比文字叙述更准确、更直观,而且对比性强。不管地理事物多么巨大,只要通过图像,就能一览无余,简单明了。不仅如此,还能通过图像把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对照,显示不同地区的类同和差异,找出其中的联系和规律性。图像知识及运用图像的能力,往往是考查一个人地理知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三 和谐 民主 开放
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
新课改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要求教师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大胆尝试,循循善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涉”问能力 ①敢问: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教师博大无私的奉献,首先从爱出发,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交往活动是等级的,老师良苦用心,真诚至上,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懂得欣赏、乐于赞美这是为师之道。师生关系不是医患关系。学生表现好时要及时点赞。特别是面对所谓的“弱差生”,及时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捕捉时机对其进行表扬,将促进其在思想上学习上的不断进取。②想问: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与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能力水平,借助艺术性加工,精心创设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勤思好问,将地理知识、地理概念和原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变单向的、平面的、灌输的教学模式为多向的、纵深的、探究的问题解决活动。③设问: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要有“标新立异”的思想,“不唯书”,“不唯上”, “只唯真”,适当适度地把学生引领到一个新的,或是某种程度上从未预料到的情境中去,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实事求是。而提高自我,研究课标,活化教材,融洽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狠抓落实,始终是我们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