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为流动的花朵安个“家”
随着我镇经济的蓬勃发展,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我校的民工子女急剧增加。对此,我们把关爱民工子女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努力为这些流动的花朵创造一个温馨的“家”。我们首先从校园和班级布局入手,营造一个漂亮温馨的学习环境,让流动的花朵从内心里喜欢上学校,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比如新生入学时,我们就在校门口用横幅打出——“孩子,这里就是你的家,祝愿你在这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学校的走廊、过道、班级里挂上“同在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你、我、他”“流动的花朵到家了”“我们同是一家人”等温馨的话语,让流动的花朵感受一种浓浓的人文关怀。接着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真正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比如安排班干部带着新来的同学到学校各处走走,为他们介绍学校的各种设施、各个部门以及学校的整个环境,等他们初步了解学校的概况之后,各班召开“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主题班会,同学们互相介绍,并为新来的同学赠送书包和学习用具。经过彼此的交流,大家已不再陌生,孩子们很快地适应了新的环境,找到“家”的感觉。三年级的小温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我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我很高兴!我爱这个‘家’。”
二、给流动的花朵修枝剪叶
一般来说,大多数民工子女都存有一些诸如不讲卫生、说脏话、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良习惯,有的学习上落后,有的纪律上松懈,有的思想上不求上进,这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抓手,让学生明确一日学习生活中,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首先,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公约》从小处着手,奖罚分明,两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使学生找出成绩与差距,不断践行,不断进步。教师根据每个民工子女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标准,让他们有一个过渡期。其次,让民工子女参与学校开展的“做合格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签名系列活动及“行为规范标兵”活动。通过签名教育活动,将自我约束和同学互相监督相结合。经过不懈的训练,孩子们逐步从“他律”转向“自律”,从而达到自律、自信、自强的教育目的。
由于学校特别注重民工子女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他们各方面的变化非常大。来自合肥市的王女士深有感触地说到:以前儿子在老家没人管,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可自从把孩子转到达贤小学后,不到一年孩子就改变了很多,现在待人有礼,会做家务,学习进步,还被评为“文明小天使”。她激动地说:“这可全是学校老师的功劳啊!”
三、让流动的花朵开得更艳
民工子女由于流动性的特点,他们在学业上一般基础比较差,学科成绩平平。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享受公平教育,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民工子女学生档案,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帮扶教育。比如,根据学困生基础差的特点,精心制定一套相应的辅导内容,每次辅导要有详细的辅导记录,总结优缺点,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困生都能听懂、学会,尽快赶上其他学生;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做到讲解精辟、透彻;课堂上适当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对其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加以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打消厌学情绪;在作业方面,对他们单独留一些基础性的习题作业,主要是课后习题,既要趋向于易做,又要有合适的量;让学优生自愿与学困生结成“一帮一”对子,利用活动课或课下时间进行作业辅导;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与变化,尽可能地协助老师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由于学校措施得当,老师尽心尽力,同学互帮互助,民工子女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望牛墩镇达贤小学)
责任编辑 谢光灵
随着我镇经济的蓬勃发展,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我校的民工子女急剧增加。对此,我们把关爱民工子女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努力为这些流动的花朵创造一个温馨的“家”。我们首先从校园和班级布局入手,营造一个漂亮温馨的学习环境,让流动的花朵从内心里喜欢上学校,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比如新生入学时,我们就在校门口用横幅打出——“孩子,这里就是你的家,祝愿你在这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学校的走廊、过道、班级里挂上“同在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你、我、他”“流动的花朵到家了”“我们同是一家人”等温馨的话语,让流动的花朵感受一种浓浓的人文关怀。接着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真正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比如安排班干部带着新来的同学到学校各处走走,为他们介绍学校的各种设施、各个部门以及学校的整个环境,等他们初步了解学校的概况之后,各班召开“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主题班会,同学们互相介绍,并为新来的同学赠送书包和学习用具。经过彼此的交流,大家已不再陌生,孩子们很快地适应了新的环境,找到“家”的感觉。三年级的小温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我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我很高兴!我爱这个‘家’。”
二、给流动的花朵修枝剪叶
一般来说,大多数民工子女都存有一些诸如不讲卫生、说脏话、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良习惯,有的学习上落后,有的纪律上松懈,有的思想上不求上进,这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抓手,让学生明确一日学习生活中,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首先,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公约》从小处着手,奖罚分明,两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使学生找出成绩与差距,不断践行,不断进步。教师根据每个民工子女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标准,让他们有一个过渡期。其次,让民工子女参与学校开展的“做合格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签名系列活动及“行为规范标兵”活动。通过签名教育活动,将自我约束和同学互相监督相结合。经过不懈的训练,孩子们逐步从“他律”转向“自律”,从而达到自律、自信、自强的教育目的。
由于学校特别注重民工子女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他们各方面的变化非常大。来自合肥市的王女士深有感触地说到:以前儿子在老家没人管,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可自从把孩子转到达贤小学后,不到一年孩子就改变了很多,现在待人有礼,会做家务,学习进步,还被评为“文明小天使”。她激动地说:“这可全是学校老师的功劳啊!”
三、让流动的花朵开得更艳
民工子女由于流动性的特点,他们在学业上一般基础比较差,学科成绩平平。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享受公平教育,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民工子女学生档案,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帮扶教育。比如,根据学困生基础差的特点,精心制定一套相应的辅导内容,每次辅导要有详细的辅导记录,总结优缺点,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困生都能听懂、学会,尽快赶上其他学生;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做到讲解精辟、透彻;课堂上适当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对其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加以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打消厌学情绪;在作业方面,对他们单独留一些基础性的习题作业,主要是课后习题,既要趋向于易做,又要有合适的量;让学优生自愿与学困生结成“一帮一”对子,利用活动课或课下时间进行作业辅导;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与变化,尽可能地协助老师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由于学校措施得当,老师尽心尽力,同学互帮互助,民工子女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望牛墩镇达贤小学)
责任编辑 谢光灵